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理早年书信影集,看到数张田自秉(1924-2015)主持我博士论文答辩的照片和一封田写给我的信。看照片使我回忆起26年前的往事。1996年6月,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旧址恭王府的葆光室举行。按研究生部的安排,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除本院的专家外,还外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田自秉,中央美术学院的邵大箴、薛永年。当时,年事已高的田自秉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现场委员会专家坐在中间的是田自秉,他的左右是邵大箴、薛永年。答辩会在和霭可亲又严肃认真的田自秉主持下,我顺利通过答辩。一般而言,对博士研究生来讲,博士答辩一生只有一次,可谓是终生难忘之事。此事虽事隔多年,田自秉也已谢世数年,今手捧旧照,遥忆旧事,当时情景如在眼前,尤其是田自秉那儒雅可亲的音容笑貌给我以无限遐思。
正如常言所说,字如其人。田自秉音容笑貌儒雅可亲,他笔下的信函也写得温文尔雅,颇有学者风度。田自秉的这封信写于2004年3月10日,是年他80岁。信的内容是接到我寄的中国美协关于表彰“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及出版美术史家论文集的通知后的回复:
李一先生:您好!
根据您会要求,寄上简历一份及近照二张,简历字数可能过多。请删节。
在此感谢您的关怀。
田自秉上
田自秉的信寫得很客气,说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表彰。实际上,他受表彰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田自秉是新中国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之一,是现代工艺美术学的开拓者,从事工艺美术史论教学和研究50多年,发表工艺美术论文逾百篇,出版了《中国工艺美术史》《工艺美术概论》《中国染织史》《中国纹样史》等多部专著。他走上工艺美术研究之路甚早,早在1946年国立艺专读书时,青年田自秉就牵头组织成立“图案研究会”并任会长。“图案研究会”的宗旨是联合国立艺专同好,将美术才能运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品的美化,努力实现用美术服务于大众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田自秉正式踏上了研究工艺美术之路,率先发表一系列关于工艺美术要与时俱进的文章。如1952年在《文艺报》发表的《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些问题》,是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教育研究论述之一。
更令人敬佩的是,田自秉身处逆境时的忍辱负重不懈钻研精神。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下放到学校图书馆劳动。期间他利用图书馆之便,默默读书,积累资料,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传统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至改革开放之初,就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工艺美术通史——《中国工艺美术史》。
在治史的同时,田自秉认真研究工艺美术的基本理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角度论述了工艺美术的本质属性,率先提出了建立“工艺美术学”的构想。他的“工艺美术学”构想,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如针对社会上对工艺美术与美学关系的误解,提出“美学应当从学院派的研究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加强同人民生活的联系,使其成为生活的美学、大众的美学”。他从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工艺美术与美学的关系,得出“美在现实的土地上”这一论点。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建立“工艺美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在当时,对工艺美术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继影响广泛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之后,田自秉在1988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工艺美术理论的系统性专著——《工艺美术概论》。该书通过对工艺美术概念、特性、工艺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工艺思维、工艺功能、工艺美学、工艺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工艺美术理论的柜架,《工艺美术概论》同《中国工艺美术史》一书史论相成、珠联璧合,为中国工艺美术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