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领航 振兴乡村

2023-07-04 18:04王志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才能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挖掘梳理乡村人文资源,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文中以澳头小渔村的嬗变为例剖析了曾是闭塞小渔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抓住机遇,早谋先动,因地制宜、古为今用,以艺术带新生,不断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拓宽新思路,着重挖掘“美食、美术、美声”等文化,奏响文旅融合曲,把澳头小镇打造成国际文艺范的特色小镇。

【关键词】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艺术;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082—03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那么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以翔安区打造澳头艺术小镇为例进行浅析。

翔安区地处厦门岛东部,是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2003年挂牌成立至今19个年头,辖区内有七个街道两个镇一个农场。2010年以前翔安区是厦门最偏远的地方,进岛要横跨同安、集美,坐趟公交简直就像在环岛远行。而翔安海底隧道的开通让长达2小时的车程缩短到15分钟,区位的优势日益凸显,良好的政策吸引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翔安,新会展中心、大嶝岛国际机场、地铁3号线4号线、翔安大桥等拔地而起,而像紧邻翔安隧道旁的金海街道澳头村欧厝村就率先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着重发展打造“美食、美术、美声”等文化特色,打造成具有国际文艺范的特色小镇。

一、社区抓机遇,奏响融合曲

澳头曾是有名的古渡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更是闽南的一个重要码头,200年前从中国驶向新加坡的第一艘木帆船就从这里出发。现如今在文化兴村的改革浪潮中正有力地推动这古老的渡口朝着新兴海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澳头片区总规划面积3.39平方公里,涵盖澳头社区及欧厝社区。近几年,澳头抓住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奏响融合发展三部曲。2013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实施。 2014年,澳头社区紧抓机遇,早谋先动。澳头从百年渔村侨乡,正在转型成为一个以海洋文旅为特色、海洋渔业为支撑、海洋高科技为引领的国际湾海社区。2020年,澳头社区被评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澳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被评为福建省“三星级休闲集镇”。

二、古厝巧变身,古为今用

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十分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区、镇及村两委通过实地地走访、摸排统计社区内古民居数,实现古民居全部由社区托管,根据古厝特色开展“共建共管”文创策划。整体在尊重和保留原有闽南古厝古韵的同时,又适当、有机地融入当代元素,将古厝修缮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再生和活化古厝的古今文脉关联。许多闲置甚至破损严重的古建筑。

(一)“蒋氏宗祠”巧变村史馆

澳头“向东厝”(蒋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澳头唯一向东的古大厝,占地面积379.5平方米。政府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将“向东厝”打造成“澳头村史馆+玄象生活美学馆”,以“水墨丹青绘村史”的形式绘就了澳头古代“十二景”和全景图,在馆内陈列古渡码头打捞起宋代瓷片等文物古迹和村史作品,常年對外开放,当代著名艺术家伊玄长期在此创作。另辟觉民学堂供村民及游客参观体验。2018年,澳头村史馆荣获“厦门市文化产业风云榜之年度创意空间奖”。

(二)“苏氏宗祠”巧变文学馆

苏氏宗祠建于清末,位于澳头社区上施里自然村,政府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路,将典型闽南古厝红砖民居“苏氏宗祠”改造成澳头文学馆,馆内保留古树穿堂而过,并把古厝中庭两侧的护厝变成阳光玻璃书房,村民可以随时到书房看书学习。澳头文学馆于2017年5月面向游客开放,并成功在文学馆内举办多场文艺活动。著名华侨文学家陈慧瑛曾在这里举办作品鉴赏会。

(三)“沙塘尾老宅”巧变闽侨文史馆

沙塘尾34号特色古厝老宅建于晚晴光绪年间,拥有百年历史。2015年在此创立澳头华侨联谊会,并设立“澳头闽侨失散亲人服务中心”为乡亲们排忧解难。2019年1月,古厝提升为澳头闽侨文史馆,紧抓澳头侨乡文化馆内陈列闽南华侨老照片、书信、家族历史等珍贵的史料文物,通过文物展示、影视等方式向人们展示澳头侨乡文化,引导人们对古厝的建筑风格、美学、人文历史变迁的思考。

(四)古厝修缮为特色海鲜馆

倡导“美食+古厝”经验做法,如社区内六合居、大厝宅等多家海鲜馆利用自家古厝民居做起了独具特色的“倌夫菜”,将海鲜文化与古厝文化相结合,吸引了游客驻足品味,同时也带动了海域退养后转产就业的热潮,现在餐饮类在原有海鲜基础上引进中高端中西餐厅、私房菜、咖啡、酒吧等形成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餐饮一条街,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促进业态良性发展促进当地夜经济。

三、艺术带新生,发展文旅创

(一)引进北欧艺术

2017年10月,在翔安区政府的支持下,原闲置的澳头小学摇身一变,成为“厦门艺术新地标”——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引入“北欧当代艺术中心”这一文创主体落户澳头,联接北欧,打造“特色小镇”国际特色。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将北欧风情与渔村文化相结合,带动澳头小镇成为具有国际文艺范的文创重镇。“定期展览+馆藏展示交替”模式吸引游客常来、爱来,更为小渔村带来了国际游客的驻足。

(二)引进国内著名画家

容美术馆原址为沃头边防派出所,经过修缮改造,引入中国著名国画家陈春勇入驻,并成功举办“海峡情·丹青缘”陈春勇和卢锡炯国画作品展,为澳头艺术小镇增添一抹亮色。

(三)引进宝凤纸艺馆

依托澳头特色艺术空间“三笔文化馆”,以展示李宝凤老师的剪纸作品及其团队的纸艺作品为核心,主要从事展览,研学及艺术体验。时代美学馆澳头分馆暨王大朋工作室,则以“艺术创造价值”为经营理念,依托澳头渔港特色小镇的百年古厝——乌石厝,重点打造集雕塑创作、艺术展览、茶艺体验、艺术品鉴、艺术授权、时尚跨界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四)创建超旷美术馆

超旷美术馆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以传统与现代风格相融合。主要划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其中室内部分主要为:艺术家工作室、展厅、艺术集市、多功能厅(含南音传习基地)、图书馆、海洋馆等几大功能区。超旷美术馆成为特色小镇的美术馆,会客厅、展示厅及当代艺术家陈文令的工作室。该美术馆常年免费对市民开放。由招商朗园公司统一管理依托艺术厦门运营管理超旷美术馆,打造常年书画、艺术品、文创产品展览及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主推澳头入驻艺术家的相关作品等。依托时代空间常年结合重大节点,举办永不落幕户外海边雕塑展,引流艺术家驻地计划开展研学创作活动。原有入驻空间要统筹制定各空间年活动计划,配合艺术片区各大节点活动,平时各自活动尽显特色,不断扩大影响力。集休闲旅游、艺术交流、文艺才能学习,主题教育、看书学习等功能为一体,2017年、2018年,澳头超旷美术馆连续两次荣膺“2018厦门市文化产业风云榜之年度创意空间奖。”

(五)创建渔港小镇客厅

目前已经完成11家文创企业的注册招商,为做大做强澳头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澳头海丝文化艺术区发展,已展开小镇艺术双创中心、艺术酒店、民宿产业“艺术乡舍”、南音主题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主要以艺术+文化、文创+美术+美食,融合整体艺术片区打造。立足传统、因地制宜,提炼出“三海一侨”文化特色。

四、“视、听、味”齐上,助乡村振兴

(一)丹青续缘国际情

没有乡村的文化繁荣。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曾经闭塞靠打鱼为生的澳头村,在翔安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正不断繁荣文化努力把家乡打造成振兴的国际社区,这个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2018年,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艺术气息的澳头渔港小镇,迎来了两岸名家联展画作,中青代画家陈春勇携手画家卢锡炯,展出了近百幅精品佳作。《海纳百川》《万里江山尽朝辉》《四海升平》……陈春勇的作品都是祖国山川河流全景,气势雄伟,洋溢着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卢锡炯的山水画更别具一格、他在中国传统的笔墨中。融入了西方的艺术理念,他画作的美景,有玉山、黄山、泰山、武夷山、西湖、华山等名胜,深深表达了一个画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向往及追求。

同年,四位国际艺术家携手进驻澳头,他们分别是瑞典籍华人王彤、丹麦艺术家拉尔斯·让,德国艺术家霍尔格·邦克,冰岛艺术家赫尔基·索格里斯。他们合作创作的大型壁画,作品描绘了澳头、欧厝当地的民俗文化与人文风格。在这里还展出了由丹麦威廉姆森美术馆提供的著名艺术家威廉姆森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家齐白石的二十件复制版画作也到了现场。

东西文化交流协奏曲还在延续,2019年“爛漫时光”。六一国际儿童艺术节也在这里举行,中外小朋友在澳头携手过节,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捷克、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超120个家庭的数百名中外孩子们,最小的不过两三岁,他们心手相连,同握一画笔、在横跨怀远湖的双清桥上,在六幅长100米,宽2.2米的油画布上,用他们童真的心,稚嫩的手、丰富多彩的颜料笔,在一张张画卷上描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色,这些画卷,不仅是澳头村振兴发展的写照,也是中外儿童深厚友谊的见证。

(二)海风习习歌声扬

海风吹,乐声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优美旋律是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发自内心情感的流露,不需要任何语言表达的,美好的音乐能够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2019年元旦,四名年轻的厦门籍音乐家漂洋过海回到了厦门,他们用音乐温暖故土,举行了“面朝大海·海之光”——2019澳头小镇新年音乐会,以“归乡”为主题为家乡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高雅的古典乐盛宴。

同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厦门国际海洋周,海洋文化嘉年华·澳头VISON文化季启动,永不落幕的海洋文化盛宴更是开启了澳头新视界。千年古乐的南音与西洋管弦乐的交响碰撞,渔村孩子和国际音乐大师们在这里同台奏唱,“槐声远扬”国际音乐节的活动更是古渡口的又一次惊艳世界的跨文化交流。

艺术悄悄地滋润着这片土地,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心灵。著名歌唱家王庆爽演唱的由厦门翔安著名作曲家王志鲲创作的原创歌曲《爱心飞翔》唱响了本次活动的一个主题,以爱为媒,助力“爱心厦门”建设,从北京飞来的八十多岁知名歌唱家杨洪基的压轴演唱《大海啊故乡》《我和我的祖国》等三首歌曲更是为爱放歌,“爱心飞翔”深入人心,振动全场。

本次艺术节特设的“悠悠乐扬”南音与民谣音乐会及“声动未来”爵士阿卡贝拉两场音乐,更是让来澳头的旅客能畅享耳福。

(三)美食荟萃味蕾行

打响美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由政府指导企业塔台乡村自发的美食文化节,是翔安区在地方乡村振兴探索上,又一个大胆的创新实践。

自翔安澳头“观福集”美食文化节开幕以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像潮水一样涌来,前来参加美食文化节的游客们,人手一碗热气腾腾的“蚝干粥”,游客们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澳头蚝干粥在2013年获得“厦门市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荣誉授牌。这种蚝干粥本是“皇宫御品”的养身粥,他们把这种古老的做法加以演变创新并传承下来,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出了四季养生粥,这种揉古法古味创新的蚝干粥已从澳头第一家店开始,遍布厦门的各个角落,在上海等其他城市先后打出了名气树立了品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鲜一直是澳头餐桌上的重头戏,澳头的“观福菜”也是闽南的知名美食之一,此次活动期间来自法国的米其林星级主厨LOURAICHAI GREGOR的美食与本地“观福菜”的融合——澳头本土海鲜食材加上国际化烹饪方式,及在地的小食佐餐,不仅让人尽享眼福,更是大饱口福,全新风味让人流连忘返。

为了让美食节永不落幕,翔安区、新店镇还与北京朗园文化共同合作,启动了“百家特色餐饮创客计划”,接下来将有千城万店,为翔安打造流传百年的美食品牌;将有千军万马,让翔安成为新的创业热土,实现从“渔村人”到“新创客”的华丽转身,从而全面促进产业发展。

总之,澳头小渔村的嬗变,只是翔安区在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后翔安区将乘着文化兴区这股强有力的东风,借助多资多彩的文化与产业相融的力量,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因地制宜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广西经济,2018(2).

作者简介:王志鲲(1978—),男,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副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俱乐部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厦门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