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摘要】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为例,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双曲线定义的深度教学中,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建立定义网络,认识到不同定义下双曲线本质上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数学定义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定义,全身心参与和体验定义的发现过程,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定义的内涵.高中数学定义的深度学习指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的实现[1].学生对数学定义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教学,数学定义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数学定义深度教学,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引发交流思辨,再通过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的问题组成“问题串”,将内容连成一体,逐步引导学生直观地、有结构有逻辑地深入开展定义的探究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为例,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双曲线定义教学的系列问题中,引导学生建立双曲线的定义网络,认识不同定义下双曲线本质上的和谐统一,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1 创设情境,“形”感定义
引入 我们通常把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用一个不垂直于圆锥的轴的平面截圆锥,当截面与两个对顶圆锥均相交时,可以得到一类圆锥曲线.
问题1 如图1所示,观察此种情况下平面截圆锥得到的截口曲线,你能猜出得到的是哪一类圆锥曲线吗?
教师 依次让“圆锥”“截面”和“截口曲线”在信息技术软件GeoGebra文件中显现,则平面截两个对顶圆锥得到的截口曲线呈现在空间图形中,平面视图也同时出现在相应区域.
学生 开展体验学习,生动直观地感知截口曲线,尝试猜想圆锥曲线的类型,得到双曲线最原始的定义.
设计意图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得到双曲线的原始定义,增强进一步探究双曲线定义的兴趣,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问题2 双曲线是具有一定条件的动点的轨迹,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你能根据数学家丹德林得到椭圆的过程,探究双曲线吗?
教师 为学生提供课后探究的GeoGebra课件,如图5所示,启发学生结合课本116页椭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栏目,探究双曲线中的一般情况,并在下节课小组展示后作出点评.
学生 小组合作探究,从“距离”比的角度给出双曲线的定义——与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大于1)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教师 实际上,通过双曲线方程形式上的等价转化,不同定义下的双曲线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其中蕴含着数学的和谐美.
设计意图 设置探究活动,应用信息技术软件,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距离”比的角度理解双曲线的定义.体会不同定义下的双曲线本质上的和谐统一,进而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铺垫.
4 结语
在数学定义教学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可以对学生深度学习,以及教师深度教学产生强大的辅助作用.结合数学史,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通过“形”让学生生动感受双曲线的原始定义.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建立直角坐标系,再次应用坐标法,通過“数”从“距离”差的关系化得的双曲线的定义,建立了标准方程.学生课堂课后借助教师提供的探究文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从题目中挖掘得到从“角度”间的关系和从“距离”比的角度的双曲线的定义,而且和椭圆进行了对照比较.学生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双曲线定义的内涵,最终形成了双曲线的定义网络,认识到不同定义下双曲线本质上的和谐统一,最终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方耀华.高中数学:以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0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