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平 张会灵 裴茂松
摘 要:园艺植物遗传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园艺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知识、能力、价值“三育人”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知识教学,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园艺植物遗传学;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编号:YJS2021AL038);河南科技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21SZTD-06)
作者简介:张菊平(1968— ),女,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张会灵(1982— ),女,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蔬菜分子育种;裴茂松(1989— ),男,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果树分子生物学。
园艺植物遗传学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直接指导园艺植物育种的基础科学,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中发挥着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规律以及基因的本质,为园艺植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培育出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多抗优质高产的园艺植物新优品种,促进园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园艺植物遗传学课程思政目标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植物遗传学课程采用张菊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园艺植物遗传学》教材,内容注重遗传学经典与现代的结合、遗传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园艺植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为主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深挖课程蕴含的育德元素,把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不断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激活学生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三统一。
二、园艺植物遗传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掌握园艺植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在讲述科技创新人物事迹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培养务实求真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矢志成为高素质“三农”人才。
在第一章“绪论”部分,让学生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及遗传学在园艺科学中的应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进一步认识园艺植物遗传学在园艺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讲述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0世纪40年代,中国遗传学带头人谈家桢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在浙江大学内迁的艰苦岁月里坚持科研,取得了重大成就。阐述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杰出的学术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让学生明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均等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使得配子染色体的数目减半且组合多种多样,在保证物种稳定性的同时也为变异即物种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部分,通过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合作是共同进步的基础。另外,还可以穿插讲述詹姆斯·沃森因多次发表“种族间智商差异”的言论被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冷泉港实验室剥夺荣誉头衔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即使是杰出的公众人物,也应该注意自身言行,注重社会影响。
在第四章“孟德尔遗传规律”部分,强调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是“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重大发现,后来许多遗传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前让学生查阅孟德尔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课上融入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和遗传定律从被埋没到被发现的历程,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进而树立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部分,重点介绍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测序项目”以及中国对基因组学发展的九大贡献(1%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0%单体型图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癌症基因组计划、水稻和家蚕基因组计划、META基因组计划、“生命之树”与动植物基因组、“第二代酵母”全基因组设计和合成、倡导“HGP精神”和“合作”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在讲述伴性遗传的内容时,分析其特点并介绍人类常见的遗传病,让学生明白近亲结婚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
在第六章“数量性状遗传”部分,通过展示蔬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采用的策略和主要研究成果,让学生明白研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有助于提高和预测杂种优势,改良蔬菜种类和品种。遗传学对育种学起着理论基础作用,而育种学反过来又促进遗传学的发展,体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讲述这一部分内容,能让学生明白团队的精诚团结、相互协作是做事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第七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部分,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大白菜、番茄、辣椒等蔬菜以及葡萄、苹果等果树上广泛利用杂种优势获得增产效果的案例引入教學,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介绍园艺作物育种过程中的生物技术,如雄性不育、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法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当代科学家惟真惟实的科研精神。
在第八章“遗传物质的变异”部分,通过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的遗传学效应,培养学生扎根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分析生活实例,增强观察世界、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小儿猫叫综合征患者的外貌、声音特征等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倡导学生关心弱势群体,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攻克此类遗传疾病作出贡献。
在第九章“基因表达与调控”部分,向学生展示播放克隆羊、克隆猴的影音资料,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动物克隆的利弊;布置讨论内容“基因编辑婴儿”——某项研究对一对双胞胎实施特定基因(CCR5)敲除,从而让其自然免疫HIV病毒,该项研究虽然实现了技术突破,但违反了伦理道德,主导者贺某也被判刑三年。通过讲述“基因编辑婴儿”这个反面案例,让学生明白尊重生命、遵守科学伦理的重要性。
在第十章“细胞质遗传”部分,让学生提前查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三系配套”的相关资料,认识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袁隆平院士在农业一线辛勤耕耘数十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以及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通过播放电视剧《袁隆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位科研巨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园艺植物遗传学在园艺专业中发挥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内容科学严谨又富含哲理。实践证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挖该课程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彩云,胡明洁,黄银久,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3).
[2]吴燕华,林娟,乔守怡,等.聚焦学科和课程特色,推进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22(1).
[3]刘丽琼,王强,谢文美,等.课程思政全覆盖下的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22(2).
[4]班谦,惠文巧,叶守东,等.基于生物科学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下的“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21(5).
[5]郭宁,樊洪泓,孙旭,等.普通遗传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5).
[6]李欢欢,刘文轩,夏宗良,等.以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探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
[7]孙睿,王长平.遗传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究[J].财富时代,2021(2).
[8]朱春凤,宫晓群.浅谈遗传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8).
[9]賀竹梅,袁小玉.遗传学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21(9).
[10]王楠楠,劳军,丁文乔,等.遗传学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18).
[11]高小宽.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6).
[12]季林丹,刘友女,徐进.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10).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