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上的讲话具有里程碑意义。高职院校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途径和手段和搭建研究平台,探索研究基地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高职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解决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形势下加快繁荣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各界人士和高校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不畏艰辛、不辱使命,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笔者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际遇下,就高职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及发展思路谈谈看法。
一、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
据笔者从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情况看,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较之于本科院校存在领导重视不够、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和科研动力不足的现象,有相当部分的老师从来没有申报过有关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课题与项目,没有撰写过相关论文等,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与我们党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不相符,并且高职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来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职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要比普通高职院情况好。笔者通过近两年湖南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情况来加以说明,湖南省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汇总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湖南分别立项课题162个和168个,而高职院校均为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偏重实用和技术,而忽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才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综合型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身就有特殊性,人才培养目标往往随着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从最初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这种理念的支持和影响下,大多数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的技能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过程中偏重实用技能,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因而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训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人、财、物,而忽略或弱化旨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公民道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基本流于形式,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查起来非常必要”的状况。其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大多数由以往的中专院校“升格”、“整合”而来,本来哲学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就普遍薄弱,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非思政专业背景或非哲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普遍。最后,高职学生理论功底差,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高职学生来源广泛,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底子较薄,某些学生听不太懂也不太愿意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
1.培育中国精神的需要。中国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催人奋进的思想力量,是贯通中国力量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又是构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力量。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种精神力量的培育必须依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新媒介时代面对思想多元化的情况如何培育中国精神,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必解之题。
2.提供智力支持的需要。随着国家加大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政策与措施的持续出台,我国高职院校已逐步走上规范有序发展,办学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但高职院校总体说来,社会对其认可度和接纳度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赢得一席之地,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较弱,缺乏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加强与周围环境联系和迎接挑战的有力的智力支撑。
3.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需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中国正在经历由中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这就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实现,人才培养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工匠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做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这种对工作的敬畏、执著、负责的职业精神同样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育引导。
4.服务和对接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服务和对接企业和地方是其重要职责之一。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迫切要求的同时,也存在大量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主动深入服务和对接的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各级领导的决策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地方经济社会热点和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作用。
三、高职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路径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理论素养,学在前面,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教,坚定理想信念,在原则问题上有立场、有态度、不含糊,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成长引路人。
2.要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学院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摆上重要位置。高职院校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有效育人、出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目标,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制度,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评价、经费投入、条件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奖励措施激励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积极投身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
3.要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途径和手段。高职院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以良好的学风和文风,自觉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一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将理论变成自觉行为。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各种信息化平台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加强第二课堂指导,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大政方针真正入脑入心;二是要善于挖掘校内外实践资源,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践环节。实践通过采取学生演讲、辩论赛、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观看影视资料、模拟法庭、校内参观、课外学习小组讨论、校外参观、暑假调研等多种形式,从而增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真懂、真信,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4.要搭建研究平台,探索研究基地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社科研究普遍在科研基础、科研能力、科研氛围、科研动力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学术领军人物。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研骨干,通过整合全院教师的科研力量,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设计能力、长远规划能力和综合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选择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主攻方向,发挥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服务功能,形成文化产业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相互助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汪丽,肖晓斐,汤晓文.浅谈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工作[J].江苏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周瑞超.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
[3]刘黎,胡珍.刍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4]刘智勇.高职院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思考[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7/c_11
18882832.htm,2016-05-1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15C0812);院级科研团队项目(15TD02);院级科学研究课题(15Y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