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越
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延伸。亲职教育涉及三个层面:“亲”,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职”,即强调为人父母的职责;“教育”,既包括对父母进行的教育,又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曾在1997 年将亲职教育的目标确定为改善父母的教育观念,帮助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亲职教育的重点是通过教育和学习引导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成为称职的父母。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最早由美国学者戈尔曼和格罗沃尔德共同提出,其目标是帮助儿童及成人理解情绪情感、发展同理心、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社会情感学习主要包括五大领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负责任的决策和人际关系技巧。[2]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以下简称“教育局”)于2019 年成立了“北仑区家长成长学院”,将社会情感学习应用于亲职教育,在团队、课程、载体、评价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
亲职教育的整体推进需要教研团队的高效合作。为此,由教育局组建的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三维教研团队开发了不同主题的亲职教育课程。德育干部教研团队主要负责开发生命教育、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品德操行等主题课程。心理健康教师教研团队主要负责开发情绪管理、亲子沟通、问题解决、危机识别等主题课程。班主任教研团队主要负责开发家校沟通、隔代养育、学习习惯等主题课程。
亲职教育的落地离不开讲师团的宣传和推广。教育局每年通过报名、试讲、考核等流程,选聘区内优秀教师加入区级亲职教育讲师团。讲师面向全区家长开展巡回讲座,定期接受集中培训,聘期三年。优秀的区级讲师将被逐级推荐至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和省级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的三级选聘机制提升了全体教师参与亲职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教育局将社会情感学习的五大领域作为课程目标,组织开发了面向全区家长的区级公共课程。教研团队以“你最想解决的家庭教育困惑”为主题,面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汇总出112 个普遍性问题,构建起社交适应、学习能力、情绪管理、青春健康、亲子沟通、价值观念六大类别的必修课程(见图1)。
图1 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的区级公共课程
在满足全区家长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家长的现实需求开发出特色校本课程。如,“We 学园”亲职教育课程,邀请家长走上讲台分享教育经验,营造“共商、共享、共情、共创”的亲职教育氛围;“家教育”和“教育家”课程引导家长成为孩子的陪伴者和同行者;“心筑家”课程鼓励家长发展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养育行为。总体来说,亲职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区级公共课程的有力补充。
教育局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的五大领域开发了“3M”微课,具体内容如下:暖心(mind)微课包括宅家学习、亲情通达、积极赋能、见证成长四大主题十六节微课,分析和讨论家庭教育中的代表性困惑,为家长提供亲子互动妙招。立德(moral)微课包括家校互助共努力、爱国主义同深化、劳动教育再思考、生命教育齐推动四大主题十一节微课,旨在聚焦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协助家长做好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等相关工作。育青(maturity)微课包括对话青春、青春保健、成长支持、能力培养、榜样示范五大主题十四节微课,旨在帮助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管理。
“3M”微课的主题均以社会情感学习的五大领域为发展目标,每节微课对应社会情感学习的若干领域,以暖心微课为例,详见文末表1。
表1 暖心微课与社会情感学习五大领域的对应关系
为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教研团队以社会情感学习为指导,编写了一系列心理指南。线上学习阶段,团队编写了《北仑区中小学心理防护指南》;复学前,团队编写了《北仑区中小学复学心理调适指南》;在期末考试、中高考前后,教研团队编写了《北仑区应考心理调适指南》《考前必看攻略:5 个心理Tips 助你有效备考》《考后必看攻略:考试过后,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成绩》等心理指南。
家校沟通是渗透社会情感学习的主渠道。班主任和教师志愿者在全区范围内通过视频、语音、上门拜访、邀请家长到校的形式进行家校沟通。家访时,班主任在家访记录表中详细记录家长的养育困扰,了解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情况。家访记录表包括学生在家状态、在校表现、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成员互动观察、亲子关系情况、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家长的反馈意见、给家长的教养建议等内容。
倾听并缓解家长的情绪困扰是亲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局开通“北仑区中小学心理支持热线”,组织20 名心理健康教师为家长提供24 小时热线接听服务。接线教师做好文字记录,每月接受2 次案例督导,定期整理、分析并归类热线中的问题。另外,热线中收集到的热点问题可成为亲职教育区级公共课程、“3M”微课、心理指南的素材来源。
亲职教育讲师团依托社会情感学习的五大领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讲座内容。面对小学生家长,开设“家有小学生——陪孩子顺利迈入小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灵导师’”等讲座;面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长,开设“青春交响曲”“青春修炼手册”等讲座;面对祖父母,开设“隔代养育中的智慧”等讲座。
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北仑区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以下简称“辅导中心”)面向全区家长提供面对面的家庭辅导。辅导中心每学年开展2 次亲子辅导公益活动“馨然有约·走进街道”,活动分别设置了校园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心理、人际交往、亲子沟通、家校沟通、网络成瘾8 个“心理加油站”。活动前期准备包括确定家长人选、培训辅导教师、确定辅导主题等。活动流程为班主任向家长发放邀请卡,家长前往相应的“心理加油站”。每次活动时间为90 分钟,包括15分钟的家庭观察、30分钟的孩子辅导以及45分钟的父母访谈。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家庭观察—邀请反馈—父母访谈—协调改变的辅导思路帮助家长成长。
以社会情感学习为指导的亲职教育为学校提供了符合学生情感发展需要的教育视角。各学校在设计亲职教育课程时着重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品格培养。另外,教育局从组织架构、特色课程、活动实效等方面对各学校的亲职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每年评比若干个“优秀亲职教育单位”,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
1.量化指标,让学习可视化
为提升家长的学习效果,各学校建立了激励家长学习的评价机制,并通过评价表量化指标。评价表包括家长对社会情感学习的了解程度、家长对孩子情感状态的了解程度、家长的课程参与度等内容。
2.准时打卡,让行动习惯化
学校在组织亲职教育活动时要告知家长任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邀请家长在约定时间观看微课和直播课程,完成线上打卡。打卡制度能够提升家长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习惯。
3.分享心得,让思考具象化
亲职教育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带领家长回顾主题讲座、“3M”微课和心理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家长结合关键内容在家长群、家长论坛中分享与交流,将头脑中的思考内容向外输出为具象化的心得感悟,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孩子是父母成长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对父母的认可和肯定能够激励家长成为成长型父母。孩子对父母的评价内容包括父母情感教育能力、亲子关系、家庭互动方式等,评价方式包括给父母写评语、写一封感谢信、送节日祝福等。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召开的“爸爸家长会”,爸爸们走进教室发现桌上没有名牌,也没有落座指示,每张桌上放着一幅由孩子画的肖像画,他们需要通过肖像画“对号入座”,由此检验爸爸对孩子的熟悉程度;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期中考试”,首先由孩子出试卷,其次让家长闭卷作答,最后由自己的孩子阅卷评分,考查家长对孩子兴趣、爱好、性格的了解程度,促进家长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