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写同行

2023-07-04 04:33李吉波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校长语文学校

李吉波 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教学》签约作者,长期专注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研究,倡导基于教材的拓展阅读,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未来教育家》《山东教育》《辽宁教育》《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德育》《班主任之友》等期刊发表文章90余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人生,那就是:与写同行。从参加工作至今的这30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为写而写的十年、逼自己写的十年和为自己而写的十年。

为写而写的十年

俗话说,种下什么种子发出什么芽。对一个第一次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他工作的第一所学校、他的第一任校长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而我在中师毕业的第一年,就有幸分配到了新河中心小学,有幸遇到了孙德成校长。

新河中心小学坐落在胶莱河东岸,距河畔不足200米。回想在新河工作的那几年,受益最多的当数和孙校长一起散步了。每天晚饭后,只要孙校长有时间,他就会叫上我们几个住校的单身青年教师去胶莱河边散步。我们沿着河堤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能走上个五六里地。若是夏天,走累了,就近找段干净的河堤,脱下拖鞋垫在屁股底下,把脚伸进清凉的河水里,闻着周围芦苇的清香,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的鸣叫——那叫一个舒服!

就在这长长的河堤上,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上到国家大事世界危机,下到寻常百姓家长里短,无所不聊。当然,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在和孙校长那快意的交谈中,我们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认识,懂得了工作与做人的道理,学会了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大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小到我们当天上课遇到的问题,孙校长总能用一些鲜活的事例让我们豁然开朗。这当中,有对我们的耐心指导,也有对我们的委婉批评,有对我们的热情激励,也有对我们语重心长的警示。日濡月染,我们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孙校长是教导主任出身,因此听课评课是他的工作习惯,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更是紧盯不放。孙校长教语文,我也教语文,因此,孙校长听我的课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时是提前让我准备准备,有时根本不打招呼。除了日常听课,孙校长还额外给了我一个任务:高年级语文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讲课。那段时间真是辛苦,白天上完课,不是去听前辈老师的课,就是向其他老师请教问题;晚上则抓紧时间备课,整理资料。正是在这样的逼迫之下,我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我毕业第二年参加平度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就获得了一等奖。

作为一位当时在全市颇有影响的校长,孙校长的办学思想超级开放,工作很有前瞻性。每年,他都不惜财力派遣大批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尤其是一些高规格的观摩研讨活动或比赛活动,他每次都要向市教研室多争取几个名额。我作为当时负责学校教学实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得到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记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我刚从潍坊参加完山东省教学年会,就马不停蹄参加在胶州举行的“实用学习方法研讨会”,在会议结束的当天,又和十几个老师跟着孙校长参加青岛市四方区举办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前后足足有一个月。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学校每年拿出五六万元作为教研经费,派出那么多教师外出学习,是何等的眼光和气魄。

更让我感到庆幸的是领导的宽容。刚毕业的我就像那初生的牛犊,踏上工作岗位,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頭脑里既没有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也没有那些所谓的经验教训,一切都是随意而为。日常教学,我要求学生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学习任务,挤出来的时间,我就带领学生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只要全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我就会答应他们的一个小要求。或者从语文课里拿出时间搞个文体活动,或者直接带他们到胶莱河边去玩上一节课;师生其乐融融,搞得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嚷嚷着要出去玩,同时也搞得个别老师对我大有意见。比这更野的,我有时还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远足。印象比较深的是,我曾带学生去放风筝、摘蒲棒、挖螃蟹、看桃花;还曾带领全班孩子骑行40里去看海、野炊;最远的一次,也是最令人后怕的一次,是我租用公交车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去爬大泽山,由于道路不熟,我们从遍布石块的西坡向上爬,松动的石块偶有滚落,一个学生还因此磕伤了腿。我的这些“出格”举动,不但没有受到孙校长的阻止,还得到了孙校长的鼓励,他只是嘱咐我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以及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这样一来,原先提醒过我的老师,也陆续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变得不那么“安分”起来。

时隔多年,再回忆那段日子,除了为自己教过的孩子们感到高兴,更为自己能遇到孙德成那样的校长而感到幸运。如果不是遇到孙校长,也许我也会像许多老师一样,早早地被穿上“鼻绳”,“安分”地在某个小学校里等待退休。

人成熟了,有了点自己的想法,再看到教育教学杂志上刊登的那些优秀文章时,便憧憬着自己的文字也能变成铅字,自己的名字也能印在上面。于是,我也悄悄写起了“论文”,什么课堂上的“小火花”,备课中的“小疑问”,班级管理的“新点子”,读书时的“新感悟”,和学生一起捉螃蟹的小随笔……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完之后认认真真地誊在方格稿纸上,再贴上一枚邮票,悄悄投进邮箱,满心期待着回信。然而,我投出去的稿件,全都泥牛入海,有去无回。好在年轻最不缺的就是勇气,投了不中,我就再写、再投,再不中,又再写、再投……

在中心小学任教的10年,我就是在这写写投投中悄然度过的。这10年,我一篇稿子也没有投中,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10年。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年代,我静静地教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写作,为日后的教育教学积淀了丰厚的养料,为以后的教育人生打上了亮丽的底色!

逼自己写的十年

1999年,通过全市选拔,我调到了城区新建的一所学校——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南京路小学是一所新建的改制小学,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划片招生,执行义务教育政策;一部分面向全市招收寄宿生,实行双语教学,收取一定的费用。8月份到学校报到时,学校的教学大楼刚刚完工,围墙没有,宿舍没有,餐厅没有,教室里桌椅、黑板也没有——除了孤零零地坐落在庄稼地里的教学大楼,整个学校还是一个杂乱的大工地!

校长柴永大领着我们首批报到的16名骨干教师和3名刚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从搬运桌椅做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旅。没有宿舍,我们就临时住在大教室里;没有食堂,我们就轮流到市中心去买饭;没有教室,我们就自己搬桌椅布置教室。炎炎夏日,十几个人如同蚂蚁搬家,一点一点地充实着我们的学校。几十斤的桌椅,上百斤的床铺,一趟一趟地从楼下搬到楼上,一个人搬不动,就四个人抬!那些在家里从没做过粗活的女老师,生生累脱了相。

至于招生,更是一个大难题。学校附近两个村庄的孩子,原先都在别的学校上学,突然划归新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不太接受。尤其是已经录了学籍的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优秀的,原来的学校不愿意放;调皮捣蛋的,原来的学校往外撵。我们零零碎碎一共接收了几十个学生。至于寄宿的双语班,由于信息不畅,根本没人听说过,也就根本没有家长领着孩子来报名。眼看就要开学,学校还没有多少学生报名,我们迫不得已就自己印制招生简章,动员起来四处去招生。

当年的平度市贸易城,是本地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商户众多,全市各个乡镇的人都到那里进货。我们就把那里作为重点招生场所,安排了好几组人员前去招生。刚开始,人家都以为我们是骗子,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所学校,也根本没有听说过“寄宿制小学”和“双语教学”。这样,我们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介绍学校,宣传招生政策,宣传“双语教学”。许多老师不光动员亲友为学校做招生宣传,还动员亲友把孩子送来上学,我对象舅舅家的孩子就是被我“忽悠”到南京路小学的……想想那时的上门招生,再想想现在南京路小学的一位难求,感慨良多。

学校初建,人少,事多,每个人担负的工作自然很多。當时,我一个人就负责了学校的教导处工作,管学校的招生宣传、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还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一个餐厅陪餐、一个男生宿舍陪宿,此外还兼任学校的现金出纳——整天忙得团团转。白天静不下来,经常是晚上学生睡着之后还要整理账目,有时连节假日都要忙着加班。加上学生年龄小,初次离开父母住校,想家、自理能力差、同学之间闹矛盾等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刚开始那会儿,有些学生想家了晚上偷偷往家跑,我们老师就要全部动员起来四处去找。有时甚至还要打110惊动警察,到半夜都不得安宁。

过了几年,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越来越多,宿舍和餐厅也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我的工作才稍微轻松了一些。但新学校需要创牌子、打名气,标准化达标、规范化验收、文明单位创建等一系列创建验收活动接踵而至,我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我不光没有时间外出“充电”,连课堂教学都生疏了许多;而且我还发现身边老师们的各种“称号”越来越多、等级越来越高,对许多教育教学动态了如指掌。相较之下,我这个负责教学业务的教导主任反而显得有些“落伍”了。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自我怀疑,倍感失落。

学校初创,名气是打出去了,该有的牌子也有了。可那都是学校的,不是我的。为学校做贡献是应该的,南京路小学的发展有我的一分汗水,但这是一种集体价值的体现,那么我自己的个体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才三十来岁,还能吃以前的老本,还能勉强跟得上发展,可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呢?倘若自己还是整日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如何跟得上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又如何能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越来越优秀的老师们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呢?作为一个一直怀揣教育理想的教师,我可不想只是“打杂”,最终成为一个可有可无、谁都可以替代、被时代抛弃的“可怜人”。思前想后,我向校长提出辞去教导主任一职,专心教育教学。可反反复复提了好几次,都被校长驳了回来。校长说,要两者兼顾。

两者兼顾?这怎么能兼顾得了?这么多事务性的工作,终究是比其他老师少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和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随意应付,又不是我的风格。没办法,不想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就只能自己逼自己了。

没机会外出学习,我便通过读书来“充电”。白天没时间,我便晚上挤时间。利用教导主任的“职务便利”,我从阅览室借来了各种教育杂志,及时了解教育动态,学习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从阅览室借了许多经典教育著作还不够,我还购买了许多教育专著,如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窦桂梅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等。只要是我能接触到的或听说过的教育类著作,我都想方设法弄来读,不断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大量的童书,如《草原上的小木屋》《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柳林风声》《狐狸列那的故事》《小猪唏哩呼噜》《失落的一角》……以此了解孩子的视角,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共生共振。

没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我便利用一切听课和教研活动的机会,和老师们交流,向老师们学习。听课时,我会反复思考:如果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怎么上?这个教学环节怎么处理会更好?这部分内容学生为什么没反应?评课时,我会认真听取授课老师的设计意图和其他老师的意见:这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那个环节为什么会失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为此,我逼着自己拾起搁置了很久的笔,重新开始了教育写作。

备课、上课,我逼着自己学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蟋蟀的住宅》,我写出了《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教学《学弈》,我写出了《激发兴趣,初学方法》;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写出了《只有真的读,才能读得真》;教学《世纪宝鼎》,我写出了《〈世纪宝鼎〉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与老师一起磨课,我逼着自己写随笔:给杨升美老师指导《鲸》,我写出了《两个精彩的亮点》;给陈友梅老师指导《黄山奇石》,我写出了《活用图文》;给代双萍老师指导《田忌赛马》,我写出了《第三次赛马不可取》;给谭竹基老师指导《公仪休拒收礼物》,我写出了《欲擒故纵,大唱反调——〈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难点突破》。

外出听课学习,我逼着自己写听课札记:听赵志祥老师执教《胖乎乎的小手》,我写出了《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听支玉恒老师执教《袁瑢老师是盏灯》,我写出了《名师的风采》;听邓偲娟老师执教《丁丁冬冬学识字(三)》,我写出了《识字课同样可以上得有味道》;听孙双金老师执教《二泉映月》和《幸福人的衬衣》,我写出了《做个有思想的教师》和《把“幸福”植入学生头脑》。

日常与老师们交流,我逼着自己写感受:听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我写出了《诚信之约》《杨老师的“怪招”》《家长支持的背后——向常丽华老师学沟通》;与老师们交流学生管理的难点,我写出了《对学生实施惩罚的几个策略》《班级管理呼唤“良性惩罚”》。

写,让我没有在事务性工作的忙忙碌碌中迷失自己。我的身份是教师,我的价值应体现在课堂上,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和方向。写,是回顧,是反思,更是总结和提升。它让我的教育教学更有深度、更有理性、更有魅力。写,可以让人冷静。它让我在喧嚣中独享一分安详,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为自己而写的十年

我在城区学校做了8年教导主任和3年业务副校长之后,被前任局长一句“工作需要”,调到新的学校任工会主席。

说实话,刚满40岁就被安排去干工会工作,对我这样一个业务出身的人来说,真的不能接受。有人说,想要毁掉一个人,那就让他闲着。我才刚刚40岁,剩下的岁月,难道就这样干到退休?我很不甘心。

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我本为师,而教师的价值最终都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学生身上。和学生一起快乐地生活,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这不正是自己为师的初心吗?我从事教育事业,是为国为民为自己而工作,不是为某个人而工作。做教育,是我美好的理想,而不是我趋炎附势、钻营谋生的手段;做教师,自当乐在其中,顺时不骄,逆时不馁,踏踏实实工作,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于是,我摆正心态,决心做回语文教师。

“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重新做回语文教师,我的心更平和了,和学生相处得更融洽了,看待教育教学的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说以前的我专注于教师的“教”,那么现在的我更关注学生的“学”;如果说以前的我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那么现在的我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如果说以前的我还有着一些功利性的想法和青年人的虚荣,那么现在的我在意的是对教育教学的理性思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说以前的我更多是在模仿和实践,那么现在的我更多是在进行一种探索和开拓。教育教学在我的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子,我尝试去发现教育规律,尝试去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尝试去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尝试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尝试去开发孩子们的思维,尝试走进生活去发现教育,尝试站在未来思考当下。

从语文教师到教导主任、副校长,再到工会主席,最后又回到语文教师,多重经历和多重视角,让我拥有了更高的教育站位、更广的教育视角、更深的教育思考和更多的教育感悟,这也算是我的教育人生的一种意外之喜吧!

再次审视语文教学,我写的是:《饮食与语文教学》《他看到的是“这一只”狐狸》《语文就是语文》《抓住“服务学生”的关键点——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阅读积累,尤其要重视经典重读》《语文教学的“无为而为”》。

再次关注教师发展,我写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推门听课如何让教师不再害怕》《请给教师多一点儿闲暇》《教师培训,练功更需养心》《左眼看路,右眼观心——做个擦星星的人》。

再次关注学校管理,我写的是:《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由钱玄同不判考卷所想到的》《权力下放与权力承接》《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些什么》《“理想学校”畅想曲》《只为了让孩子喜欢——校园建设刍议》。

再次关注学生问题,我写的是:《赶牛的启示——也谈混合式积分制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给每个孩子一个成为榜样的机会》《认领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咸菜和窝窝头”的尴尬》《教孩子学会面对——由11岁女孩因没交作业跳楼而引发的思考》。

重新做回教师,让我跨过了教师发展的高原期,也让我找回了曾经失去的快乐。我喜欢和学生一起看雪赏花,喜欢和他们一起读书写字;我喜欢跟年轻老师谈天说地,喜欢静静地坐在学校阅览室中读书品茶;我喜欢在周末爬山游玩,也喜欢在夜晚的灯光下读书写作……此时的我,为学生而教,为真正的教育而教。此时的写,为自己而写,为探索教育而写,也为快乐的工作和生活而写。一切随“心”所欲,回归本真。

人生如同一段美好的旅程,走过的都是风景,经历的都是财富。山还是那座山,只不过因为看山的人的学识、阅历、心境发生了改变,便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山变得富有魅力,看山的人也看得心旷神怡。与写同行,让我能时时捡拾人生的足迹,也让我活得更加率真,更加理性,更加快乐,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校长语文学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