加快推进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2023-07-10 17:35郑堤姑
物流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福州乡村振兴

摘 要: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将其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部署当中。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末端共配体系健全、物流融合发展等多维度展开,以加快“数字乡村”融入“数字福州”建设。

关键词:寄递物流;乡村振兴;体系建设;福州

中图分类号:F618;U695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2.031

Abstract: Rural delivery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go out of the village and into the city, and consumer good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and enter the villag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et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needs of the rural people, release the rural consumption potential,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elivery logistics system, and incorporates it into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uzhou adheres to the essence of the“3820”strategic project and i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international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delivery logistics system should be accelera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rminal co-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he“digital village”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digital Fuzhou”.

Key words: delivery logistics; rural revita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Fuzhou

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推进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结合乡村振兴,加速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最后一公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方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助力农民创收增收,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福州市现有2 388个建制村,常住人口227.3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7%。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福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福州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通过各级政府和邮政、商务、供销、交通运输、农业农村部等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乡镇邮政快递网点全覆盖、建制村全部通邮、快递进村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體系建设初步实现“县县有中心、镇镇有站点、村村有网点”。目前,全市共有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0个、乡(镇)邮政快递物流站159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1 460个。同时,福州市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合作”“快递+电商”等农村寄递物流模式,在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上初见成效。2021年,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5.44亿件,其中农村地区的快递业务量约占总量的36%。

1.1    “邮快合作”模式

此模式即市邮政部门依托自身较为健全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与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取成本共担、资源共享等方式,重点在位置偏僻、投递难度大的乡村为这些快递企业代投快件。截至2022年6月,福州市已陆续在闽侯、罗源、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马尾、平潭、闽清9个地区,共88个乡镇,1 320个建制村开展快递物流业务。2022年1—6月,邮政累计帮助快递企业代投快件超过22.25万件,“邮快合作”成效初步显现。

1.2    “快快合作”模式

福州市根据各乡镇距离、人口、投递量等客观因素,引导快递企业整合人、车、货资源,由其中一家或第三方主体(乡镇代理点或乡村驿站)单独代办多家快件物流,采取集中收件并适当降低投递频率的方法,在基本保障末端配送的同时,减少配送成本。比如,中通、申通、圆通、百世、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成立了福清爱飞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至2022年6月,已建成并备案206个网点,覆盖福清17个乡镇,占福清村级物流网点的56.3%。目前,全市快递企业的“快快合作”及“驻村站点”模式已覆盖1 271个建制村,占比53.16%。

1.3    “交邮合作”模式

交通运输与邮政部门合作,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运输的融合,在实现快递到村的同时,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派送效率,也提高了合作企业的运营效益[1]。比如,晋安区晋峰客运公司与城北邮政分公司合作,以晋峰客运站为分拨中心,依托农村客运班线直达各村邮站,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物流体系;连江县交通部门针对小沧乡地理位置偏远、物流配送效率低等问题,协调县邮政分公司与宏运公司签订“连江-贵安-小沧专班车线路”的邮件代运合同,覆盖小沧乡5个建制村。目前,全市已开通“交邮合作”线路21条,覆盖晋安、福清、闽清、闽侯、连江、永泰、罗源7个县(市)区的21个乡镇,累计代运量109 773件。

1.4    “邮快+电商”模式

永泰县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打造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乡镇物流中转站-村级物流服务网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借助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京东惠民小站和邮政服务网点,完成18个乡镇中转站、42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的建设;永泰县商务局与邮政部门合作,首创“农e邮”快递平台,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一件代发、“一元首重通全国”等服务,完成寄件51.9万件,节约物流成本约370万元;市邮政管理局依托电商直播带货、乡村丰收节赋能寄递物流服务,助力福清枇杷、福州橄榄、闽清盈乐线面、长乐青山龙眼等农产品出村进城,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2021年,福州市累计完成农产品快递量151.67万件,支撑农产品产值超过1 100万元。

1.5    “社邮合作”模式

福州市充分利用福州供销系统农村综合服务社行政村覆盖率达94%、基层社乡镇覆盖率100%的优势,探索“社邮合作”模式。截至2021年底,全市供销系统约有101家农村基层网点增设了寄递物流功能;全市发展“供销小店”,并丰富其功能属性,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销电商品牌与平台,为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提供实体支撑。以连江县琯头镇为例,连江县充分利用供销社网点的资源,引入寄递企业与服务,目前已在30余家经营网点开展寄递服务,基本涵盖全乡镇。其中,“马迪国际货运干货店”不仅具备国际物流功能,还为全镇居民提供国际快递代办服务,同时也销售各种国际商品,服务辐射镇里一万多户居民;“832消费扶贫体验馆”依托供销社平台的资源,线上、线下结合,通过政府采购、企业订购、个人购买等方式开展宁夏西吉县地区农产品销售与配送等服务。

2    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创了一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2.1    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许多通村道路等级低(如晋安区北峰山区),影响农产品运输和寄递通行效率;村级寄递物流站点设备简陋、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地区的寄递物流站点因缺乏资金,前期标准化建设难以开展,只能保留旧村邮站模式;部分地区(如闽清县)即便启动了标准化建设,但常态补助难以维持,后续运营维护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末端共配体系不够健全

建设农村寄递物流末端网点的力量较为分散、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寄递共配网点发展缓慢、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分布不均,从而产生重复建设、效益低、难持续等问题;大部分末端服务网点利用农村便利店、水果店等现有店铺,经简单改造后以签约代办或网点加盟方式开展寄递物流服务,设备较落后、配送员素质不高、业务流程和运营制度不够规范,二次收费、不送货上门、不按时配送现象也时有发生,整体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农村寄递物流的发展需要。

2.3    企业驻村运营积极性差

一些建制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空心化、交通条件差、信息不通畅,导致物流单量少、单次派送时间长、配送成本高,多数物流企业不愿下村设点,而只靠传统邮政体系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寄递物流需求。比如,闽侯县廷坪乡下辖25个建制村,距离县级分拨中心约80千米,当地快递企业日均投递量约200件,平均每个村日均投递量不到10件,揽件量更是个位数,企業面临着盈利空间小、末端收入微薄、难以存活的实际困难。

2.4    产业对寄递物流发展支撑不足

许多乡村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品牌产品少,导致上行流量不足,在下行派件返程时空载率高,寄递无法平衡成本、实现持续营利。比如永泰县既缺乏品牌产品,寄递物流价格又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致使本地电商企业外流,给乡村经济和寄递物流的同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物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选择在农产品采摘、销售旺季时进村,结束后暂时退村。比如,福清市一都镇在枇杷销售旺季过后,顺丰就不在该镇驻点,致使其他时段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存在困难。

2.5    产业发展与物流建设的耦合度不够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农产品上行,成熟度较高的产业链需要物流体系的支撑,但是福州市目前各区域的产业发展与物流建设的耦合度还不够。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县物流企业争先入住,形成资源竞争和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同时物流企业存在抢旺季、弱淡季的情况,未能根据区域的产业发展特点进行物流时点匹配。产业发展较弱的区县,由于快递量较少,农产品上行链长,经常要经过村-镇-县-市集送中心,这些区域的农产品上行困难加剧。

2.6    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物流园区、企业与配送中心在储存、运输、配送等领域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现有农村物流从业人才无法接受比较完整、系统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了现有农村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现有农村物流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够。寻找店铺合作设立村级代收点是福州市快递进村最普遍的做法,但是很多农村店铺是中老年人在管理,他们手机操作存在一定困难,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快递进村”的实际效果。

3    加快推进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是改善乡村交通运输条件。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设施,优化农村投递线路,打造城乡物流高效配送通道。对在农村开辟或延伸物流运输线路的物流企业包括邮政给予一定补助和政策支持。二是完善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依托县级客货站、邮件快件处理场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功能集约、服务高效、资源整合、数据互联的县级物流共同配送中心;采取“一乡镇一综合服务站”或“一综合服务站覆盖周边若干乡镇”模式,对现有的供销社场地、客运站、物流站点加以改造,形成集客运、邮政、电商、农产品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多站合一”的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2];依托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服务点、农家书屋、便利店等乡村公共设施资源,建设和改造布局合理、“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将农村寄递物流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功能。

3.2    健全末端共配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邮政的普遍服务功能,鼓励邮政部门、交通部门、供销部门、商务部门、物流企业等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收益分配机制,采取合资、互相持股、加盟、代理代办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共建共享农村末端配送网络。积极利用现有的农村邮政网点、乡村客运站、供销社网点、电商服务点、快递服务点等场所,结合邮政便民服务、仓储、揽收、分拣、运输、电子商务等功能,建设或改造一批共同配送示范线路和站点,提高共同配送能力、降低成本。二是主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邮政部门、交通部门、供销部门、商务部门、物流企业等要整合现有信息平台资源和自有系统,构建集物流信息查询、仓储冷库资源管理、产品溯源、车货适配、轨迹跟踪、安全监管等于一体的农村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3],开发相关App,构建全市农村物流信息服务“一张网”,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互联,提升末端物流共配信息化水平。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县、乡、村布设智能信包(快件)箱,推动邮政快递服务的基础设施布设工作向乡村延伸,并加强邮政快递末端基础服务设施的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增配快递员、配送车辆,以提高配送能力和效率。

3.3    推动物流融合发展

一是推广永泰“邮政+电商”模式,建设集县域邮件综合仓配处理、农产品展示直播、电商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把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与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从“收快递”向“产快递”升级[4]。二是引导寄递物流企业主动对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寄递物流服务,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和产地问题开展跨区域合作,搭建跨区域调剂货源合作平台;引导中小型物流企业采用联盟、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5];鼓励有条件的农业合作社与农产品储运企业展开合作,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农村物流领域的市场化资源配置。

3.4    深化“交邮合作”模式

一是引导邮政企业入驻客运站、公交站,共享场站设施和车辆闲置空间,开通客货邮合作路线,在完善运营机制、确保客货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客运带货”“公交带货”;探索农村寄递物流“定制公交”模式,定时、定线、定点地从城区公交站直达村快递网点,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在原有客运、公交站点增设物流柜或设立村级物流网点,或将客运、公交站点设置在乡、村寄递物流站点附近,打造具备公交出行、快递物流和农产品购销“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网点;鼓励各乡镇路长、“四好农村路”管护人员兼任快件配送员。

3.5    提升冷链物流能力

一是鼓励邮政部门、供销部门、冷链运输企业等加强合作,在各地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销地、集散地建设预冷保鲜、分级分拣、包装加工等基础设施,试点共建、共享、共用[6]。通过购置、租赁、外包等方式增加冷链运输车辆,提升末端冷链的配送能力,在季节性蔬菜和水果产区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移动式地头冷柜、冷藏车等设施设备,弥补产地保鲜仓(地头冷库)淡季闲置、旺季紧张、无法调配的不足。二是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化冷库试点,构建多层级数字冷库网络,完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通行业信息壁垒,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冷链物流源头可溯、过程可控、去向可查,提升产地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3.6    优化寄递物流的发展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寄递物流企业的信用考核办法,优化农村寄递物流经营审批流程、备案手续,出台网络建设、运营保障等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寄递企业、电商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二是加强村级网点的考评。将村级寄递物流网点管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中,以各级政府为主要责任部门,建立乡级自查、县级检查、市级督查机制,并辅以相应的奖励机制,促进村级寄递物流网点管理制度化、运营规范化、管护实效化,切实提升寄递物流服务水平。三是规范寄递物流行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定期开展巡查工作,整治处理未按照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维护寄递物流的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3.7    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

一是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对返乡创业青年和到农村物流企业就业的物流人才在贷款、住房及相关手续办理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鼓励和留住人才,带动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发展。二是推动校企合作。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农村物流、农村电商专业,采取定向招生方式培养适合农村物流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企业要根据市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改善工作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留住物流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在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物流发展方面的支持作用,高校教师深入参与农村物流人才培训、农村电商基地建设、电商人才孵化等。三是加大本土物流人才的培育[7]。建立健全本土物流从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制,更新本土物流人才信息库,在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增加电商、物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有计划、分批次地举办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使其积极主动地为本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贝特.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 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7):32.

[2] 王瑞.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11):53-54.

[3] 吴竞鸿.基于众包模式的农村电商末端配送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3):43-45.

[4] 戴小廷,陈婭楠.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科版),2022,24(4):65-74.

[5] 侯春燕,赵怡昕,胡云盈,等.农村电商物流末端配送众包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0):88-90.

[6] 丁红英.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20,27(11):146-147.

[7] 刘文静,罗凤,邓贵霞.我国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9):44-45.

收稿日期:2023-02-1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20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20637)

作者简介:郑堤姑(1986—),女,福建南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农村物流。

引文格式:郑堤姑.加快推进福州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J].物流科技,2023,46(2):111-114.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福州乡村振兴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