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 谭杰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创造性地表达学生亲身经历或者可能会直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情境,以再现或者直接呈现出来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思维模式。
用“体验”的思维来思考教学: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形成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构建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完成知识上的理解和能力上的发展。
(二)历史体验式教学
关于历史体验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冯一下指出:“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体验人类过去的生活,体验生存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体验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情感。”[1]
从“教学”范畴来理解:历史体验式教学是指历史教师通过在课内创设历史体验活动或在课外引领学生实践的方式获得相关历史知识的直接经验。以此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历史,领略历史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2]
二、体验式教学的分类
体验式教学一般包括很多种形式,从经验的内容方面可以分成知识体验、文本经验、探索经验、探索经历、感受、生成经验、场景经验、动作经验、审美经历、感受、思考经验、实际经验;从经验的角度,可划分成功体验、成长体验、探索感受、审美体验。而经验教育则表现为教育的全过程,从教育的操作过程则可概括为认识体会、探索感受、行动体验。本文即从教学操作的过程,分析体验教学的分类。
(一)感知体验
感受,即客观事件通过感受器官在人体头脑中的直观表现,由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感官体验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
伟大教育者夸美纽斯就这样说过:“所有学问都是从感官出发的。”美籍教育工作者、实验心理学家杜威指出,好的老师在教育时往往不是急于将东西塞给学员,而是联系学员的实际工作情景和日常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对研究的浓厚兴趣,学生可以提出发自内心的问题,不习惯于回应老师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现有的知识,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汇编。
(二)探究体验
探索意味着学生在观察和阅读中发现问题,在调查、投机、实验和研讨会等活动中,他们通过收集、组织、分析和解释信息来获得答案和交换测试,以实现理解知识和发展思维技能的目的。探索经验意味着教师为学生创造现實的问题情境,以便他们能够独立获得科学知识,并通过探索事物的现象和观点来建立思维方式、研究技能和历史情感。
二十世纪初期,杜威就首先明确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探索教育理论,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美籍的科学教育史家施瓦布就认为,既然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那还有哪些学习方法比学生通过更主动地投身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去好呢?最新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注重于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提倡独立、协作、探索的教学方法。
(三)行动体验
行动意味着通过“做”的过程来学习和改进。行动经验意味着学生通过进行调查、访谈、演示文稿、书籍笔记或摘要、短论文、知识集成和试用教学,将思维的火花转化为继承和创新的行动。行动经验教育主要受到杜威“边做边学”教育以及皮亚杰在发展理解概念中的“同化”和“一致性”理论的影响。行动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通过行动,学生能够感知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上述三类经验既独特又相关,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相互交流。它们都属于体验式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虽然它们可能专注于实际应用,但它们并非完全分散,不能或不应该绝对碎片化。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依据于体验式教学的分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体验式教学。
(一)角色扮演,自主探索体验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体会远比初中学生更加成熟,他们对于情境的感知也更加真切,所以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高中学生这一特点来对症下药。角色扮演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新鲜的话题,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角色扮演可能还停留在分角色朗读课文那么简单,并没有在历史课堂中真正运用,这也是他们对历史人物不够敏感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眼中的历史人物不过就是课本里的几幅插图,或是影视剧里的一个角色。因此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通过将自己带入这个历史人物的境地来感知历史,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经验和表现进入历史教学内容的历史情况,体验和感受历史事件,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学思之窗”中的思考问题——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将学生分为两方,一方代表古代士族阶级家庭的孩子,另一方代表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引导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利弊进行自主讨论,并提前选好要进行展示的学生,让学生写稿准备,在讲台之上以小品形式演绎出两个孩子不同的生长历程,最终又因为科举有相同的仕途生涯。学生还能在符合教材和史实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发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形成两方之间的互动。
学生通过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因为科举制度改变命运来思考科举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通过在解释历史人物的同时学习历史,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经验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这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印象更深刻,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组织小组活动就是:老师设置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具有探究意义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在得出结论后进行发言,发表自己或小组共同得出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听取别人的看法也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中,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传统教法的弊端就是无法确保所有同学的节奏都一致,也很难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有活跃的学生就会有腼腆、内向的学生,所以这种差异性也是很难平均;而且传统教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发言,这样其他同学就可以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不思考,或者觉得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从而放慢脚步。[4]
例如: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十四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布置预习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小组活动,教师进行提问,如“全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的胜利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若干人查阅资料、若干人撰写汇报文稿、最后再选取一人进行课堂汇报,在几组同学汇报之后,大家交流不同的意见,在教师的疑问和同学们的探讨下,学生对于本课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体验感,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上课的专注度,进行质疑和思考。
(三)课堂辩论,发散思维体验
课堂辩论是高中历史课上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组织他们学到的东西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这使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它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5]高中历史课堂的辩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整合他们学到的东西,理解一定的历史,自然会对某些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这样通过辩论大家各抒己见也有了一个交流彼此看法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互动和讨论,例如,“秦始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历史人物,但对于其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个治国理政的好皇帝,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欺压百姓的暴君。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的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成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每个小组结合论点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依次发表意见。通过初步梳理明确搜集资料的方向,再按照论点搜集资料并提炼出论据,在互动和讨论中完善观点,教师及其他学生作为裁判,结合双方的表述实情具体分析和评判,最终确定哪一方获得辩论活动的胜利。
这种互动形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学生为了获得辩论的胜利,会在课后主动查阅资料,辩论时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感。
(四)课外考察,获得情感体验
组织课外考察活动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书本知识有时候会让学生有枯燥的感觉,适当安排一些不同形式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走出教室,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他们了解、理解、体验和感知社会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的能力,增加他们对社会物质文明的积累,使他们的文化沉积越来越深刻,从而获得情感崇高和意义。在教授高中历史时,我们需要明白,高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还要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外考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便学生从历史学生中收获知识、丰富自身。
例如: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会发现,这部分的内容伴随着学生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到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馆进行考察。以佳木斯市为例,佳木斯市周边有五个赫哲族聚居地,因而佳木斯市内的少数民族史课程也是以讲述、了解赫哲族展开的,佳木斯市内的博物馆有赫哲族历史文化专题、更有黑金博物馆是专门收录赫哲族艺术品的,在各个赫哲族聚居区也有艺术品展览等等。
教师带领学生在市内的或聚居区的展馆中考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际,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历史、感受人类劳动的力量。
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开展历史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课堂辩论、课外考察等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下,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并在协同合作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历史价值观和情感。
【注释】
[1][3]冯一下:《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历史教学》2003年第2期,第59页。
[2]张正华:《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学园》2021年第35期,第37—38页。
[4]白守东:《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学周刊》2021年第28期,第91—92页。
[5]戴芬:《体验式教学,让高中历史课堂更有魅力》,《学苑教育》2020年第5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