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凯源
2007年2月4日,父亲肖思明走完92年的人生道路,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封他写给子女的信。父亲晚年时写的字不易辨认,一般是他写完材料,再由别人誊写,这封信是父亲的底稿。信里主要讲,父亲看到《人民日报》连续报道教育子女的文章,就复印几份,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要我们身体力行,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提高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信虽不长,但言简意赅,体现了老一辈对后代(以至第三代)的严格要求和殷殷希望,这是父亲教育子女的一贯思想,让我感触很深,回忆起件件往事。
父亲是军队的高级干部,我们的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但在我的印象里,家里从来没有“娇生惯养”这个词,父亲对我们从小就严格要求,培养我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也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子女的发展“走捷径、谋私利”,他对我们讲:“你们参加工作后,以后的路要自己闯。我不要求你们做大官,不要求进大机关,也不要想去经商发财,一定要有在基层磨炼摔打的经历,只要能好好做人,学点真本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1944年5月,由于母亲要照顾父亲从山西雁北去延安治病,路途遥远艰辛,不便带正在吃奶的姐姐同行,只好将她送到老乡家寄养。一直到1946年,父亲从延安回到山西地界时才将姐姐接回来。而这时,母亲正在哺乳不满一岁的哥哥,她要随父亲转战南北,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方便,只好又把姐姐送到河北农村的姥姥家。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姐姐才回到父母身邊,这时她已六岁了。我们能感觉到,父母亲对姐姐小小年纪两次被迫离别之事,是有歉疚感的。
父亲退休后,长期和姐夫在外地工作的姐姐流露出想调到父母身边工作的念头。姐姐是我家唯一的女儿,又是个医生,她如能在父母身边照顾,肯定对日渐年老体弱的父母有好处。
父亲也有过将姐姐调到身边的想法,并能了却他们的那份歉疚之情。但他想到姐姐姐夫都是军人,如调动,部队要安排两个人的工作,会给组织上增加困难,最终没有满足姐姐的愿望,对此,姐姐也很理解。
1987年,父亲去了石家庄。在河北省军区工作的姐姐对父亲讲,单位领导已找她谈话了,今年要安排她转业。自己不想走,想让父亲给省军区领导说说话。
父亲曾在河北省军区担任过司令员和政委,当时的省军区领导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只要张口,省军区的领导是会考虑的。但父亲却对姐姐说,“这件事我知道,你们省军区今年有多名干部子女安排转业,你是我的女儿,在这个问题上,我不仅不能替你说话,你还要在这个问题上起服从组织安排的带头作用”。
在父亲的帮助劝导下,姐姐愉快接受了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我哥哥是“文革”前入学的地方大学生,1969年入伍。按政策,他到部队后应该直接就是干部。但父亲却对哥哥所在部队施加影响,要他从战士当起,拿义务兵的津贴,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磨炼自己。哥哥认真践行父亲的要求,思想作风进步很快。提干后,成为连队的优秀指导员。之后哥哥转业到地方,又是单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我们上学时,每次寒暑假,父亲都要开家庭会,嘱咐我们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以他的切身体会,特别希望我们能在理工科方面下功夫。父亲讲,我们军队过去打仗取得的胜利,从来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这固然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但由于我们的装备落后,仗虽然打胜了,却牺牲了很多战友。如果我们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发达,我军的装备会更好,今后既能打胜仗,又能少牺牲!
我的姐姐学医,哥哥学文,我由于“文革”的原因未能上大学。但我的弟弟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天津大学无线电系),现在是我军专家型的科技人才,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弟弟在部队时,连职干部当了十年,以后在副师岗位上又干了十年。其间,父亲没有为他的晋升讲过任何话。弟弟按父亲“以后的路要自己闯”的要求,凭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优异成就。解放军报头版三次报道过他,央视七频道几次报道他为首的团队事迹。如果父亲在天有灵,看到弟弟今天这样的成就,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能够按照父亲的要求锤炼自己,在思想和工作上得到较快成长和提高,受到了部队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我于1968年3月入伍,当年8月就入了党,第二年提升为班长、排长。在部队立过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部队的领导见到我父亲时说:“你的孩子表现很优秀,大家都说他不像干部子弟。”父亲纠正他们的说法:“你们说得不对,应该说这才像干部子弟,干部子弟就应该是这个样。”
1970年,师长到我连蹲点,找我说想认识一下父亲,我就领他去见了在京开会的父亲。事后,父亲对我讲:“你们师长说你在部队表现很好,想推荐你上大学。但我没有同意,因为你在连队刚两年多,历练不够(尽管我已是排长),要在基层多摔打些时间,才能真正懂部队,会带兵。”最希望子女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父亲,却由于他的干涉,使我与上大学失之交臂。但我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作为一辈子带兵打仗的老兵,最懂得成为一名合格军人之路该怎样走。
直到1974年9月,我才调离连队。六年半的连队生活,为我以后的军旅历程打下了坚实基础,磨砺出的意志品质、思想修养、作风纪律、学识阅历、能力经验、人生态度等宝贵财富,使我受益终生。真是感谢当年父亲对我的那次“干涉”。
2014年,老家江西永新县政府联系我们,提出要为父亲重修故居。我们兄弟对此慎重商量后,写信给县委书记,反映了我们的意见,主要是: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这种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想法。但父亲当年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今天的光宗耀祖。如重修故居,在村子里大兴土木,扰民伤财,我们于心不安,也没有必要,如父亲知道,他也一定会反对这样做的。县委书记很快给我们回了信,对我们的意见给予赞赏。他讲:“从你们来信的字里行间,我们领会到你们一再强调不要扰民,不要给地方政府、群众添麻烦的拳拳之心,展示出革命先辈的儿女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高尚风范,令我们由衷敬佩。所以,我们将尊重你们的意见,以表达我们对肖思明将军的爱戴崇敬之情。”
如今,我们也进入人生的暮年,但铭记父辈教诲,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作者系衡水军分区原司令员)
责任编辑 闫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