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与困境分析

2023-07-10 08:36黎伟丽
中国市场 2023年17期
关键词:影响机理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黎伟丽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中,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帮助乡村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和金融体系构建,促进乡村的快速发展,是重要的乡村振兴工作内容,但普惠金融模式由于乡村的金融基础较差且金融需求较为分散,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难以提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稍显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支持的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了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并对其中存在的困境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影响机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1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重点发展乡村经济和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期乡村发展,进一步加强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目标。在2021年和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重点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其中关于大力推动乡村金融体系完善建设,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手段提高乡村金融推动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化落实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途径,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影响机理研究和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落实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并进行优化措施设计,是进一步提升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重要手段。

2   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发展现状

数字金融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融合的新形势的金融模式,具有跨区域、低成本、多样化、拓展性等多种应用优势,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和多元性发展,让金融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加多层次、多领域、深入性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和乡村金融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融合性。将数字金融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就是将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相融合,形成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和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能够有效解决乡村金融的地域分散性、供给不平衡、金融业务短缺、金融服务难以深入等客观困难,为乡村振兴提供极大的金融助力,对乡村振兴的加速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截止2020年,我国的数字金融在乡村建设中呈现了持续的增长态势,金融总量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到的金融个体不断增多、业务深度不断加强,浙江、江苏、广东等11各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超过了全国平均指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更加迅猛、完善,实现了从金融总量向着多元化、深入化的服务质量的发展转化,支付业务、信贷业务、信用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和货币基金业务等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和服务深化,其中信贷业务、保险业务和支付业务的增量最高,是乡村振兴建设中数字金融的重要增长点,说明乡村中的金融保值需求是普遍存在的,而金融增值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推动,要进一步加强投资业务、保险业务等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创业活动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从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长效推动。

3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

3.1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金和资源,提高乡村产业的结构转型质量、规模化、增值化发展,增强乡村产业的产业链和结构网,促进乡村产业的绿色、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拓展乡村产业的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指的就是乡村产业的振兴。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进行资金扶持,开发数字化线上金融产品,加强线上金融信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托农村基层管委会进行授信名单确定和信用监督管理,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便捷的资金保障,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规模扩大,是提高农民产业收入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乡村产业的深入了解和调研,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投资渠道推荐和产业发展方向建议,促进社会企业、金融和乡村产业之间的金融渠道建设,为农民搭建更加高效的营销渠道,建设特色品牌,提升乡村产业增值,是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营收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3.2提升乡村生活质量

“生活富裕”是重要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高乡村的资金收入、教育质量、医疗质量、出行质量、公共设施服务质量等生活质量,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发展内容。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拉近农村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深入性,让农民能够近距离接触金融产品,深入了解金融服务的保值性和增值性,是提升农民资产收入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服务创新功能,拉近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的距离,开发新型农村属性金融产品,将社会资本引导向农村的教育、医疗、出行、养老、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产业建设,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的福利质量提升,全面促进农村的生活质量提升,是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社会资本长期保值质量、强化农村整体经济环境的有效手段。

3.3提升乡村治理质量

我国的农村基层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当多的农村中存在干部权力过大、治安秩序混乱、村民政治参与能力不足等现象,尤其是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治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乡村治理质量,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治意识,维护好乡村安定團结的良好秩序,是“治理有效”的重要体现。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拉动力量,全面促进农村的经济、文化、思想、教育、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征信系统为基础,进行农村地区中信用数据库的完善建设,提高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能力和使用能力,促进个人信用的职能赋予,让广大农村群众体会到信用、秩序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全面促进农村治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是进一步保障“治理有效”目标落实的重要推动力量。

3.4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

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难以有效推进的领域,一方面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文化水平较低,只能埋头于温饱和劳作之中,难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精神、文明理念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也不会产生主动认识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封建思想的残留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存在一定问题,在红白喜事等面子问题上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促进作用,提升农村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和教育水平,在保障了农村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对实现对精神文明的引导和自我追求,通过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农村契约精神、信用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念等精神文明的逐步养成,是全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4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分析

4.1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缺乏

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机构也相对较少,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国有银行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较为滞后,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不能保障农民对金融知识和概念的深入接触和理解,导致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较为缺乏,对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常识认识不足,因此对金融活动抱有一定的抵触和畏惧心理,也缺乏通过金融服务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意愿,导致数字普惠金融的落实工作难以推进;部分农村由于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受到了金融诈骗,乡村居民对金融的抵触和不信任情绪更加强烈,进一步加剧了数字普惠金融落实和推进工作的难度。

4.2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数字普惠金融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数字化金融模式的推进和落实工作,需要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内网络覆盖率、上网速度和稳定性的保障,提高农村信息安全保障,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随时随地的网络金融服务,才能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落实和高效推进。但部分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健全,金融网点和机构的覆盖率较低,不能有效保障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信息的即时了解,也缺乏对农民进行直接的金融咨询、业务服务的管理服务人员,导致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缺乏深入认识,也缺乏参与和了解的直接渠道,不能高效、便捷的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导致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难以快速推进,无法实现有效落实。

4.3乡村金融需求缺乏稳定性和集中性

由于我国乡村的分布面积较广,地域分散,且金融需求以小型、散户为主,导致乡村的金融集中性较差,不能进行集中的业务咨询、办理和服务,金融网点难以进行全面的深入普及,导致了农村金融业务呈现业务量小、项目繁多、成员零散等现象,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发展,导致数字普惠金融难以快速推进;同时,由于农村产业的金融需求收到了季节、气候、品种和市场的影响巨大,导致农村的金融需求缺乏稳定性,也缺乏长期的贷款、投资需求,投资回报不够稳定,投资时间和次数多变且容易增长,导致社会资本不愿意对农村产业进行大量投入,难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资本参与意识,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4.4乡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缺乏多样性

当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中的发展建设服务主要体现于信贷业务、保险业务和支付业务等方面,且服务产品和项目缺乏多样性设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金融需求,部分金融产品和业务于农村的经济环境和需求不够匹配,不能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导致数字普惠金融的推進工作难以深化;另外,对于乡村产业的投资业务的服务不够深入,咨询服务和渠道架设服务没有得到有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良好体现,部分金融机构缺乏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设计,导致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力量展示不足,无法进一步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落实。

4.5乡村金融风险程度较大

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央行评级报告中显示,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对比最高,占据了高风险金融机构的90%以上,体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相对不完善,金融风险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资本的数字普惠金融介入意愿造成了阻碍,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快速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农业产业的风险性质。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的信用信息和金融资质信息不够完善全面,无法对居民个人的金融信息进行全面、精确的管理和分级,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存在大量的违约、违规现象,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于内部的监督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资产评估不合理,导致腐败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建设;农业产业的风险性质,是由于农业产业本身容易受到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投资回报不够稳定,容易产生资金断裂,导致投资失败,是影响农村金融评价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社会资本加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原因。

5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措施

5.1加强乡村数字金融知识普及

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入落实和质效提升,首先要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进行优化提升,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普及和政策宣讲,让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农民明白如何正确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如何正确选择金融项目和服务,明确如何进行金融操作,有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全面深入落实。可以与当地的居委会进行深入合作,进行金融网点建设,派遣专门的宣讲人员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和知识普及,派发相关的金融小册子,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和公众号,以问答、视频讲解等形式深化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促进农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认识和价值了解;让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流程讲解,手把手的教导金融APP、金融网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保障有参与意识的农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工具的快速、有效使用,通过相互带动、相互影响的模式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全面、快速普及,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意愿,是全面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质量的基础方法。

5.2加强乡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就要保障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提升农村网络的安全、效率和稳定性建设,实现固定宽带网络、无线4G、5G网络的完善建设和布局,保障农村网络使用的便捷性、覆盖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落实提供网络基础;其次,要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网点机构的拓展性建设,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深入的基层网点建设,将农村按照地域分布进行区域划分,实现一定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网点机构的合理数量建设,形成全面的农村金融地域网络,保障农村居民对金融业务的参与效率和质量,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服务质效,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金融咨询和业务服务,提升金融评估质效和资产评估准确性,保障金融服务的质效提升,是全面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和落实的重要工作。

5.3加强乡村数字金融系统建设

要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全面深入推进,就要保障整体性的乡村数字金融体系建设,保障金融系统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制度性建设,形成全面统一的区域协同、统筹管理模式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从而有效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管理和服务质效,提升香醋年金融的投资保障性和稳定回报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数字普惠金融中来,实现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作用。要按照区域划分,进行金融区域的网络社区建设,以网络社区为基点,形成全面的覆盖性乡村金融网络,实现对乡村资源、产业链、资本资源、营销渠道、行政资源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和统筹管理,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资源管理质效,有助于全面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稳定性、集中性和回报率,从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深入参与和有效推动。

5.4加强乡村数字金融服务创新

要加强对农村的产业需求、建设需求、生活需求、公共设施需求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和了解,根据农村的本质属性和基础条件进行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划和方向指导,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产业经营管理知识普及,促进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增值化、稳定化、效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产业质效、提升投资回报率的有效手段;要根据实际的金融需求进行创新的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项目设计,实现对金融产品、服务、理念和文化的创新改革,促进以农村发展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调整,实现资质机构、工作流程、服务项目等内容的全面优化改革,以此对乡村的经济环境进行合理适配,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要根据农村的优势项目帮助农民进行绿色品牌建设,以现代化管理理念打造更加优质的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加强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建设质量,提升乡村经济水平,从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优化推进作用。

5.5加强乡村数字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要加强对乡村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质量,首先要进行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建设,要加强与当地居委会的深入合作,进行农村居民信用信息、金融资质、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收集,建设全面的金融信息数据库,进行全面的金融信息管理和资质分级,提升农村信用管理质量,有效降低违约几率;其次,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管理体系的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加强监督和举报反馈渠道建设,形成政府部门、农村居民、社会资本三方共管、协同治理的监管机制,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管理体系的完善、安全建设;最后,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实施和风险控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促进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农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投资回报率,保障农民和社会资本的综合效益提升。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要国策,是推动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政策,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手段对乡村产业、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乡村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建设,是促进“产业兴旺、生態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期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超,孙继国.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于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57-67.

[2]温磊,张瑞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4):25-30.

[3]张雨.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普惠金融的扶贫效率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2.

[4]晋一然,于海玉,王梦颖,张权,刘洋成,梁鳕宇.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6):68-70.

[5]崔惠民,王志豪.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与空间效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3):1-11.

[6]陈亚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6):121-132.

[7]周林洁,韩淋,修晶.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J].南方金融,2022(4):70-78.

[8]陈雨飞.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影响机理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银行竞争度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