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内涵、价值与培育路径

2023-07-06 21:20冯胜军
传媒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冯胜军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理表达与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构建话语体系、繁荣期刊建设、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实际,探讨了什么是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为什么要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以及如何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从而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综合实力,展现高品质学术成果、积淀高品质学术声誉、促进高品质学术争鸣、争创高品质世界期刊。

关键词:期刊出版 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软实力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随着通信技术与数字出版的纵深发展,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效果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术期刊自身在编辑队伍、内容质量、学术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也面临着考验。面对新挑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学术期刊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了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重要性,并对学术期刊的创新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出版现状与自然科学期刊尚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又进一步影响到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和学术期刊整体面貌。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肯定了《文史哲》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提出了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指出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基本内涵,并就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价值与路径做出具体分析。

一、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根本内涵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不仅仅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性探索,更代表着特定时期国家的价值观念、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贡献程度为衡量标准,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学术性、融合性以及国际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具体而言,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主体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进步、交流、互动的关键纽带,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版者、传承者、创新者。因此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为首要标准。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璀璨的中华文明,这些构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发展壮大。这就决定了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必须强调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领域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实现国家意志与学术自觉的统一。

2.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前开展所有工作的目标。在此背景下,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充分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围绕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建设,全面配合跨领域、跨方向、跨学科的实践探索,做好新时代的学术成果积累。

3.学术性。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学术成果呈现、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因此学术性是期刊长期生存的根本保障。具体而言,一是期刊内容要有创新。既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涉及的各类选题应与时俱进,也包括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要推陈出新。二是期刊作者包容并蓄。一方面应做好学术专家和学术新人的作者平衡,促进学术观点的持续交锋;另一方面杜绝“人情稿”“内部稿”,整顿哲学社会科学“稿件池”,共同盘活学术活力。三是期刊出版需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做好论证材料和文本格式的“三审三校”,杜绝教条化写作,严选精品化论文,追求国际化标准。

4.融合性。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敢于打破纸质出版藩篱,积极应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数字出版技术,实现传统期刊的“深加工”。一方面,强化期刊的全媒体营销,根据不同媒体平台进行精准化投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传统出版流程改造,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字形态,赋能期刊出版市场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国际性。2022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保持同国家综合国力相当的发展水平,具备国际化成果、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平台以及国际化影响。这种国际化绝非将中文期刊简单翻译成外文版本,而是能够基于国际化视野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新突破,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二、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价值

纵观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状况,尽管研究领域、研究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提高,但是普遍存在有成果无体系、有数量缺质量、有导向少引领的基本现实。因此,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十分必要,其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话语体系。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聚焦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沿理论发展问题,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作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过往的学术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应用成果。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目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面对新变化的反应能力相对滞后,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在此背景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过分依赖西方理论分析中国问题,建立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的能力尚有差距,欠缺运用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学术来阐释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没有把中国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制约了我国哲学学术期刊的话语体系构建,最终削弱了我国学术话语权。

2.优化期刊结构。建设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可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刊物生产模式,进而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我国现有2400余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大多仍处于“小作坊”式生产,未能实现集群化生产,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状态。同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普遍存在欄目教条化、成果单一化、风格统一化等突出问题。特别在学术内容层面,研究方法固步自封,优质研究成果匮乏,导致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难以具备核心竞争力。此外,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政策扶持程度、成果应用价值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相对落后,缺乏强大的后盾支撑。根据2019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显示,在世界学术影响力Q1(前25%)期刊中,中国科技期刊占80种、中国社科期刊占47种;而位列综合性社科期刊前30名中,仅有《中国社会科学》1种期刊。因此,推动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迫在眉睫。

3.巩固意识形态地位。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深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种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当前,我国许多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均设有马克思主义专栏,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面对一些新问题,部分学者未能坚守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阐释,出现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观点及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证实的科学理论,充分解决了人的认知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哲学社会科学探究,必然导致哲学社会科学的失色。

三、培育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实现路径

如上所述,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构建话语体系、优化期刊结构、巩固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为了促成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顶层设计,给予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宏观支持。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需要政府及其管理层面的鼎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分类广泛,其学科类别和学科总数不占优势,而学科成果又不能直接转化为应用价值,经济收益较低。这种先天属性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受到一定程度冷遇。自2014年《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出台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做出了许多尝试,但数字化、规模化、国际化等方面仍有差距。基于此,政府应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顶层设计,给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从管理层面明确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地位、职能以及发展方向,把期刊建设视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二是以常态化机制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供资金支持,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机构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进行基金扶持和项目支撑,不断壮大期刊建设规模。三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西方、唯影响因子的评价体系,主张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相统一的综合性评价,从而优化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生态。

2.更新理念,明确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因此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体现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学术和政治从来都是互为结合,学术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反过来政治则是学术理想的现实化,二者只有和谐共融才能充分利用制度的优势,发挥学术服务时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作用。为此,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一是要坚守政治品质,体现政治家办刊的自觉性,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将意识形态纳入到期刊出版的底层红线,并对期刊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再教育,从而服务于期刊的长期建设。二是要压实学术品质,体现专家学者办刊的能动性。组建一批以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的高水平期刊编委,提高吸纳知名学者、发现优质学者的能力,搭建起学术人才培养平台。同时,在借鉴西方研究框架体系基础上,能够以兼容并蓄、东西结合的方法,注重用中国视角阐释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推动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加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形成。

3.注重出版能力,重视期刊深度运营。全媒体环境下,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还应重视期刊出版综合能力的跃升。一是改变期刊出版生产模式,效仿科技期刊进行集约化管理,由出版机构牵头、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机构配合,打造一批规模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集团。二是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满足全媒体环境下学术需求。以数字出版为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门户网站为主,微信、微博、抖音、自主客户端多面向的宣发矩阵。下一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借助新兴技术分析用户偏好,以此为据提供针对性的学术服务,助力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增益。三是优化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人才结构。根源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办刊结构,期刊盈利主要依靠资金支持和杂志订阅,导致期刊经营水准低下。为此,在坚持高标准期刊编辑前提下,要笼络一批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具备产品开发能力、懂得营销发行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为载体,进行多业务探索、多领域尝试,让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获得新的增长。

4.国际传播,加快“走出去”步伐。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把走出去作为期刊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现实期待,也是中国建设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实力的必然要求。为此,一是要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外宣的主动性,利用各类数字平台进行学术成果传播。比如在SciencePOD、Facebook、YouTube等西方社交媒体推广中国学术文章。同时,面向国外读者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阅读数字平台,将中文学术成果转化为当地能够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达范式,让他们看得懂。二是不再依赖海外营销代理和期刊版权合作,创新中外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合作模式,鼓励中外合作的学术期刊出版。《文史哲》的英文刊是同欧洲著名学术出版社博睿(Brill)共同推出的,其采用专题形式每期集中一个海内外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精心组稿和翻译,形成“学术对话”和“定制出版”,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传播效果。三是举办哲学社会科学合作交流论坛,让不同领域的先进人才来到中国、关注中国、了解中国。比如,近年来我国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可利用这些机会通过中外学者之间的友好互动带动期刊“走出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也将向高品质进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中国特色的标准、全媒出版的实力以及国际传播的动力,更好地将“中国声音”传播到国际学术界。

作者系《生态经济》杂志执行主编

参考文献

[1]刘曙光.高品质学术期刊何谓何为[J].中国编辑,2021(08).

[2]罗重谱,莫远明.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J].出版广角,2021(06).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杨春兰.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出版科学,2021(05).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
华语学术出版全球化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