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祥根 许捍平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创办于1989年,现有滁州市名师工作室3个。近年来,学校在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琅琊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的悉心指导下,聚焦学生发展,聚力优师培养,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校园风尚。
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研制度,打造“学习型、研究性”教师共同体。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并在学科组、年级组进行交流分享;以定期、定人、定点、定主题的“四定”原则开展教研活动,且需要形成书面成果;通过走进同事课堂听课、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等方式,多途径提高教研水平。此外,学校有选择、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走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回校开设汇报课或举办讲座,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目的。
强化教研网络建设,务实开展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教研网络建设,学校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例会,对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教研管理和课题研究的培训与指导;每学年围绕教研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参加研究论文的评比,学校、教师和学生频频获奖。
加强集体备课,融合集体智慧。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平台,着重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努力把集体的智慧成果转化为教师内在的素养。目前,学校不仅将集体备课成果凝练成文本资料,建设了教学教研资源库,还成立了“教师教研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指导。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理论引领。各教研组引导教师广泛阅读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深入研究优质课堂教学策略,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习惯;强调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学生课堂体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上好“五课”。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在年轻教师和入校不满五年的教师中开展随堂“推门课”,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实施“现场教学设计+无生上课”流程,以“校内赛课”提升教师素养;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组织各教研组每学期推出一节“研究课”,提高教师教研水平;聚焦核心素养,以“科学双减,提质增效”等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每年组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优教师面向教研组或兄弟学校上一节优质课,为中青年教师提供“示范课”。
观课议课。每次课例研讨活动中,学校各教研组均指定专人负责点评。集体评议时,首先由授课教师谈教后感及观后体会,再由听课教师围绕“三个一”(展示一处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点改进)进行评议。
落实“双减”。为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学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及学习经验,创设真情境、组织真探究、启迪真感悟,完成“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移,“师中心”向“生中心”的转移。教师把时间、空间、自由、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听课、课堂观光客、知识的容器,变成课堂的讨论者、参与者、展示者、追問者、点评者。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些后进学生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关注所有学生已成为滁州二小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随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用生命感受生命,用爱心滋润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体悟心灵”的教学方式,在努力构建高效快乐课堂的过程中,成为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奋斗的新时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