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让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落地生根”

2023-07-06 03:07沈婷
南北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落地生根管理体系

沈婷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概念兴起与大众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事业单位肩负着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的重大使命,如承担社会保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并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兼顾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和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等多方面需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事业单位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中稳步向前并得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模式,而预算绩效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合理完备又行之有效的指标制度,成为事业单位推行“落地”战略决策必要环节。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实行的现代化科学财务制度,能够实现“精益理财”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使命担当。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型预算模式,其特点是自上而下对各部门执行统一领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我国政府财政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意识日益增强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需求,因此建立一套与自身相适应,并能发挥其特长的绩效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是事业单位改革制度创新所必备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行政单位服务水平及效益不可缺少的话题之一。根据当前形势,为了适应新常态提出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事业单位要想在新时代下成功转型发展下去,并实现其可持续化的目标,就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

1 何为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公共财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部门、各单位相继开展,其目的就是通过以绩效为导向,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目标为导向,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考核等一系列内容,科学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且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它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考评与激励,以及上级拨付下级资源来支持发展。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注重实事求是与导向性相结合;重视经费使用效益,在资金运行效果考评等方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措施,将绩效管理落实到具体岗位上,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创新[1]。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既是对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的全面控制,也是对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它是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的全面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效能等方面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强化预算管理。通过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财务核算、会计报告和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相互制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

第二,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通过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监控和评价,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和反馈,能及时发现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的偏差;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和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还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三,有利于提高单位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通过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使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并能以此为契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仍以传统型绩效评价为主,现行绩效指标由产出指标、绩效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三部分构成[2]。大多数事业单位在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都相对更加重视数字上的投入,而忽视了对整体业务流程及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和规划,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足,考核体系不健全。同时,也未能将各项指标细化到具体岗位或个人身上,甚至有的单位领导根本不了解相关制度章程规定,而盲目跟风地开展工作活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相关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断健全完善体系绩效管理架构,并强化执行力度,确保其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对当前有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严重。经调查发现,有的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一直沿袭原来的预算编制习惯,总是在原单位预算数据基础上“缝缝补补”,缺乏“零基预算”意识。其次是将抽象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具体的预算指标来描述和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项目预算中的三级指标的制定与实际工作存在“代沟”。最后是缺乏科学、系统和规范化的预算约束机制与激励手段来引导单位成员参与到编制项目执行中去,大家“各扫门前雪,懒理他人瓦上霜”,缺乏整体有效性。综上,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和配套激励措施,现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考核结果与岗位及效益挂钩的缺失。

2.2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隨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不断完善单位财务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取得了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一是对经费的审批过于严苛,近年来为压缩财政开支,不断削减办公及项目经费[3];二是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预算制定下来之后,基本不能进行调整,与实际执行状况不匹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存在推诿现象,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推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且复杂。一是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甚清晰;二是缺乏明确合理科学的考评机制与奖惩激励措施;三是各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楚、责任分工不明晰等,制约了员工积极性及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现有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预算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脱节现象严重,没有真正发挥其对单位实现目标过程发挥指导监督作用,缺乏科学合理性指标及评价标准,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且缺少激励机制与约束手段等,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不全面,无法满足员工和部门期望等需求。究其根源,便是该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因素在于事业单位对现有体制机制认识不足和缺乏完善科学考核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客观现实条件,限制了编制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以及标准制定者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目标不一致、部门间沟通渠道闭塞。作为事业单位来说,实现战略规划和发展愿景最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拥有一个科学、完整、规范化的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为其提供支持和约束的平台环境。健全并落实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建立以财务为导向、兼顾效益与公平性原则,以及全员参与为主要目标、责任主体意识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绩效管理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素质考核水平,创新事业单位预算业绩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事业单位实施及推广绩效工资体制[4]。

2.3 预算执行监控管理不到位

随着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财政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事业单位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由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缺乏有效的措施约束,以及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单位部门内部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却只有在产生了严重后果之后才去追究相关责任,有些甚至是贪污腐败行为滋生蔓延的主因,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预算执行监控管理不到位是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到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很難做到实时监控,同时预算管理体系也缺乏必要、完善有效的制度保障来保证其运转正常进行下去,而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于我国事业单位当中,成为现实难题与制约发展最为严重的话题之一。没有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健全、部门分工协作不到位等。预算执行监控管理不到位是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导致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不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管理体制落后造成的,一是机制僵硬化;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且没有责任心,造成了对下属工作人员监督不力或无人监管造成漏洞可乘之机;三是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到位和控制方法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些突出管理缺陷及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与规范流程;其次要做好绩效考评工作,提高考核质量;最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及提升单位整体运行效益。

3 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主体之一。财政资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绩效管理则是通过绩效评价促进政府和部门提高支出绩效水平、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与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度等,都有利于推动全面推行“预算法”项目工作进程。预算绩效管理要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政府预算为实施对象,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编制预算和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5]。

3.2 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行之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质量。首先,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通过加强对支出和成本核算工作力度等措施来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其次,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监督控制职能,本着公开、透明、公正原则,实行绩效考评体系。要坚持客观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以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绳,确定预算执行的标准和程序以及相关责任人,实现“将权力关进笼子”的目标。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完整是推行全面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重要环节之一,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3.3 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将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使各部门和员工都能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权力与义务,同时对各岗位进行有效分工控制以及坚持权责一致原则,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到管理中去,并落实各项措施,以确保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下去。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它关系着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提高单位整体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在推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公开透明、科学合法原则,重视全员参与制度建设与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发挥其激励作用。

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要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是指单位自评,外部评价则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随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逐步提升,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事业单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等业务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另一方面,接受人大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等,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并加以整改,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4 结语

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绩效管理,而对绩效能、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是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和效益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完善预算组织结构体系建设出发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运行机制来确保各级部门各司其职;其次应加强考核结果与激励制度相挂钩;最后应健全绩效管理考评、监督及反馈工作。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且可持续发展、具有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为核心”作为本单位工作和运作流程设计的重心。

参考文献

[1]蔡伟. 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J]. 现代经济信息,2018(14):126.

[2]王英华.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 现代商业,2018(36):119-120.

[3]陈甘洁.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 财经界,2019(12):15-16.

[4]刘艳.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1):11-12.

[5]阴强. 试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 中国经贸,2018(12):221-222.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落地生根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