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将为我国造船业注入澎湃动力

2023-07-02 00:49吕龙德熊莹
广东造船 2023年2期
关键词:造船业造船

吕龙德 熊莹

风和日暖万物长,喜看中华展宏图。2023年3月4~1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我国未来挚画了发展蓝图,也为我国造船业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系列利好。这对于疫情基本结束的当下,无疑是迎来了又一喜讯。业界对此很受鼓舞,认为这些新举措将进一步推动造船业快速发展,如“完善稅费优惠政策”、“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都是机遇和动力。面对新局面,我国造船业应该紧跟形势,认真落实国家战略,乘借政策东风大步迈向新台阶,为实现造船强国目标奋发图强。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助力船企卸重减压

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减弱、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助力企业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近5年我国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又起到了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效果。其中,去年增值税抵退税就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实践证明,减税降费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培育新动能。三是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正是基于这些年的经验和成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的预期目标: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由此可见,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将从规模的广度转向效率效果的深度。

两会结束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迅速作出部署,决定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将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所得税政策、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让企业多减一些负担,增添更大发展动力。可以预测,今后的减税降费或会聚集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增强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性针对性,也就是分类采取延续、优化、调整、加强等举措,防止出现政策断档或急转弯。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体现重点导向,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大力度降低企业长期成本。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综合成本负担依然较大,未来必定会通过税费支持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的长期成本,比如降低企业研发风险与成本、加大长周期资金扶持等,提升企业中长期发展信心。

具体到造船业,税费延续优化政策更是令人振奋。作为劳动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船舶行业建造周期长,实行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原材料采购占用资金大,减税降费对船企的生产经营及科研创新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就拿前几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率调整为例,由于原材料数量庞大,加之多适用高档税率,所以增值税率看起来只是降低3个百分点,但船企从中节省了很大一笔成本,为摆脱困难和加快转型升级获得了真金白银。纵观今年税费政策走向,不管是实施减税降费精准性针对性,还是加大降低力度,造船业都是重要对象之一,获得的好处不言而喻。近年,国际航运市场趋好,造船市场持续回暖,众多船企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经营效益实现增长。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之后,我国造船业更是迎来了难得的有利形势,但也要看到当前的航运需求并不稳定,特别是外贸市场波动较大,下滑趋势明显。这从今年的造船势头放缓可管中窥豹:1~3月全球新签订单266 艘14426383载重吨,分别同比下降57.71%和45.81%。随着市场转弱,船企接单和盈利难度将加大,原有的良好局面或重新变得恶劣。这种情况下,国家进一步完善税费优化政策正当其时。从短期看,此举有利于切实减轻船企的成本和负担,降低和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而提升船企盈利能力、应变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从长远来看,新的减税降费措施有助于完善我国船舶行业产业链,助推船企增加投资、稳增长、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有利于我国船舶行业进行全球布局,推动更多国际一流船企不断涌现。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造船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永恒话题。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科技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5年来,我国努力推进科技自强自立,在两个方面凸显了很大进步:一是增强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包括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二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取得进展主要有: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发展“互联网+”,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等。经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实现了大幅提升。同样,我国造船业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和配套设备自主研发,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船企和先进船型,整体造船水平今非昔比。去年,我国成为了全球拥有GTT许可建造全尺寸LNG运输船资质最多船厂的国家,交付了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全球首艘甲醇动力油船、全球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全球最大火车滚装船等,并成功研制了一批锂电池船、氢燃料电池船等新能源船舶。国产船配产品研制水平和装船率不断提高,完工交付了全球首台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主机,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国产薄膜型LNG船罐专用不锈钢通过专利公司认证。此外,造船效率明显提升,一批智能船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涌现。今年我国造船水平再上新台阶,仅第一季度就交付了全球首艘大容量电池混动双头豪华客滚船、标箱数高达24116TEU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和全球首艘配备气层减阻系统的油船等高端船舶,首制大型邮轮已完成减摇鳍设备码头系泊试验,朝着年底交船的目标越来越近。

但是,我国与世界造船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不管是造船模式和效率,还是核心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都落后他人。我国造船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追赶甚至超越造船强国,就必须不遗余力加快科技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预期目标,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些部署既彰显了国家聚焦科技自强自立的决心,又为我国造船业新一轮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这次科学技术部重组就是一个重大信号,通过新设立中央科技委员会、向多部门分散职责的“加减法”,科技部的地位更高了,“一盘棋”统筹协作能力更强了,落实举国体制攻关重点技术的途径也更宽了。

造船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也是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和行业地位显而易见。新时期科技政策必将推动我国造船技术及科研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我国造船业应紧紧抓住“牛鼻子”提高科研创新水平:首先,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解决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只有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近年,我国船舶工业研发强度虽然持续提升,但基础研究的投入总体显得不足,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乃至与国家重点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基础材料研究为例,科研经费较低的结果就是我国船舶行业基础材料应用水平偏低,很多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我国建造LNG运输船储罐使用的殷瓦钢和焊接材料等关键材料就需进口。这就要求国内造船业必须重视并静下心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我国造船业整体处于单点科技创新,还没有真正实现系统性创新。因此,造船行业应该提升内部协作效率,可通过成立创新联盟(中心)或创新平台等形成合力攻克大型关键研发项目开发和重点技术难题。船企也应提高站位,集中精力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创新,力争达到“精准创新、速度创新、效益创新、质量创新、综合创新”。第三,顺应数字化潮流,推进造船数字技术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放到了重要位置。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清晰地指明了数字中国的建设方向和路径。在国家政策倾力支持下,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国已建成超过234万个5G基站,正在加快6G研发。这种背景下,我国数字造船的舞台更宽广了,条件更充分了。发展数字技术过程中,船企最需要抓住的重点是智能造船和研发智能船舶。我国造船业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短板也明显,有待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最后,培育创新文化,落实国家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科研积极性。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核心要素,造船行业不仅要吸引和培养人才,更要使用好人才。船企既要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又要加强企业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让科研“松绑”、经费使用和科研积极性释放最大能量。

绿色造船是造船业的未来方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绿色低碳提出了更高要求,造船绿色化不仅是适应国际海事规则的需要,也是满足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船企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绿色造船蓬勃发展,仅今年就出现不少亮点,如中国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联合高校和船检机构成立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华南地区,广船国际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成绩是可喜的,但我国船企仍需努力,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绿色设备和工艺更新迭代,在绿色船舶建造领域赢得领先优势。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弥补国外市场下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几年来,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全球性疫情冲击,我国采取扩大消费、有效投资、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帮扶旅游业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发展海洋经济等办法,大力拉动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有效提振了国内市场,抵御了全球经济下滑,为渡过三年疫情提供了坚实支撑。其中,有效投资贡献至关重要,去年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尽管这样,国内外经济衰退和市场仍然低迷已是当前不争事实。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国外需求下行,外贸订单减少,影响我国出口创收和劳动就业,直接拖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极大影响,民众收入锐减,虽然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但背后是信心不振导致的消费疲软。

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继续扩大内需既重要且必要。正是这样,《政府工作报告》把扩大内需上升到新的高度,特别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两会过后,在赋予新内涵的内循环战略推动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密集落地,民众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消费活力喷薄而出。未来,围绕扩大内需和优先消费的总基调,必将出台更多强有力措施促进内循环更快更好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数很厚实,特别重要的是我国制度优势显著。下步要重点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和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发表于《求是》的文章中也提出,要通过多渠道扩大消费、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来实现国内需求增量,要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来加快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政策对充满变数、起伏不定的造船业无异于雪中送炭。

纵观疫情肆虐的前一年多,国际船市极度萧条,造船订单断崖式减少,行业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在国家实施内循环战略带动内需发展的有利形势下,我国很多船企积极把握和挖掘国内造船需求,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上风电和深海养殖装备等机会,较好地顶住了突然而来的市场寒冬。我国造船业能取得如此效果,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谋划。广东省近年发展海洋经济助推造船业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大陆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在珠江口东岸,深圳正在建设首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艘10万吨级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在粤东饶平县,启动建设岸上花鲈良种场;在粤西湛江,205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2个半潜式桁架智能养殖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在南海之滨阳西,全国海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正散发着迷人魅力。渔歌四起,借助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方略,一个“海上新广东”正在崛起。海洋经济带动了养殖装备需求,也刺激了造船市场,从而为广东船企创造大量订单。到了2021年下半年,全球集运市场暴涨,集装箱船订单火爆;2022年,大型LNG运输船市场一片繁荣,一跃成为造船市场主角。由于我国造船业在艰难时期实现了生存发展,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国际市场好转即快速投入正常生产经营,为抢夺海外市场赢得了先机。

在全球经济没有根本性复苏的前提下,前两年的船市反弹并非真正意义的复苏,其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不牢固。这从今年首季新接订单量明显减少也可看出端倪,未来疲势或会延续。外贸市场不景气,只能国内需求弥补。这时候,国家推出更坚决、更完善和更全面的扩内需举措,我国造船业将从中收获更多订单,确保企业正常运转,而且更重要的是输送了信心和底气。另外,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包括之前来自生产施工、市场营销、完工交船、供应链畅通等环节的障碍得到消除,船企生产经营效率大幅提高,正是需要更多业务量大干快上的时候。由此可见,国内造船需求的及时补充是多么的重要!因此,面对外需下降,我国造船业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既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出口订单,又要紧跟国家步伐,认真落实内循环政策,主动布局谋划,密切关注、研究和跟进有关项目和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建设,在国内舞台大展身手,从内需提振中寻找增长点。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有利于国有和民营船企做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着墨很多,明确提出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求是》发表文章强调:“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李强总理也在答中外记者时指出,“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这表明了国家推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决心,而新部署必将为国企和民企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其兴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成败。正是这样,我国一直把国企改革作为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如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供给侧改革、混改和重组兼并等,近年更是出台了触及面更深更广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三年来,这一行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收到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首先,制度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加快监管理念、重点、方式、导向等全方位转变,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三化”监管优势更加彰显。其次,重点问题攻坚突破,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首次实现,国有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一批老国企焕发新生机,一批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最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任务基本完成,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清退任务加快落地。同样,在《方案》和国资委有关具体措施的推动下,我国造船业率先垂范,努力推动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兼并重组和混改步伐。许多船企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主动对标先进找差距补漏缺,积极开展“创优做强”活动,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了耀眼成绩,如中国船舶集团坚决落实三年行动举措,有力抵御了疫情冲击,并抓住市场回暖机遇实现生产经营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打造世界一流集团道路上突飞猛进。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提升科技创新力、提高安全支撑力等中心展开,而打造现代新国企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我国将开展以下三项改革:一是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三是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这对国有船企无疑是触及灵魂的改革,必将促进其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效率意识和内在活力等产生全新变化,为建设结构合理、权责清晰、管理规范、机制灵活、经营良好和竞争力强、符合市场化的新型国有船企创造积极条件。广大国有船企只要融入国家政策,严格落实要求,就一定会在新一轮提升行动中大有作为,展现强大生命力。

民企在民营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一贯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李强总理也表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會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我国将在新起点上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这些部署和阐述不亚于为民企输送定心丸,也为从近年市场回暖中緩过劲来的民营船企传递信心和动力。可以看出,今年两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用意就是要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近期,海南、辽宁、吉林、河北、浙江和江苏等地陆续召开会议部署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就是要推动和振兴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随着时间推移,未来出台更多具体政策精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势所必然。这将为民营船企创造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助力民营船企破解融资困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强大能量。民营船企将迎来发展春天,跨进百花齐放的好时代。

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为造船出口拓宽道路

我国造船市场主要在国外,如去年船舶产品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占比达89.1%。今年以来,虽然外贸市场回落,国际造船订单减少,但海外市场仍然是我国造船业争夺的重点市场。近年来,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推动了进出口稳中提质,有效利用了外资,推进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国造船业积极用好开放战略,借力政策驱动,主动接轨国际市场开展全面合作,努力争取更多出口订单,设计建造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明显提升,世界造船大国地位愈加巩固。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拓展和深入,包括肯尼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因此面貌一新。面对这个举世瞩目的创举,我国众多船企自觉“走出去”和“引进来”,获得了丰盛的“沿带沿路”订单。

但是,我国造船业应该意识到:全球经济基本面仍没好转,造船市场全面复苏依然是未知数,重蹈低迷完全有可能,今年以来造船订单锐减就是一个佐证。加之当前中日韩竞争更趋激烈,船企外部生存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善。在这种形势下,两会重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为增强我国造船国外接单能力送来了“及时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必定是深刻的,不但有利于塑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而且帮助我国船企铺设更加宽广的外贸出口之路,推动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整体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部署只是推动未来升级政策深入实施的一个序幕,而国家领导人不断释放的决心和信心更是催人奋进。譬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李强总理也指出,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不管外部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今年,我们还会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欢迎朋友们来投资兴业。在这种氛围和形势下,我国一定会立足开放新基调,不断总结以往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举措,出台更多前瞻性、针对性和适合性俱强的具体措施,推动战略落地效率高效果大。我国造船业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机会,增强政策阅读能力和把握能力,提升生产管理和科研水平,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在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中实现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春光融融百花开,争奇斗艳正当时。今年两会传递的多重利好,就像当春乃发生的和风细雨,带给各行各业以希望和力量。站在新的起点,我国造船业只要永葆壮志豪情,深刻领会政策精髓,主动响应国家部署,以实干精神顽强逐梦,就一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国际一流行列,在世界造船之林展现出类拔萃的魅力!

猜你喜欢
造船业造船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俄罗斯将斥资2亿美元刺激造船业
清前中期温州造船业
喜科为艰难时期的造船业引入维护绩效指标并开展维护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