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张 苗
(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 255206)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后来人们发现某些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腹泻并在人群中流行,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Escherichia coli,DEC)。20 世纪90 年代,DEC 被列为食品中致病菌之首[1]。根据携带毒力基因的不同,分为肠集聚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dherentEscherichia coli,EA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 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 肠 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invasiveEscherichia coli,EI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 coli,EHEC)[2]。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主要用于病原体的溯源研究,其原理是用琼脂块将细菌包埋,选取适合的内切酶进行酶切,使酶切片段在电泳中通过变换电场方向而得到良好的分离。本研究通过对腹泻人群分离的DEC 进行PFGE 分子分型,旨在了解腹泻患者DEC 感染的菌株间基因型联系和差异,为DEC 的防控及分子分型的数据库提供参考数据。
菌株为腹泻病例粪便中分离的DEC 92 株。PCR、PFGE 分别以5 种致泻大肠标准菌株和布伦登卢普沙门菌H9812 作为质控菌株。
麦康凯平板(北京路桥);营养琼脂(北京路桥);血琼脂平板(北京路桥);核酸提取试剂盒(苏州天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PCR 检测试剂盒(卓诚惠生);全自动毛细管电泳试剂盒(卓诚惠生);XbaI(TaKaRa 生物公司)。
核 酸提 取 仪(NP968,苏 州 天 隆);PCR 仪(Mastercycler gradient,eppendorf 公司);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PathoMPSTM,凯杰公司);恒温振荡水浴摇床(DSHZ-300A,太仓市实验设备厂);脉冲场电泳仪(CHEF Mapper XA,Bio-Rad 公司);凝胶成像系统(Gel Doc XR+,Bio-Rad 公司)。
(1)将可疑DEC 划线麦康凯平板进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划线营养琼脂后进行PCR 毒力基因检测,根据所携带的毒力基因进行型别鉴定。
(2)将菌落划线血琼脂平板,37 ℃培养14~18 h。将细菌均匀悬浮于配制好的CSB 中制成4.0 ~4.5 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加入20 mg·mL-1蛋白酶K 后加1%琼脂糖,待其凝固制成小胶块,水浴摇床150 r·min-1左右温育2 h。用无菌超纯水洗2 次,再用TE 缓冲液洗涤4 次。
(3)用内切酶XbaI Ⅰ对切成2 mm 的小胶块进行酶切,酶切时间至少2 h。将酶切后的胶块置于梳子上,倒入1%琼脂糖,冷却后放入电泳仪电泳19 h。
(4)将电泳后的胶块取出用GelRed 染液染色,纯水清洗后,凝胶成像仪获取图像,用 BioNumeric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0 ~12 岁患者检出15 例,占16.30%;13 ~44岁患者检出60 例,占65.22%;45 ~59 岁患者检出9 例,占9.78%;≥60 岁患者检出8 例,占8.70%,见表1。
表1 患者发病年龄分布
对92 株携带毒力基因的DEC 进行PFGE 分子分型,相似度最高为100%,最低的只有9.36%,主要结果见图1。
图1 部分DEC 分子分型结果
据WHO 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 亿感染性腹泻患者。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仅在2000 年腹泻引起的死亡报告数就达到210 万例[3]。DEC 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从腹泻患者中分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DEC感染在细菌性感染腹泻中居首位[4]。
通过对DEC 患者进行年龄段分析,结果表明,13 ~44 岁患者DEC 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该年龄段外出就餐频繁,同时对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高有关,因此在加强食品监管的同时也要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的健康教育。本文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基本相符[5],与河南省5 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的结果不符[6]。
目前常用的分子分型技术主要有mPCR 技术、重复序列PCR 技术、PFGE 技术。mPCR 是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以上引物,分别扩增不同的模板,得到不同的目的片段[7]。重复序列PCR 技术是一种细菌基因组指纹分析方法,是扩增细菌基因组中的短重复序列,主要通过比较电泳条带,分析基因组间的差异[8]。PFGE 是PulseNet China 重要的病原菌分型技术,可实现全球监测结果的比对[9]。PFGE 是细菌分子分型技术的“金标准”,通过比较菌株之间PFGE 图谱条带分析菌株间同源性和相关性[10]。TALON 等[11]提出细菌条带相似度在85%以上为同源克隆菌株。运用PFGE 技术对腹泻病例中检出的DEC 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相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判断是否发生流行,可提高疾病预警能力[12]。
本研究选取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通过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其毒力基因,共检出DEC 92 株, 其 中EAEC 60 株、ETEC 20 株、EPEC 10 株,EHEC、EIEC 各1 株。此次检测发现,4 株ETEC 细菌条带的相似度为100%。其中3 株来自2017 年在同一医院就诊的3 名病例,1 株来自2016年在此医院就诊的病例。在不同时间不同患者中检出同一带型的ETEC,有报道称可能会存在部分菌株因其遗传特性比较稳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13]。另外,2 株来自同一病例携带不同毒力基因组合的EAEC,DNA 条带相似度为100%。检测的大多数菌株的条带相似度低于85%,说明由DEC 引起患者腹泻的菌株,其基因型存在多态性,以散发病例为主。
综上所述,通过对腹泻病例中分离的DEC 进行PFGE 分子分型,为DEC 病例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数据,为深入研究DEC 分子多样性提供基础,为DEC 导致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对暴发预警及溯源调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