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四个维度

2023-07-06 00:46:52陈艳飞
理论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

陈艳飞

摘 要:“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深刻把握“三个务必”,需要从历史之维洞悉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从现实之维明晰它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举措;从关系之维理解它是一个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从价值之维察知它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激励党员干事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个务必”;历史之维;现实之维;关系之维;价值之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3)03-0036-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为全体党员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和奋斗方向。那么,“三个务必”由何产生,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如何全面深入把握“三个务必”?《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2]。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三个务必”,对于全党统一思想认识、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中心任务上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之维:“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三个务必”的把握需要深入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洞悉其中蘊含的历史深蕴。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主题主线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1921年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实现这两大任务的历史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使得生产资料为社会公有;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将党的初心使命熔铸到党的纲领之中。1925年,毛泽东在为《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词中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4]为此,党带领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继续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成功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可以看到,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方式不同,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鲜明主线贯穿始终。可以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主线的深刻总结。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政治保障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政治保障。纵观党的历史,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甚至一度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冬天没有被子盖的地步,“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5]。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党和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得中国革命事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1949年3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6]1438,“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1438-1439。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基本国策。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党员、干部恃功自傲、贪图享受、贪污腐化的现象,党先后进行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开展反腐倡廉斗争和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力戒腐化、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很谨慎,并且要艰苦奋斗”[7],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出发,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全体党员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8],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反对奢侈、厉行节约,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正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成功经验的一脉相承。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有矛盾就有斗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斗争精神镌刻在基因中。“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外忧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9]542。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争威胁,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境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开战,向科学进军,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多领域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万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现行标准下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人间奇迹;赢得了新冠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大刀阔斧推进机构改革,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来实现的。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挫折中成长并不断走向胜利,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坚持敢于斗争”。正是因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才能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饱经磨难依然生生不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对党带领人民克敌制胜的经验汲取。

二、现实之维:“三个务必”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举措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之源,“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基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战略研判、在对“两个务必”接续探索基础上作出的战略举措。

(一)“三个务必”源于对党的奋斗目标的高度自觉

从时间节点来看,“三个务必”是党和国家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提出的。1987年,党提出了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这一战略安排。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奋斗,党办成了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变为现实。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时间表”,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三个务必”正是基于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和历史新坐标作出的战略之举。从目标指向上看,“三个务必”根本上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构成了“三个务必”的目标指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三个务必”置于整个报告的开篇,紧随大会主题的行文之后,也点明了其所承担的特殊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对“三个务必”的把握必须置于特定的时空坐标之中,看到其与特殊的使命任务相连,体现出党对奋斗目标的高度自觉。

(二)“三个务必”源于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风险挑战日趋复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的讲话中,首次公开提出我们当前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在其他场合的讲话中多次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局势。这种“前所未有”具体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集中性。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9]226。二是长期性。这种斗争将长期存在,至少要一直存在于我国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三是交互性。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斗争与国内矛盾相互交汇、老问题和新问题相互交叠、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四是重大性。主要体现为这种风险挑战会对党的领导地位、国家制度、主权等重大核心利益,以及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成危害,处理不当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唯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因此,对“三个务必”的把握必须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看到其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相连,体现出党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

(三)“三个务必”源于党对“两个务必”的接续探索

新时代的十年,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长期存在,一些党员背离初心、回避矛盾、贪污腐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跳出历史周期率,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务必”的多次论及正是基于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2013年,習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将坚持“两个务必”提升到关乎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的高度,要求全党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10]26。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号召全党同志要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的坚定信念。在坚持和传承“两个务必”的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两个务必”的接续探索从未停止。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关于“两个务必”之问:“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并使之更好指导党的建设?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加以弘扬?”[10]25经过不断探索,党从两个方面创新和发展了“两个务必”。一方面,将“两个务必”与党的初心使命相联系。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背离党的初心使命、放弃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也就失去坚定“两个务必”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党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把“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将“两个务必”与斗争本领、斗争精神相结合。践行“两个务必”需要时刻同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视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因此,对“三个务必”的把握需要深入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两个务必”接续探索的实践过程之中,看到“三个务必”是党在坚持“两个务必”核心要义基础上守正创新的理论成果。

三、关系之维:“三个务必”是一个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

“三个务必”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相互依存、功能互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出聚合性、主从性和互依性的特点。

(一)“三个务必”体现为聚合关系

“三个务必”首先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是指向一致的聚合体。这种聚合性主要通过四个聚合点实现:一是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的目标聚合点。如前所述,“三个务必”的提出主要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动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明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作风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神动能。“三个务必”同向发力,构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推力。二是以中国共产党党员为承载的主体聚合点。从践行主体的维度来说,“三个务必”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提出的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行文中,“全党同志”作为“三个务必”话语表达的主语,也表明“三个务必”的主要践行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三个务必”分别从思想层、作风层、精神层三个层面,明晰了对党员的要求,构成新时代党员的价值引领和行为遵循。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理论聚合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着这一立场观点方法,“三个务必”亦是如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决定它必然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从理论根基上筑牢了党的初心使命的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只有不断变革、创新发展才能成为具有远大前途的先进力量,从世界观上根除了骄傲自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事物通过斗争才能赢得旧事物,“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12],指明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必要性和策略性。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聚合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主要内容,“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位置;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做到斗争为了人民、斗争依靠人民。

(二)“三个务必”蕴含着主从关系

“三个务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意味着三者之间等量齐观,而是具有一定的主从关系。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的核心,对后两个“务必”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后两个“务必”构成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即“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初心使命这一目标。一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与坚定的政治方向不能脱离,“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13]。党的初心和使命确定了艰苦奋斗的方向。谨慎对待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和广大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本质要求[14]。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越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另一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规定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方向和立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守初心和使命就是共产党人斗争的方向,它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只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始终把准斗争的方向,“不畏浮云遮望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巍巍巨轮冲破风浪、一往无前。

(三)“三个务必”呈现出互依关系

“三个务必”相互联结、优势互补、密不可分。首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路径。初心使命不仅需要内聚于胸,也需要外化于行。实现党的初心使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9]538。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朝着党确立的目标奋勇前进。其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需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时代滋养。一方面,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总是与特定的奋斗目标相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追求和更加突出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坐标下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要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蕴含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内在需求。当前,不仅需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也需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赋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鲜活的时代特色。再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需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重要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根本动力,为斗争提供了方向保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需要始终牢记“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9]542。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孕育了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品格,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作风保障,能够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获得更强的韧劲和动能,矢志不渝实现伟大目标。

四、价值之维:“三个务必”对于国家发展、政党建设、党员干事创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时代发展,是我们党凝练百年奋斗历史的理论结晶,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对国家发展、政党建设、党员干事创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5]30凝视当前,“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15]41;眺望未来,“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15]232,随时都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三个务必”的提出正当其时,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定盘星”的作用,有助于时刻校验方向,牢牢站稳立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充当“加油站”,能够使全党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助推器”,能够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同时,“三个务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还充当着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的“传动轴承”的角色,将政党与个体、政党与人民、政党与国家相连接,同頻共振、同向同行,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形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为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实现长期执政提供力量源泉

1949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将党比喻为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6]1468。而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不仅没有老态龙钟,反而充满生机活力。这与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密不可分。当前,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值得骄傲,但更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四大考验”“四大风险”依然长期存在。“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15]163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标杆意义的苏联共产党,执政70多年后最终还是垮台了,值得深思。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百年大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1945年,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民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三个务必”正是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让党始终保持高远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上;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党获得更为坚实的执政根基;才能始终永葆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能力,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为新时代共产党员不懈奋斗、干事创业提供基本遵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三个务必”是向全党同志发出的政治动员,为全体党员锚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首先,“三个务必”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员的角色要求。“三个务必”既关涉党员的思想,又关涉党员的行为;既有对党员应坚持的方向和立场的要求,也有对言论和行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员的角色要求。其次,“三个务必”通过内嵌与外塑两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党员的身份定位。一方面,“三个务必”作为一种政治号召,并凭借强大的精神感召,将这种政治号召内嵌到党员的精神世界之中,使党员形成能动的、自觉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不仅指涉政治身份,同时也使党员获得了由身份所赋予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实现了作为政党成员、民族共同体成员以及作为个体生命的身份合一[16]。另一方面,“三个务必”同时又是对党员提出的政治要求,“务必”一词表明这是“必须、一定要”做到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升为制度规约,并成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即是通过外塑的方式使共产党员形成一种制度化的身份。再次,“三个务必”从战略定力和策略方法两个维度为共产党员提供了实践遵循。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全体党员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强大的定力,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先锋;唯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才能将党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实,不断朝着伟大梦想迈进;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01).

[3]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

[4]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5]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2.

[6]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2.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 中國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论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

[14] 丁俊萍,李泽鑫. 新时代“三个务必”的内涵、结构与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33-45,2.

[15]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16] 项久雨.制度化的“身份”:初心与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人身份的内在规定[J].教学与研究,2020(9):5-14.

Deeply Grasp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Three Imperatives"

CHEN Yanfei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Abstract: The "Three Imperatives" is an important statement propos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deeply grasp the "Three Imperatives", we need to understand it from the dimension of history that it is a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centennial struggle of the CPC; from the dimension of practice, it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coordina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verall situation and move towards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from the dimension of relationship, it is an organic whole that supports each other and complements each other's functions; from the dimension of valu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achieving long-term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and encouraging Party members to cultivate career.

Key words: "Three Imperatives"; the dimension of history; the dimension of practice; the dimension of relationship; the dimension of value

[责任编辑:倪大兵]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牢记“三个务必”
当代党员(2022年22期)2022-12-26 04:56:40
“三个务必”护航“复兴号巨轮”
当代党员(2022年22期)2022-12-26 04:56:40
坚持“三个务必”砥砺新的征程
——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22 09:17:01
时刻牢记“三个务必”切实扛起使命担当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22 09:17:01
牢记“三个务必”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22 09:17:01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22 09:17:01
践行“三个务必”凝聚起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19 06:42:48
牢牢把握“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19 06:42:48
“三个务必”: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奋斗(2022年22期)2022-12-19 06:42:48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人民论坛(2022年20期)2022-12-17 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