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瑜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阅读文化受到冲击,“浅阅读”逐渐成为一种阅读趋势,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承担着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重塑阅读精神的任务。“读书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文章介绍了阅读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阅读推广活动效果欠佳的原因,探讨了“读书诗”的内容及在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读书诗”;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5-0022-02
1 阅读推广的现状
1.1 发展背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加强读书学习,要求“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建设书香社会成为包括图书馆行业在内的承担着社会教育职能的各单位之行业目标。
1.2 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每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都会在“世界读书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式促进全民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目前,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沉浸式阅读与浏览式阅读、严肃性阅读与娱乐化阅读已成为图书馆行业讨论的热点。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死活读不下去书的排行榜”排行前十名的作品为《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这些经典作品被年轻一代贴上“死活读不下去”的标签,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学者提出疑问:“数字化的电子阅读盛行与那些中外文学经典名著沦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关联?”[1]这种“疯狂暗示”表明了许多学者的态度和观点,即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揭示社会文化变迁的缘由,当然波及阅读。铺天盖地的舆论给人一种刻板印象:电子阅读等同于“浅阅读”,传统阅读等同于“深阅读”。诚然,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阅读的态度,但阅读本身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冲击下所显现的吸引力不足,同样是产生“阅读焦虑”的重要原因。沉浸式的阅读魅力何在,在沒有实践的情况下如何体验到沉浸式阅读的心理满足感,如何让读者重新爱上阅读,已成为相关部门亟须思考的问题。
2 阅读推广问题背后的原因
近年来,阅读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在各级各类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图书馆人为了让“别人”读书付出了巨大努力。一些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注重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忽略了阅读内容,致使阅读推广效果不佳。因此,图书馆要想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就需要回归到读书本身。
“厌读症”形成的原因:一是阅读“心理准备”的不足。厌读归根结底是因为读者无法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阅读快乐是要经过心理准备、沉浸式阅读、思考解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解构和重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公共图书馆是广大群众再学习和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承担起提升全民阅读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其要积极帮助广大读者建立这种“心理准备”。无疑,这种“心理准备”要从“阅读情怀”的重新培养做起。二是“浅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阅读趋势。文化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促使人们崇尚阅读,读书既能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浅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阅读趋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
3 “读书诗”在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应用
3.1 “读书诗”的定义
笔者认为,我国古代、近代一切有关读书劝学的韵文文学作品或作品片段都可以被称为广义的“读书诗”。王波认为:“对传统文化素养高的人来说,越是古典的东西越是醇厚,浓缩的药性也越多,就像千年灵芝,得之在手,未及服用,心情便觉好了很多,辅助治疗的作用当然不可小觑。”[2]“在阅读疗法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是诗歌疗法”[3]。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读书诗”都是要素最全的“特效药”。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那是因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诗歌,特别是古诗,其韵律和谐最能给人以美感,其意境之融彻最能激动读者情怀。”[4]
3.2 “读书诗”的内容
在内容方面,“读书诗”有强调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的,如: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强调读书方法的,如: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读书要求新求异,只有不断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进步。这些诗句既是读书方法,也是读书的意义。有强调读书立志的,如:杨继盛的《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有强调读书怡情的,如: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有强调读书要持之以恒的,如:陆九渊的《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有强调读书方法的,如:袁枚的诗句:“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可见“读书诗”的作用在于它用文学之美劝学,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3.3 “读书诗”在实践中的应用
“读书诗”既是我国阅读文化的结晶,也是最动人最具美感的劝学素材,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感人的“读书诗”,提高馆员素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读者活动,促进文创产品开发。
3.3.1 提高馆员素质。首先,馆员不仅要充分利用有关“读书诗”的著作,如《历代读书诗》《中国阅读大辞典》《中国阅读通史》等,熟记一些相关诗句,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搜集古代文人传记、文论等有关阅读的典故、论述等,做好“读书诗”的整理研究工作。其次,馆员要对“读书诗”给予充分理解,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掌握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利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深刻理解句意,掌握诗句劝学的方法、引申意义和最感人的聚焦点,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3.3.2 營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公共图书馆利用“读书诗”的方式就是把名言警句挂在阅览室、自习室或多功能厅等读者聚集的地方,以期达到营造良好氛围的目的。但是,与特定场景关联不够密切的名言警句无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公共图书馆应在特定的场合粘贴合适的“读书诗”,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如:在台阶上粘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诗句,在书桌上粘贴“开编喜自得,一读疗沉疴”等诗句,在读书角粘贴“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等诗句,在书架粘贴“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等诗句。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公共图书馆还可在书立上镌刻“推枕意悠然,还取我书读”等诗句,在回复参考咨询时附赠“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等诗句,加强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以达到阅读推广和劝学的目的。
3.3.3 丰富读者活动。“读书诗”本身就是或优美或隽永的饱含作者深情和人生体验的文学作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题材。“读诗掀起的情感波澜是浪花飞溅、浩渺无际的”[5],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在开展读者活动的过程中引用合适的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导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3.4 促进文创产品开发。“读书诗”具有短小精炼、优美隽永的特点,符合图书馆文创产品与阅读相关的原则,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在文创产品上镌刻或书写相关诗句,以丰富文创产品的内涵,提高阅读推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43-163.
[2][3] 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07.
[4] 成晓东.以“读书诗”劝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90-93.
[5] 曾祥芹,刘苏义.历代读书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