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7-04 11:11李爽爽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高等教育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格局。本研究立足新时代,以地处中原的民办高校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探索新时代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高等教育;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2年度科研资助项目(编号:2022-E117)

作者简介:李爽爽(1991— ),女,郑州西亚斯学院文法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传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文化形态,具有历史延续、动态发展的特征。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一百多年后,历经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教育的“金字塔”,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即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基地和引领社会思潮的“龙头”,这是由时代要求和高校的育人使命共同决定的。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文明实现了深度交流与碰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彰显魅力的法宝。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高校育人职责所在

高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启示我们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等更是突出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对人内在发展的关注。这些都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中华传统文化之最重要、最特殊处乃在其能看重学做人,在其能看出人的理想和境界可日新月异地上进。”传统文化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成人之学,它所具备的德育、智育、美育等重要价值,能够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河南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河南在中华民族追求“文化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河南高校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近年,河南普通高等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一直积极实践,营造出“传统文化热”的氛围。特别是在科研方面,成立了一大批研究机构,如河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的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平顶山学院的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等,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以上均是公办院校。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实践相对较弱,但也显示了其独特性。

三、郑州西亚斯学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郑州西亚斯学院创办于1998年,位于有“黄帝故里”之称的新郑市。学校实施“全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活动、国际交流、管理服务、传播平台体系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双院”协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系

郑州西亚斯学院自2016年开始探索住宿书院制育人模式,目前已在全校推行,共建设9个住宿书院,与专业学院分工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学院负责各类文化课程,如教育学院开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等文化类通识课程,音乐戏剧学院开设民族乐器、舞蹈等美育课程,供全校各年级学生选修。学校以住宿书院为阵地,开设第二课堂,如党支部(小组)会议、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党团知识竞赛等,同时向学生提供陶艺、书法、剪纸、茶艺、太极、民俗等系列非遗课程。住宿书院定期邀请专家作文化专题讲座、开展名著阅读、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在发放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调查问卷中,50%的学生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适应群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立足群众乐于参与和便于参与的实际,不断开展新鲜多样的节庆活动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民办高校,郑州西亚斯学院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方面,凸显出仪式感强、互动热烈等特点,创设了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口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激活传统文化活动项目。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郑州西亚斯学院以住宿书院为中心,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如“汉服成人礼”“清明射柳”“端午寻根”“优秀民间艺术展演”等经典活动。每年为期7天的国际文化节,第一天为“中国日”,以庙会的形式举办,设置文化体验区,以书法、剪纸、猜字谜、捏泥人等传统艺术和中華美食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欣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郑州西亚斯学院打造了“军乐团”“书画协会”“国旗护卫队”等品牌社团。每年秋季开学的烛光晚会暨开学典礼,融入点燃蜡烛、传递火炬等别具一格的欢迎仪式,成为河南省高校开学仪式中独特的标识。每年11月举办的慈善晚宴,为全校师生搭建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的平台,彰显学生“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三是借助地方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地处新郑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也是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建都之所,拥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的遗址。每年农历三月三,海内外人士在这里求源问根,参加盛大的拜祖大典。郑州西亚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筹备、演出和观看,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寻根拜祖仪式,感受炎黄子孙的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三)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郑州西亚斯学院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目前,已与5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所院校开展合作,平均每年有130余名留学生来校就读。在培养留学生方面,学校将中华文化体验课程纳入预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汉语角”“诵读中国”等活动。节假日期间让外国留学生参与到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气等传统节日举办的活动中,与中国学生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学校举办各类国际化特色活动,如承办亚太大学联合会洲际篮球赛等系列活动,承办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暨第五届美中杰出贡献奖颁奖盛典。这些活动促进了中外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外国大学生对中国、对河南的认知和理解。学校在引进来的同时注重走出去,为学生争取国外游学和政府奖学金项目,平均每年选派近百名师生出国(境)访问和交流。郑州西亚斯学院创办人、理事长陈肖纯博士参与编译的《老子道德经》中英文诵读版让更多海外读者读懂《道德经》,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四)突出环境载体,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基础,而且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郑州西亚斯学院的校园建设以人文性、教育性、创新性为原则,呈现中西合璧风格和现代文明气息,体现了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

学校虽拥有欧式建筑群,但仍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底色。校内的“中国园”借鉴苏州园林宅园合一的建筑风格,凸显古朴、典雅、宁静之风,展现中国人文历史传统和建筑艺术,既有视觉美又有内涵美。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外观设计吸收了杜岭方鼎和莲鹤方壶的元素,庄重典雅,内设图书区、讨论区、阅读区、休闲放松区、考研自修区等,学生沉浸其中,快乐学习。在图书馆负一楼,建有校史馆,展现学校办学历程、历任校长和知名校友名言录,让传统文化和校园精神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校园内保留的历史古迹韩王陵遗址,突出了地方特色,增加了校园文化的历史感和氛围感,学校将其作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五)以媒体传播为媒介,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体化

融媒体时代给媒介形态和传播规律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郑州西亚斯学院发挥媒介作用,打破时空限制,通过校报、宣传栏、校园电子屏等传统媒介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进行文化宣教活动。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进一步完善超星泛雅系统,通过学习通APP实现掌上学习,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制作成慕课,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网络传播,让厚重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勃勃生机。

(六)改革评估衡量标准,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高校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为此,郑州西亚斯学院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德育、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改革。学校印发了《郑州西亚斯学院专项(能力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取得认定的10个专项学分,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住宿书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免费午餐文化讲座、公益志愿服务、书法学习、茶艺学习等活动,效果显著。在认定专项学分上,学校注重过程性考核,每学期向学生发放诚信记录表和素质拓展记录表,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认真。同时,为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学务处专门成立劳动实践教育中心,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快乐成长。

(七)融入体制机制,创新校园文化的建设管理方式

高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范式、规范体系、价值观融于各项制度、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中,这也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学生助理”已成为郑州西亚斯学院行政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他们分布在党政办、教务、学务、就业等各个部门,承担不同的任务和开展不同的工作,已经成为一支业务精良的队伍。学校对“校领导助理团”的培养和训练,已经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生助理”不仅搭建起领导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而且在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的筹办和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承办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现场交流会中,“学生助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会议的筹备和组织、会场的布置、嘉宾的接待、会场服务等,不仅体会了学校行政工作的内涵,学到了待人接物的传统礼仪,还从中磨炼了意志、提高了独立做事的能力。此外,学校每年11月举行的师生对话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面对面解答学生对学校提出的各类建议,营造出了平等、民主、秩序、自由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尽管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相对滞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学校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驗,开辟出能够贴合时代、融入世界的持续有效的方式和路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助推高校更好担负起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赖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高校的文化责任[J],贵州社会科学.2017(6).

[2]习近平.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钱穆.新亚遗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责编:扬 帆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高等教育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