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篮球技能教学之所以会遭遇“内卷化”的困境,一方面与人们对技术和技能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与课堂上教学计划、方法和练习内容、密度、强度有关。为破解初中篮球技能教学“内卷化”,文章立足于“学、练、赛”角度,围绕技能发展的规律去开展课堂教学,提高篮球技能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开展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生的篮球技能;课堂多练、课后多赛,为学生提供篮球技能展示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初中篮球技能;内卷化;破解路径
作者简介:乔京帅(1989—),男,苏州高新区第五初级中学校。
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在研究文化发展模式时第一次提出“内卷化”这个概念,他认为“内卷化”是指一种文化模式达到某种最终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而只能在内部不断地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1]。“内卷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指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即有增长无发展。“内卷化”的特性主要反映出了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消极态势。“内卷化”理论的研究最初出现在农业领域,后来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如国内学者蓝希瑜、杜慧对赣南畲族传统教育蜕变的分析,朱永飞对武术“内卷化”的研究[2][3]。近几年,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然而,初中篮球运动技能的教学却陷入了“内卷化”的困境。这种“内卷化”是指,在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与学生运动能力为现实导向的体育教学面前,篮球运动技能教学的课堂构建和设计难以出现新的思路和突破。基于此,笔者就初中篮球技能教学“内卷化”的困境及破解路径展开论述。
一、初中篮球运动技能教学“内卷化”的表现形态
(一)新授课多,强化课少
篮球是初中生较为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拥有较强的竞技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篮球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是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在教授学生篮球技术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也没有重视强化教学。如果说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其入门,那么复习课便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关键所在。因此,从目前的初中生篮球技术掌握水平来看,强化初中学生的篮球技术是极为必要的。
(二)技术课多,技能课少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正确的技术是学生后期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十分注重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教授。然而,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篮球技术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篮球技能的应用。学生虽然学会了技术动作,但是缺乏在比赛中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这与“学会”教育理念不符,可能导致学生在篮球锻炼活动中浅尝辄止、草草了事的后果。
(三)技术动作教学多,理论战术实践少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部分體育教师只教授学生大量的技术动作,却并未告知学生这些技术动作的作用与意义,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比如各种传球技术的作用和特点,以及传球技术只有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实现。以突破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实际应用为例,如果教师加上2-3联防战术去讲解突破技术,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并运用好此项技术。总之,篮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篮球战术是发展学生篮球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以发展篮球技能为指导思想来开展篮球技术、战术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二、初中篮球运动技能教学“内卷化”的归因分析
(一)学生身心特点与机能发展的适应性
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爱户外活动,故而每年的班级篮球赛都会成为学校的热门活动。学生不仅喜欢篮球运动,也特别喜欢篮球课,他们爱学篮球技术,更想学高深的篮球技术,比如,帅气的跳起投篮技术等。虽然学生对深层次的篮球技术有着浓厚兴趣,但是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规律难以支撑他们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对此,体育教师需重视篮球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适配程度,选择那些与学生发展能力相符的技术技能进行授课。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安全,又能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篮球技术和技能的偏差
篮球教学内容主要以篮球技术教学为主,其中以进攻技术教学为主,主要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认为只要学会了运球和投篮技术就可以参与比赛了,殊不知这种“学会”是远远不够的。运动技能是指运动技能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熟练掌握的一种程序化操作状态,不是简单的“会”,而是需要达成一种“能”的操作状态[4]。因而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需纠正学生的学习理念,向学生普及“能”的技能水平,使学生不断强化技术学习,进而掌握并熟练运用正确的篮球技能。
(三)篮球技能课的价值指向不明确
教学计划和教案是保证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主阵地,篮球课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渠道。一节好的篮球技能课,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技术或者展现技能,而应该做到在技术学习和技能运用后,学生能够更加乐于、敢于参与到篮球学习和锻炼中去。然而,在现实的篮球技能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更多地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诉求,比如只关注学生能否完成好这项技术动作,忽略了学习这项技术动作带给学生的积极情感。
(四)缺乏篮球技能展示的运动环境
篮球技术的学习是篮球技能展示的前提,但是如果没有充足的篮球比赛机会,学生是很难实现从技术到技能的转化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比赛较少,班级联赛基本是一学年一次。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难以得到营造。有些热爱打篮球的学生往往迫于学习压力,不能够畅快地进行篮球活动,其篮球技术达不到熟练程度,更不用说掌握篮球技能了。同时,除了学校有进行篮球比赛的场地,学生所在的社区等往往缺乏运动场地,导致学生缺乏篮球技能展示的运动环境。
三、初中篮球运动技能教学“去内卷化”的路径分析
(一)立足体育育人,技能育人为基础
育人为先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立足点,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学科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责任,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主要阵地。一节好的篮球课,应该能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技能有所发展,内心收获愉悦等。篮球技能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技术动作,还要让学生实现情感上的提升,进而达到体育育人、技能育人的目的,培育身体素质过硬、自信、拥有坚毅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立足“学、练、赛”,强调技能教学
立足于“学、练、赛”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能够实现篮球技术学习到篮球技能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学与练。以“学、练”为前提,教师应该在篮球课上教授学生一定的认知方法,让学生快速、正确地建立篮球技术概念,然后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术,通过层层深入的游戏、训练和比赛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会”不应该仅仅出现在新授课中,也应该出现在复习课中。“练”是使学生学会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提高练习密度、强度,开展篮球训练课或小比赛课,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谨记“学、练、赛”。
此外,教师还要兼顾所有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与篮球水平展开分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实效性。针对那些篮球技术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篮球比赛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那些篮球技术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开展强化训练,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篮球技术;针对那些篮球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他们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帮助其稳固基础,继而再学习新的篮球技术。
(三)实践课与理论课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在开展篮球技能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开展篮球技能的理论课。俗语说,“打好篮球是要靠脑子的”,这句话是说打好篮球不仅仅要有充足的篮球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篮球比赛经历。篮球知识包含体能、战术的实践内容,也包含篮球规则。在篮球技能教学过程中,规则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有规则意识才可以更顺利地开展比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能够在比赛中遵守规则,体会体育精神。教师还要重视实践课的开展,比如,在教学篮球的区域联防战术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开展实践演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区域联防战术。
(四)开展技能大单元教学课堂,实现技术到技能的转变
以大单元教学视角入手,指向“完整体验”,上好单元技术课,深入“学、练”,强化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而使其转变为熟练的技能;指向“体魄强健”,上好单元体能课,篮球运动的学习要强调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相结合,提高比赛时运用技术的自动化,为技能展示打下体能基础;指向“拓展应用”,上好单元运用课,每节课应该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比赛或开展班级内部教学赛、校内对抗赛等,创设技能展示环境[5]。
以大单元教学视角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体育技术发展规律来科学、合理地规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篮球传接球时,教师要基于技能发展的真实情境来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如教师可以提问:“运球时被紧逼防守怎么办?”有的学生回答:“可以同伴之间传接球配合。”教师再接着引导:“传接球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进攻得分。”由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在课堂中实现传接球的教学。接着,教师可以结合比赛情境设计运、传、投球技术体验的篮球专项体能课,让学生进行实践,进一步实现学生固化技术到灵活技能的转化。
结合篮球大单元的教学理念,要以锻炼学生体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为基础,在课堂中采用新颖的、接近比赛的练习方法为途径,实现学生技术在比赛中向技能的转化,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锻炼、养成体育习惯的目的。
(五)学校、社区多方积极提供技能展示平台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和技能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展示技能的机会。“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得到有力的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学、练”,给予学生更多练习篮球技能的机会,从而强化学生课堂中学到的技术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篮球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应以练习为主,开展好社团篮球赛,以赛代练,发展学生技能。在学生放学后,学校也应该积极提供篮球器材和场地等,让爱打篮球的学生能够尽情地进行篮球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身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社区建设篮球锻炼场地,让学生在假期也能够有场地进行篮球运动。学校、社区等凝聚合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篮球运动,使学生真正地爱上篮球、爱上比赛、爱上体育!
结语
综上所述,为破解初中篮球技能教学“内卷化”困境,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练、赛”角度,围绕技能发展的規律去开展课堂教学,提高篮球技能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开展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生的篮球技能;课堂多练、课后多赛,为学生提供篮球技能展示的良好环境,由此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收获积极情感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计亚萍.“内卷化”理论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8-49.
[2]蓝希瑜,杜慧.赣南畲族传统教育颓变的原因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4):60-62.
[3]朱永飞.武术“内卷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2):85-87.
[4]徐政权. 苏州市初中学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6.
[5]盛晓虎.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小足球与游戏单元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22,42(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