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王闽 郝世绵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分析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培训实践教学队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制定实践考核方法四项措施,完善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为提高培养财务人才质量提供质量保障。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必须面向区域经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具有应用性较强特点,通过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将为提高培养财务人才质量提供保障。
一、當前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现状
应用型高校应培养实践能力强的社会急需人才,有必要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并进一步理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以便开展相应体系制定与执行。
(一)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意识薄弱
实践环节基本上是安排在学期末集中开展,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标准体系,理论课老师基本上是把课堂内容搬到实验室,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强,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体系需要校企共同开展工作,这无疑将增加教师和学校的工作难度,其将选择规避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导致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主动意识薄弱。
(二)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分组或分批进行,占用更多指导老师和实训设备器材,无疑将加大了投入经费。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基数大,而企业考虑到实践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接收大量实习生。地方应用型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还要维持日常巨额开支,尤其在重工轻文的教育现实状况下,难以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投入足额经费,形成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投入不足的局面[1]。
(三)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标准难以量化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编制滞后带来考核面临实际难题,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实践较多是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学生实践结果基本一致,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没有体现差异性,其缘由是实践活动确实存在复杂性,实践过程不易清晰描述,难以量化跟踪实践活动的全流程[2]。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分析能力不能有效考核,不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真实动手思考能力。
二、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意义
通过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实操技能得到提升,企业需求与专业教学有效衔接,充实校企合作内容,为企业与高校储备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一)提升教师的理论实践融合水平
现有的招聘体制较少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更多倾向于直接从高校引进刚毕业的硕(博)士毕业生,高校对新进教师设有岗前培训的环节,但岗前培训很少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要求,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掌握,基本上形成以理论型为主的教师队伍[3],而地方普通高校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而非研究型人才的塑造。在理论教学中难以对理论展开实践空间的拓展,无疑将降低教学效果,以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原理”为例,理论型教师只能讲解资金的终值、现值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价值最大化目标等基本理论内容,而对于企业实际面临的企业价值目标与时间价值的协调无法现身说法。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充实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课本知识才能真正与企业融合,提升教师的财务管理理论实践融合水平。
(二)丰富教学环节的改革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滞后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却没有深入开展,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与职业发展。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丰富教学环节的改革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把专业学习与岗位发展有效衔接[4]。通过校企协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改变了以往仅对教学大纲单一调整教学学时比例的改革方式,通过对实践环节的内容扩展来充实教学环节的改革内容。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使财务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专业知识,把学生从被动的理论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效果[5]。
(三)衔接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财务机器人在降低人力资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显著,把财务人员从繁重低价值的简单重复活动中解放,极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财务系统操作、执行记账、报告生成等基础性工作占用时间,实现了交易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比较等自动化处理,基层财务人员的社会需求将显著减少[6]。通过对财务机器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出数据隐含的信息,为计划预测、投资分析、内部控制等提供支持,这需要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积淀作为基础。财务机器人时代需要懂财务知识、了解行业状况、熟谙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协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使学生通过了解熟悉诸如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分析预警等实际财务活动,打通职业理论到实践、书本到企业、知识到技能的“最后一公里”,将提高财务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学习的职业导向。
(四)为企业储备专业人才
人才竞争是企业间竞争的根源,为企业持续输入优质人才是高校专业培养的目标。通过校企协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专业与行业、教师与高管、课程与岗位、教室与处室的五个融合[7],一方面,企业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活动,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提高了学生的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企业的沟通,真正发现企业实际财务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修订进入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并开展针对性的实训,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财务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校企合作将为企业输送优秀的财务储备人员,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是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三、校企协同构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路径
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是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从实践教学内容、实施教学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建设,统筹规划与科学实施,确保实践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开展。
(一)调整实践教学课程
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力量的限制,对学生的理论投入较多资源,缺乏实操能力的培训,导致教学活动基本在教室完成,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必然不利学生的职业发展[8]。通过校企协同构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调整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改变学生的实践成绩判定仅参考实验室模拟报告的单一方式,让学生走出实验室和教室,走进企业财务处,调整后的实践教学课程能使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融入财务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加强财务专业的理论学习与财务岗位的对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财务岗位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财务专业素养。高校改变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增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使应用型高校真正发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能,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良好形象。
(二)培训实践教学队伍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均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应加强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建设,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的青年教师,应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汲取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锻炼财务活动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虽然高校基本上都有“双师型”认证环节,但后期继续教育没有完全跟上,专业教师应定期到企业参与财务实践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激励。通过切实参与企业财务实践,促使教师掌握行业发展趋势,熟悉财务共享中心运作流程,操作财务机器人开展工作,形成专业理論扎实和实践能力丰富的教学队伍。学校与企业应积极合作,学校安排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也可以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践指导,企业优先录用参与财务实践的学生,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引入社会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对教学基地投入水平,允许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相关活动,譬如企业聘请高校教师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高校聘请企业优秀实务工作者担任实践指导老师[9]。一方面,学生走进企业,企业财务活动的填制凭证、账簿登记、税务申报、报表生成等财务活动由校外老师培训,让学生接触企业财务真实业务,体验工作实务。另一方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通过冠名班建立实践工作站或工作室,企业员工将企业文化、财务理念、职业规范、操作规程等引入教学。通过“校中企、企中校”形式的校企深度融合[10],共同搭建实训、见习、实习平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制定实践考核方法
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是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由学校专家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委员会,依托专业委员会对实践教学计划、方案、基地运行等进行检查与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考核。遵循学生对职业认知规律,规范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性管理,采取现场实践操作、实践认知报告、财务方案设计等多形式考核,对学生专业技能科学系统培养。另一方面,对指导老师的实践活动考核。加强包括校内与校外指导老师的考核,通过学生评教与教师评价、校内老师与企业导师互评、专业委员会专项评价等方式,发现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切实通过促进学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通过分析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面临的现实难题,由校企协同共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整合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打造设施完善与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财务管理专业服务数字经济提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付佳佳,胥民尧,郭勇.“互联网+”背景下具有协同育人特色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03):107111.
[2]钟爱军,邹丹,张湾.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22(07):166170.
[3]严丹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8(2):117118.
[4]祝木田,刘哲.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2):98102.
[5]檀文君,吴明明,吴芳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2):124125.
[6]杨树元,刘芳,樊舒.地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21(24):154158.
[7]杨洁,何燕子.校企协同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1):107111.
[8]梅琳.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8):8386.
[9]赵春清,李晓东,郝伟斌.基于“管工结合”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郑州航院商学院会计学类专业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6366.
[10]刘红军,张英彦.校企深度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6366.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OPST理念的‘思专创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与实践”(2021050049);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级财务管理》”(2020szsfkc0327)、“一流专业引领下《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2021jyxm0315)、“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财务管理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2021jyxm0317);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一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Xj2021006)、“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一流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Xj2022019)、财务管理一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821762)
作者简介:杨萍(1978— ),女,河南临颍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数字化建设;王闽(1976— ),男,安徽宿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专业优化研究;郝世绵(1976— ),女,安徽寿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