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双师”通道 促进资源共享

2023-07-06 02:36:50王文钰李金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师课程课堂

王文钰 李金锁

立足新时代,如何促进教师资源的互进互补,弥合教育信息鸿沟,是摆在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面前亟需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是国家级校外教育机构,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大局,在面向“乡村振兴”社会议题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创新丰富“教育+”的育人新形态。其中,以“双师课堂”模式为代表的创新实践,一定程度上对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起到利好效应。

1.“双师课堂”助力教育新发展

“双师课堂”模式在中心与宁夏彭阳地区联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工作有着多重启发与意义。

“双师课堂”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机融合,将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进行重组,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多元视角的启示,对受教育者的学习历程赋予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2.“双师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中心立足自身教育职能,结合当地教育实情研究分析,提出了“以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实践模式。2023年,中心通过“双师课堂”的创新模式将创玩节公益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科学课程等内容送入彭阳地区,服务青少年近1500人次。

第一,需求为先,精准落地。在内容输出之前,中心采取了“摸清实情,双向联动”的工作路线,先是实地考察幼儿教育的综合情况,得出内容偏学科、形式轻体验的现状特点后,立即与当地教师团队建立工作讨论机制,共同研商教育互动的对象及内容,确保“双师课堂”行之有效。

自然科学教育内容不完善。当地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浓厚,拥有一定的动手基础,对于自然生物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但因条件限制,幼儿参与体验式的科学活动较少。

多媒体教育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工具。当地的幼儿园近些年不断完善硬件设备,目前已配置齐全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也会进行基础性的使用,能为“双师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

生活经历为体验式教学提供思想场域。在充分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后,最终选择了幼儿喜爱的自然生物类课程。确定课程内容后,教师进一步了解到幼儿对于自然生物知识有一定的涉猎,认识几种常见的物种种类,但其背后的物种起源、进化等科学素养类的知识还处于空白。

第二,破解屏障,重塑形态。体验的真实感和内容的饱满度是线上教育形式的极致追求。为确保“双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双方教师开展多轮研讨,共同讨论制定课程的实施方案,梳理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程前期的教师培训、双方设备的调试,到课程期间双方教师的紧密配合,以及课后及时的总结与优化,不断推动双方共同提升,实现教育赋能的良性循环。

在自然生物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双方教师在线上进行备课,中心教師通过当地教师了解学情,掌握儿童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课程中,中心教师依据前期掌握的基本情况,“以儿童为中心”,在课堂上使用问题引导、戏剧表演、动手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儿童学习,让儿童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沉浸其中。课程结束后,在当地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习手册再次进行回顾,让学习更加有效深入。

“双师课堂”是基于对教育综合实情评价后的技术介入,它将学习的原始闭环拆分成了“先学”与“后习”,通过内容的二次串联,借助线上两端的教师重组,形成更为高效的教育生态。

3.“双师课堂”的创新发展

“双师课堂”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双师课堂”能够为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带去优质的课程内容,解决部分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培训不够等问题,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青少年儿童的全面成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一,重新理解“双师”的角色和内涵。“双师课堂”需要坚持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推进,双方教师课前共同备课、课中共同上课、课后共同反思,让学生受益的同时也让本地教师受益。一方面,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需要极强的教学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语言、肢体动作等引导儿童进入课堂,实现沉浸式教学。另一方面,两位教师的强力配合以及应对和处理突发情况也是保证课程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双方教师需共同筹备课程,在课堂上双方教师要实时沟通,主讲教师随时了解学习情况,操作进度,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两位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戏剧表演、动手操作实践、小游戏等,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动起来。

第二,“双师课堂”更接近教学相长。在本次“双师课堂”实践中,两地教师紧密配合,互相启发、评价、帮扶,在总结、反思、优化的研讨中,建立起动态的“师徒”关系。从这个维度上看,“双师教学”探索了一条优质教育推广和辐射的有效实现途径,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双师课堂”实现了1+1>2的课堂效果,两端的教师强强联手,为青少年儿童带去了沉浸式的趣味课堂。优质的课程内容加上科技的赋能,不断激发着青少年儿童的求知欲,保障了教育资源共享的效果,实现双向协同发展。

第三,“双师课堂”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明确了在线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地区在拥有基础的课程设施后,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和课程内容不足等问题,导致低效运用。我们要通过“双师课堂”打破这一状态,从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转向重视现代技术的运用,让优秀的“双师课堂”在所有地区互联互通互助,促进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未来,中心将持续通过“双师课堂”的模式输送优质教育内容到越来越多的地区,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和教师。

(本文由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提供专业支持)

编辑 _ 汤灏

猜你喜欢
双师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