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习作支架,发展想象思维
——以“奇妙的想象”的教学为例

2023-07-04 03:48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想象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 艾 雁

支架式教学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将为学生学习提供的适当的支撑、小线索或者提示等称为“支架”。想象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给学生搭建想象习作的支架,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活其思维。

那么,如何给学生的想象习作搭建支架呢?应该搭建什么支架呢?基于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析,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研究差距,确定“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的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训练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前,可以研究课标,深入研读教材,确定想象习作的教学目标,再了解学生想象习作的现状,确定学生想象习作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合适的、高效的支架。

笔者通读了新课标,并重点研读了其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于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看出,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想象习作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学生刚从一、二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习作,他们的习作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训练。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发现,三年级学生进行想象习作写作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是条理性不够;思维能力低,表达没条理;写作内容空洞,描写不细致。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奇妙的想象”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五个板块的排版顺序其实暗含着内在的学习逻辑,即帮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建立对想象的认知、循序渐进地习得想象表达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在进行“奇妙的想象”教学时,不能将本单元的五个板块割裂开来,而应将这五个板块看成一个整体,要有全局观念,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综合考虑三年级学生的想象习作现状、课标的规定以及教材单元编排的目标,笔者确定本次想象习作的目标:(1)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通过交流,感受分享的乐趣;(2)能根据他人提出的建议,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3)根据同学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把想象的内容写清楚。

二、立足类别,明确支架目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想象习作,本次想象习作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生能够打开思路,将故事写得大胆、有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例文,借助旁批、插图等了解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再通过课后思考题的交流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习作讲评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是否展开大胆想象”进行评价,先展示学生写的题目,然后让学生来说说最想读哪个故事,再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评一评谁的故事更有趣。

此次习作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要“写清楚”。针对学生写作时存在写不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例文中的恰当部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将“一支铅笔的梦想”作为范例来指导,让学生再读例文,想象作者是怎样把铅笔的梦想写清楚的。教师可以出示表1,引导学生梳理出内容。

表1 “一支铅笔的梦想”

通过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出铅笔的梦想,学生能很轻松地发现作者不仅写了梦想,还把铅笔实现梦想后要做什么、有什么感受写得很清楚。教师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有逻辑地将故事写清楚。

立足习作的类别,教师在搭建习作支架时要充分明确支架的目的。在搭建 “奇妙的想象”习作的支架时,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明确将想象写得大胆而清楚的路径与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想象。

三、搭建支架,展开习作过程

(一)巧设问题支架,明确习作思路

在教学中用问题进行导入,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问题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奇妙的想象”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如教材上有7个题目供学生参考:“贪玩的小水滴”“水果们的音乐会”“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教师可以就此提出以下问题(见图1)。

图1

教师可以先安排简单的题目,再安排复杂的题目,由封闭性的题目到开放性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索有个性色彩的答案,在教师问题支架的引导下,加深对于“奇妙的想象”的习作要求的理解,明确习作的思路。

(二)借助范例支架,归纳想象方法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想象习作单元,在进行想象习作教学时,教师应将想象习作单元看成一个整体。这一单元有四篇文章:《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这四篇文章给学生提供了四个范例,四个范例分别教给学生四个想象方法。教师可以巧妙借助范例支架,帮助学生归纳想象的方法(见表2)。

表2 文章蕴含的想象方法

在梳理了四篇范例的想象方法后,我们可以发现例文的想象故事看起来天马行空,却不是思维混乱的。教师在教学想象习作时,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旨在为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

(三)利用导图支架,探索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想象习作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将习作中出现的难题有效地解决,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想象习作的水平。

如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宇宙这一边和宇宙另一边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那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宇宙另一边藏着什么秘密?帮助学生提炼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教师再追问:“课文具体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宇宙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则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将思维导图绘制完整。在教学“奇妙的想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绘制思维导图。

(四)融入情境支架,创编趣味故事

创设情境支架就是在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之间搭建“桥梁”,将学生领入一定的故事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将自己内部积累的语言再次调整后进行复述,能够优化故事的情节和语言,创编趣味故事。

在教学“奇妙的想象”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呈现情境支架:“同学们,神笔马良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画出很多需要的东西。我们每天都与书相伴,你想不想拥有一本有魔法的书呢?你想用它来做些什么呢?你和它之间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来说说下面的故事。”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把自己想象成像马良一样神奇的人物,展开了大胆的想象。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将编的故事讲出来或者演出来。

四、撤出支架,实施多元评价

支架式教学中,支架只是短暂地给学生提供扶手,当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能力时,教师便可以适时撤出支架,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进行想象习作。

教师撤出学习支架,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想象习作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一是改变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采用书面评价的形式,还可以将书面评价与语言评价、实践评价等相结合。二是进行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到优化;同伴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学会模仿和借鉴;小组评价,可以拓宽评价的角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三是拓宽评价维度,可以从卷面书写、语言运用、逻辑思维、题材选择等方面对学生的想象习作进行评价,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不吝啬给学生高分,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在习作教学时搭建灵活多样的支架,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搭建习作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使习作言之有物;搭建习作支架,可以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扶手,使习作言之有序;搭建习作支架,可以给学生提供向上的阶梯,使习作言之有法。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想象
烃思维导图
快乐的想象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第6章 一次函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