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行动导向的“互联网+”生本课堂实践

2023-07-04 14:52魏严马瑜红陈萌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课程思政互联网+

魏严 马瑜红 陈萌

摘 要:本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中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为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医疗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统筹线上线下资源,项目化重构教学内容,加强思政引领,突出过程评价,辅以办赛促学,实现了行动导向的“互联网+”生本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生本课堂

基金项目: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JGXM2019006);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质培优任务(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编号:50)

作者简介:魏严(1982— ),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形态实验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学理论与方法;马瑜红(1978— ),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陈萌(1988— ),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信息技术应用。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方案实施4年多以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教学新模式。但是,“互联网+”在为职业教育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譬如,如何在信息庞杂的网络环境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如何帮助学生保持学习专注力和能动性,以及线上线下学习的价值如何体现、效果如何评价等。

生本教育的主要内涵是人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本,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这种教育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理念,充分遵循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明确应对“互联网+”时代机遇和挑战的策略,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通过5个周期的教学实践,逐步构建了以生为本、思政引领、行动导向的“互联网+”课堂实例。

一、改革与实践

病理学属于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的重构紧紧围绕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打牢中医药专业根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思维强化中医药专业综合能力,为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职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一)校企联动,重构课程新体系

课题组利用高校附属医院的便利条件,深入岗位一线,向呼吸科、感染科、病理科医师收集临床案例,并根据案例提炼教学任务,对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进行项目化重构。重构后的项目“息息相关的病理学问题”共包括两个任务点,每个任务点规划为线下2学时。任务1(当病人描述“上不来气”时,有可能发生了什么?)包含了原知识结构中呼吸功能不全、肺心病、缺氧等内容,并与淤血、小鼠缺氧实验、急性肺水肿实验等内容相关联;任务2(如何区分新冠肺炎、慢阻肺和肺癌?)包含了原知识结构中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标本和切片观察实验等内容,并与炎症、肿瘤两章内容相关联。

(二)思政引领,唤醒学生行动力

课程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立足病理学课程特色和中医学专业特色,通过时事要闻、临床案例等将爱国情怀、职业精神、中医文化、生态保护等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学习过程。在课堂实践中,课前通过讲述新冠肺炎一线病理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和专业精神;课中通过讲述附院名医接诊患者的实例,向学生传递仁心仁术、敬佑生命的职业情怀;课后让学生查阅与呼吸系统相关的中医中药典籍、文献,让学生感受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实验课还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病变、如实记录结果的严谨态度和诚实品质。

(三)课程为桥,搭建知识快通道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是在“互联网+”时代推动传统教育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课题组自2017年开展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至今,经过数年积累,已拥有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线上教学资源的角色已从辅助教学升级为教学的主要载体。经过5个周期的教学实践,课题组以学生为主体,运用项目驱动、案例导学、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课程为桥梁,搭建起知识传递的快通道。

“息息相关的病理学问题”课程开始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分组和案例讨论、分析、成果展示,最后进行知识点测试。由于中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总结教学内容后,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拓展学习;课后学生则根据个人需求参与拓展学习,可在线上观看实验视频,也可线下参与创新实验小组活动。

(四)以赛促学,推进理实一体化

举办实验动物征文比赛、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形态学绘图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基础医学技能大赛,形成“人人可参与,参与有收获”的赛学机制,培养学生唯实求新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以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情怀。参与比赛的学生和观摩比赛的学生课后自发形成兴趣小组,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和线下实验室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研学活动。例如本案例中,受中医学专业课时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缺氧实验和肺水肿实验,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在线上提供给学生。

(五)过程评价,做细做实显成效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教学过程中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明显增加,而传统的评价模式虽然简便,但此时却显得相对片面和局限。基于建构主义的形成性教学评价,通过建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因其项目繁多,可操作性有所降低。本课程综合考虑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将线上线下教学评价指标详细划分为“两类三级”。“两类”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级”即一级指标体现评价重点,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并且可测、可量化,在总成绩中占比较高,内容包括线上单元测试、期末考试以及线下随堂测验、实验报告等;二级指标可反映学生学习过程,部分反映学习成效,可测、可量化,在总成绩中占比较低,内容包括线上讨论区回复次数、提交课程作业次数以及线下出勤率、小组任务表现、项目互评以及期末实验考核等;三级指标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但难以量化,不计入总评成绩,可用于学习过程激励,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升学习信心有帮助,内容包括线上向教师提问次数、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长以及线下课堂交流发言次数、项目展示能力、比赛表现等。

二、取得成效

(一)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描述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病理变化,具备阅读病理图片并指出特征性病变的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了爱国精神、职业担当、文化自信,培养了团队意识、科研意识。

(二)突破教學难点

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讨论,进行小组展示、评价、组间互评,逐步学会依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病理变化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

(三)实现价值激励

先后有32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形态学绘图大赛、实验动物征文比赛中获奖,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赛和获奖的优秀学生也对周围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鼓励创新示范

在病理学教学中,深挖岗位需求,收集临床案例,优化教学任务,重构课程知识体系,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基于建构主义的“两类三级”评价体系,提高了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三级评价指标可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进行系统化调配,满足了不同教学评价需求。

三、总结思考

通过实践探索,以病理学为例的“互联网+”生本课堂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但是,岗位需求在课程中如何体现,技能比赛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挥激励价值,评价机制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这些都需要通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来不断摸索和改进。同时,在融汇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进步,推动课堂创新实践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路光达,郭庭航,韩瑜.职业教育在线教学工具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20(8).

[2]段榆蓉.基于生本教育视角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

[3]韩锡斌,陈明选.互联网+教育: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学习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4]郭建东.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20(12).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课程思政互联网+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