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3-07-06 11:29朱彦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道德与法治

朱彦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困惑,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建构道德的空间,使学生内化道德知识,自觉规范行为,形成行动智慧,进而提升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反思建构;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对各学科教学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需侧重于教学组织和引导,侧重于学习活动设计与管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学习,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建构式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直指教育的本源,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具有一定学习管理权的服务者。而道德与法治课自主建构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既涉及道德建构,也涉及能力建构。基于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下面笔者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提升进行探讨。

一、关注问题困惑,精心设计活动

教师可通过多种活动,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为学生呈现出生活中可能面对的道德问题,在情境中安排学习任务和问题,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反思日常常见情境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离不开学生生活,生活是学生成长的大课堂,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课堂活动内容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载体,以生为本是活动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活动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时,交通是学生现阶段能接触到的讲究规则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交通规则可使学生理解规则存在的价值、规则制定的切入点,使学生具备规则意识,从而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如果行人和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路上会变成什么样?”开展讨论活动。这一活动内容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形式多样,要根据学生特点、课型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实践、参观、故事分享、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问卷调查、故事续写等多样化活动方式。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排练节目的活动,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教师还可以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这节课中可以通过掷色子游戏把“怎样与不同的人相处”这一话题隐藏在游戏内容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活动设计开放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亲身实践,使学生先具备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渐形成自觉行动。

例如,在“扶不扶老人”事件中,答案的设计就是开放式的。学生的回答可以是扶,可以是不扶,关键是学生能表达自己这样做的真实理由,理由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也是发散式的。他们通过整个活动会懂得扶是与人为善,是道德要求;不扶是因为有顾虑,这启示我们关爱他人需要讲究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扶”包括动作上的扶起老人,也包括道义上的“扶”,如打个电话、撑把伞,也许都是对老人的帮扶,所以我们也可以为倒地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理性思辨精神都会得到培养,其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导反思建构,注重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动性。教师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应注重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索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因此,下面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思建构。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通常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教师需设计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二是教师需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皆可;三是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组织交流、比较和讨论,关注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四是让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开始新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健康看电视”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预习内容,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所得,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学生通过独立预习、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掌握了知识,能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具备相应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上的成长,又体验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愿意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需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氛围,在氛围的影响下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从同学处获得帮助,学生接收到教师的鼓励信号,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小组合作。二是做到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并非随意组队,也并非一个小组都听几个學优生指挥。学生在组中应有明确分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三是注意及时调控。小组成功分组、开启合作讨论,并非教师工作的终点。教师应时刻关注小组动向,及时在学生探索无果、相互争执以致无法合作时介入调控,引导学生调整状态。如果教师完全放任,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会下降。四是开展激励性评价。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是学生再接再厉的力量来源。教师应围绕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成果、进步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从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生逐渐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时,教师通过设计“爱心园”中的生生交流、“大家说”中的自由畅谈,到“体验园”的切身体验,最后到“暖心亭”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探究助人方法、实践助人智慧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及时对學生的意见表示尊重、赞赏和肯定,真正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学习、合作、讨论的乐趣,提高了参加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建构的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较强。从学科特征来看,一个人能具备道德意识、法治观念,依靠的不是外界的强硬灌输,而是内心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我管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留意和反思,使学生将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也产生了探究家乡民风民俗的兴趣。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民风民俗来相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汇报,也可以是图片展示,还可以是表演与民风民俗相关的节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践行道德决定,形成行动智慧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中指出:通过独立的道德判断,自主地作出道德决定,并进一步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决定。新课标指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引入生活情境和生活素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法治存在的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在行动中主动践行道德与法治理念。同时,教师还需引入生活中违反道德、违背法治精神的素材,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生活德育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行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开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认知、提高能力。所以,教师应基于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来切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营造自主建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空间。

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校时的动态,并注意通过家校合作途径了解学生在家时的状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把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切入点。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存在入校门时遇到升国旗仪式不行注目礼等行为时,可先组织学生了解国旗、少先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自行收集信息,以小组形式向其他同学分享所得,然后举出学生不向国旗行注目礼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使学生通过对比所收集到的国旗的意义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从而主动认真地对待升旗仪式。

教师还可从具体的道德现象入手,开展各种道德创建活动。如我校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学生演讲比赛、学雷锋活动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作可以平等交流的个体,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道德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悦英,江雪筠,谢敏冬. 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提升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2(14).

[2]孙娇. 指向儿童“道德自主建构”的课堂学习活动构建策略:以《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为例[J].学苑教育,2021(8).

[3]汪源源. 辨析栏:儿童道德自主建构的新途径: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8).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