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社恐”,重拾自信

2023-07-06 05:29吴安
科学24小时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恐恐惧症患上

吴安

一天中午,辅导室外面一片喧闹声。我打开门,看见几个男生挤在门口。他们将小B推到我面前,嚷嚷着:“老师,小B说想和你聊聊。”小B明显地想要挣脱、离开,可被伙伴们拦住了去路。虽然他戴着口罩,却遮不住怯生生、緊张的眼神。

“没事,进来吧。”我侧身让小B进来。他用求助的眼神望向伙伴们。伙伴们笑着说:“没事,你和老师聊聊吧。”

坐在小B的身边,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紧张情绪。他双手紧握并不停地用手指用力抠着手背,似乎要把手指掐进手背里。我轻轻握住他的一只手,慢慢按摩他的手掌,放松他的手掌肌肉,告诉他紧张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生理状态。接着,我带他做了呼吸放松和肌肉紧张与放松的训练,让他感受肌肉紧张时与放松时的不同状态,告诉他情绪紧张的时候会造成肌肉紧张,当我们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

小B告诉我,他现在看到陌生人就会非常紧张,如果有认识但不太熟悉的人想要接近他,他就会感到很害怕,甚至浑身发抖,只有身边有家人和朋友的时候会好一些。

小B的状况,就是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这种恐惧感可影响器官功能或引起明显的痛苦感受,还可能会伴有躯体症状,如脸红、心跳加速、口干舌燥、吞咽困难、浑身抽搐、出汗、恶心、呕吐等。

如果仅仅是在公共场合出现担心、紧张或害怕的状况,那是正常的心理活动。要真正符合“症”这个字,需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一是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二是这种痛苦程度是自己无法承受且无法摆脱的;三是已经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社交恐惧症最严重的状况是可能导致晕厥或休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很多人说自己“社恐”,其实并没有到达真正意义的“症”那么深的程度。

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遗传因素。社交恐惧症的核心症状是焦虑,而焦虑体质是有遗传因素的,有些人确实天生就比较容易焦虑,这样的人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概率就会比较大。当然,这是患上社交恐惧症的生理基础,并不代表焦虑体质的人就一定会患上焦虑谱系障碍疾病。

其次,社会及家庭因素。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能够让我们“自娱自乐”的东西变多了,加上学业负担重、考试的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现在的学生与人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时间也宁愿消耗在电子产品上,缺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意愿。当在电子设备上的交流越随意,越会让人感到现实中的交流令人负担重重。同时,很多学生的家庭都存在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倾向,这些情况的叠加,会导致人内心的焦虑成倍飙升,以至于在人群中产生强烈的身心不适,极力想要脱身或躲避。

如何走出“社恐”状态

前文已经提过,在公共场合产生焦虑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正常情绪状态,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口中说着自己“社恐”的人,应该都是没有达到“症”的程度却有着一些焦虑表现的正常人,他们说自己“社恐”只是一种社交手段,或是缓解内心压力的手段。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会被这种焦虑的情绪状态困扰,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毕竟 “症”与“非症”的界线并不是一条鸿沟。

当我们因为这份焦虑造成困扰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呢?

1.通过运动和正念冥想,提高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状态的觉知和调控能力。科学验证,经常锻炼的人有较高的生理压力阈值,能够承受更强的焦虑和压力。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冥想练习,能够让引发焦虑情绪的杏仁核明显减小,相同事件引发的焦虑情绪会大大降低。

2.通过逐步接触人群进行脱敏。去体会和察觉自己的紧张情绪,并通过深呼吸等放松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焦虑状态,逐步降低焦虑值。

3.刻意学习交往技能,通过社会性脱敏,提高交往自信的同时降低社交焦虑。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学习和话术的训练,帮助自己从一些常规的话题进入人际沟通场景中。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人群中确实有恐惧的感觉,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帮助自己。但如果用了以上方法还是不能缓解的话,建议你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偷偷告诉你,我曾经也“社恐”哦!这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不要害怕,勇敢面对。有一天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走出“社恐”。

猜你喜欢
社恐恐惧症患上
我,社恐……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长时间看手机会患上“眼癌”?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我有开学恐惧症
我患上了狂长头发症
爸爸总说孩子没出息 阳光男孩最终患上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