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婷
摘 要:文章以2016—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测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效率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促使制造业企业研发效率显著提高,且激励效果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文章对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制造强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创新; 研发效率;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6-005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6.056
1 引言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研发投入。但是由于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的创新活动具有风险高、投资大、实施周期长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使得企业总体研发投入的水平低于社会最优研发投入,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错配。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能够破解创新困境,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为此,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普遍采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种方式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其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影响相对比较大。基于此,文章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投入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和讨论,以期提高政策的激励精准性,推动新常态下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理论假设的提出
2.1 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应机制分析
首先,企业在创新研发的过程中,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将部分研发风险转移给政府,提高了企业对研发创新活动的投资动机和能力;其次,政策是国家税收收益的让渡,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收益;最后,作为政府的干预手段,具有向金融机构发送优质信号的功能,缓解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最终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和研发投入效率。据此,文章提出假设1。
H1: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效率有激励作用。
2.2 企业异质性因素对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的差异分析
(1)行业特征异质性。首先,高新和非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因此所得税的有效边际税率不同,而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应税抵扣的优惠方式,其激励效果受有效边际税率的影响(任海云和宋伟宸,2017)[1]。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加频繁,行业与企业层面的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创新,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受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少,所以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可能更明显。据此,文章提出假设2。
H2:加计扣除政策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效果更明显。
(2)企业规模异质性。规模较小的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利润相对不稳定,使得自有研发资源较为薄弱、研发融资困难。此外,小规模企业的研发经验欠缺和研发流程的管理不完善,使得政策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而大规模企业市场份额较高,利润相对稳定,使得自有研发资源较为雄厚,研发融资简单,并且大规模企业有更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更完善的研发管理流程,能负担巨额研发费用和承担研发风险,研发投入力度较大,加计扣除政策能节约更多的经营现金,其政策效果更为明显。据此,文章提出假设3。
H3:加计扣除政策对大规模企业的激励效果更明显。
(3)产权异质性。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调节的责任,往往会放弃部分投资风险较高的创新活動。此外,国有企业受委托代理理论问题的影响较为严重,创新意愿较低,故而加计扣除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也较弱。而非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对恶劣,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迭代已有产品以及占领专利制高点,因此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且非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更灵活,可以更快速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创新研发重点。据此,文章提出假设4。
H4:加计扣除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
(4)区域异质性。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鲜明的区域异质性,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政策措施、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越往东部,尤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越发达,企业本身所需要素市场发育得越成熟,所面临的市场化进程越快,相关的行业竞争程度也就越大(李新等,2019)[2],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创新研发效率。据此,文章提出假设5。
H5:加计扣除政策对东部企业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样本选择
文章以2016—202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并且将这些企业样本中的制造业作为处理组,将不适用于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验证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对样本数据进行以下处理:①剔除退市和ST企业样本;②删除数据残缺的样本;③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水平上的缩尾处理,最终获得了1715个观测值。样本企业财务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关于企业使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情况,通过查阅企业年度公告获得。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Stata 15.0统计软件。
3.2 因变量选取
本研究的因变量采用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出来的上市企业的研发效率(侯静静等,2021)[3]。模型如式(1)所示,即通过输入决策单元投入导向DEA模型,评价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研发综合效率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则表示DEA越有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确定研发投入指标为研发资金、人员的投入程度,产出指标为公司专利数。
minθ, θ无约束 s.t.∑nj=1λjxij+S-i=θxio
∑nj=1λjyij+S+r=yro
λj≥0, j=1, 2, …, n, S-i≥0, S+r≥0(1)
3.3 模型构建
文章探究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的作用采用了双重差分模型(DID)。将企业样本分为处理组,为适用于加计扣除政策的制造业,设置为虚拟变量Treat为1;控制组,不适用于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设置为虚拟变量Treat为0。此外还设置了一个虚拟变量Period,当其等于0时,表示加计扣除政策实施之前的年份。综上所述,建立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
Yi, t=α0+α1Peiodi, t·Treati, t+α2Peiodi, t+α3Treati, t+αiXi,t+ε(2)
4 实证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知,研发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045,平均值为0.621,标准差为0.287,表明研究所选取的各企业之间在研发效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总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0.150,而标准差为0.510,表明选取样本总体上都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363、0.173,表明企业样本面临的财务风险较低,且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公司规模是企业总资产对数,其最小值为8.041,最大值为11.411,平均值为9.689,标准差为0.497,表明样本规模相差不大。研发支出平均值为0.052,标准差为0.044,表明企業样本对创新研发投入较低。
4.2 基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研发效率在加计扣除政策的影响下平均增加了0.0619个单位,且该政策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实施加计扣除政策正向促进研发效率,与本研究理论假设一致。此外,总资产收益率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845和0.295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当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时,企业更有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当企业具有较大规模时,为了充分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更高的规模报酬收益,也会提高企业研发效率。而企业负债率对企业的研发效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为负,表明当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过高时,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经营发展能力也随之变差,致使企业没有过多的资源和能力提高研发效率。
4.3 异质性检验
(1)分行业性质回归。本研究将样本企业分为了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以此探究不同行业性质下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传统分行业性质回归结果如表3列(1)和列(2)所示。列(1)交互项系数为0.485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列(2)的交互项系数为-0.0043,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先进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激励作用,而对传统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与假设相悖。可能的原因是先进制造业具有先进的制造技术、资源和模式,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其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之间的高度协同,而传统制造业受到传统生产模式和工艺方法的限制,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会打破原有的生产经营平衡,从而降低研发效率。
(2)分规模回归。本研究将样本企业分为了规模中值以上和规模中值以下,以此探究加计扣除政策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分规模回归结果如表3列(3)和列(4)所示。列(3)和列(4)交互项系数为0.0726和0.0349,且显著性水平分别为1%和5%,表明不论企业规模如何,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其研发的能力和动力更高,所以加计扣除政策更能激励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效率。
(3)分产权性质回归。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结论,本研究将企业样本按国有和非国有两种行业性质分类,以此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分产权性质回归结果如表3列(5)和列(6)所示。列(5)的交互项系数为0.0709,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在加计扣除政策的影响下平均增加了0.0709个单位,且政策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列(6)的交互项系数为0.0219。综上,加计扣除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激励作用显著于非国有企业。
(4)分地区回归。本研究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为依据,对企业样本进行分类,以此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效率影响的异质性。分地区回归结果如表3列(7)和列(8)所示。列(7)交互项系数为0.073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列(8)交互项系数为0.0138,且显著性水平为5%。表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对东部地区的企业激励作用更显著。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想要长期发展离不开创新。政府作为市场上一双强劲有力的“有形手”,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探究已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激励精准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文章以制造业为处理组,以不适用于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为对照组,实证检验了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具有异质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结合加计扣除政策的异质性,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产权、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制定有差异化的优惠制度和鼓励政策,以此提高企业对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性和适用性,从而加强政策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激励作用;第二,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建立创新研发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激励国有企业创新;第三,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革,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为企业塑造良好、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方面为转型企业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任海云,宋伟宸.企业异质性因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R&D投入[J].科学学研究,2017,35(8):1232-1239.
[2]李新,汤恒运,陶东杰,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9(8):81-93,169.
[3]侯静静,熊朗羽,温明振.农业企业股权融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基于DEA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5):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