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国健,林 楠,陈 阳,彭 铮,张玲莉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整形美容外科,福建 福州,350100)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因皮脂腺导管发生堵塞,分泌物淤积滞留,腺体逐渐膨大而形成。囊内容物为白色粉膏状的皮脂和破碎的皮脂细胞,如豆腐渣样物,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皮脂腺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发病,大小不等,小的如米粒,大的如鸡蛋,生长缓慢且不可自愈。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切除完整囊壁为治疗标准,但这面临着遗留较长线性瘢痕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面部的皮脂腺囊肿,对外观影响最突出,美容要求较高。回顾48例采用打孔法治疗面部单纯性皮脂腺囊肿的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8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面部单纯性皮脂腺囊肿患者48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6~72岁。病程3个月~20年,囊肿直径0.5~2.0cm。入选标准:面部皮脂腺囊肿无感染史,囊肿与基底无粘连可推动;有手术治疗指征;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月经期妇女;瘢痕体质者。
术前确定皮脂腺囊肿开口位置,没有明显开口者可通过推压周围皮肤确定皮脂腺囊肿与皮肤粘连位置,其中心位置常是皮肤最薄处作为打孔点并标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于囊肿边缘以外正常皮肤进针,对囊壁周围行充分肿胀麻醉(5.0%盐酸利多卡因5ml:肾上腺素注射液=1:10 0000加入5ml9%NaCl注射液)。取20ml注射器针头于皮脂腺囊肿开口或术前标记点与皮纹方向垂直刺透至囊腔,用大头针帽端或尖端对折的注射器针头伸入囊腔充分搅拌内容物,通过反复挤压囊壁周围组织使皮脂腺囊肿内容物及囊壁依次排出。依次予以碘伏、生理盐水冲洗创腔,6-0普里灵线缝合皮肤开口1针或不缝合,局部加压包扎。
予消肿、止痛及其它对症治疗,必要时抗感染治疗,定期换药,1周后拆线,清淡饮食,忌抽烟饮酒。
入组患者皮肤开口均I期愈合,,电话或微信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且不留瘢痕,其中28例获得门诊随访,未见明显瘢痕,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
患者,刘某,男,68岁,以"发现右面颊部肿物10年余"为主诉入院。查体;神清,右面颊部见一皮下肿物,局部隆起,大小约1.8cm×1.8cm×1.0cm,表面皮肤完整,未见明显局部凹陷,中部皮肤与肿物粘连,皮肤温度正常,肿物表面皮肤、皮下组织薄,无触压痛,未触及波动感,肿物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活动可。结合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右面颊部单纯性皮脂腺囊肿。按以上打孔法治疗,术后2个月门诊随访局部平坦,皮肤开口无痕迹,继续门诊随访半年,无复发。(详见图1)
图1 患者男,68 岁,右侧面颊部肿物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内含似豆腐渣样皮脂的浅层肿物[1]。其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脂腺开口阻塞,腺体产生的皮脂在由扁平皮脂细胞构成的囊壁内蓄积逐渐增大后,向皮肤表面突起或疏松皮下组织突入而形成。皮脂腺囊肿人群发病率为7%[2],好发于头面、颈、背部,以头面部最多见,常常单发。肿物呈现圆形,生长缓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表面光滑,可推动;皮脂腺的开口可见一针尖样黑灰色物质,可从此挤出白色或灰黑色豆腐渣样内容物。囊肿在外力下破裂后因内容物的排出而暂时消退,但因囊壁仍旧存在而极易复发。高频彩色超声为皮脂腺囊肿常用的辅助检查,其典型表现为皮下囊壁清晰的囊肿回声,内容物表现为密集点状低回声,CDFI显示囊肿内部无血流信号,且探头加压时囊肿形态可发生改变,因感染时囊肿及周围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囊肿周围可能会出现血流信号[3]。
皮脂腺囊肿的一线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囊壁及囊内容物[4],但传统的梭形切口切除法,存在手术瘢痕明显的问题,特别是颜面部的位置给患者的容貌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皮损发生于面颈部的患者,近来一些学者采用了微创治疗的方式。比如2~5mm的小切口囊肿切除,一般我们需要进行皮下分离,然后皮下缝合关闭无效腔,这样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切口太小的话就很难进行皮下分离缝合,就需要延长切口,这样和梭形切口的结果一样。有学者针对面颊部的皮脂腺囊肿采用经口内开口切除法[5],这样可以保障皮肤表面不留手术痕迹,但存在手术范围局限,适用性少且患者舒适度低的问题;也有学者将小切口治疗方式进行改良,如开一个小口将囊内容物挤出后在腔内注射无水酒精[6]、聚桂醇[7]或α-糜蛋白酶[8]等灌注治疗,就可以取代皮下缝合来封闭空腔,但会存在开口过小囊壁很难完全取出或破坏导致术后复发的可能,也存在增加局部损伤、对药物过敏的风险,同时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还有学者通过CO2激光[9,10]或电离子[11]打孔的方式行囊肿清除术,就不存在切口瘢痕的问题,对面颈部小囊肿来说是最好的美容治疗方法,但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对于粘连性囊肿,就很难将囊壁彻底清除,造成复发,并且激光后存在的皮肤缺损相对手术缝合恢复的更慢[12]。
虽然皮脂腺囊肿是良性肿瘤且多数无自觉症状但也有癌变可能,可成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13]发生率为2.2%~4.0%[14,15]。因此,对于直径较大的皮脂腺囊肿临床建议可早期摘除,一方面减少后期发生感染,另一方面也可杜绝癌变概率[16]。根据皮脂腺囊肿的病史、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性皮脂腺囊肿、粘连性皮脂腺囊肿和感染性皮脂腺囊肿[17]。不同状态的皮脂腺囊肿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直径大于2.0cm的单纯性皮脂腺囊肿,与周围组织分离后由于其囊壁的组织量较大,很难从针孔大小的开口挤出,故因采用小切口微创摘除术。对于直径大于3.5cm的皮脂腺囊肿,病程通常较长,囊肿表面的皮肤被扩张的较明显,囊肿切除后皮肤较难缩回到平整状态,此时应用小切口微创摘除术的方法术后美容效果不佳,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较大的切口去除多余的皮肤。对于粘连性皮脂腺囊肿即曾经有感染病史,囊肿的皮下活动度相对较差,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需应用小切口微创摘除术才能完全摘除囊壁。对于感染期的皮脂腺囊肿,应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进一步采取根治性的措施,若直接进行手术治疗会造成感染扩散、术后复发和切口瘢痕增生的问题。
本组48例病例均为直径小于2.0cm的单纯性皮脂腺囊肿,由于单纯性皮脂腺囊肿囊壁较厚、质韧,与周围组织几乎无融合交错,两者间仅为少量疏松组织,存在潜在解剖腔隙,且面部皮肤弹性好,皮下组织较疏松,囊肿取出后周围正常组织收缩复位使腔隙很快缩小,加压包扎后能够达到平整的美容效果。因此我们将足量的肿胀液注于囊壁与周围组织潜在的腔隙使囊壁充分解剖水分离,再于皮脂腺囊肿开口或术前标记处打孔后将内容物及囊壁依次取出,48例患者均治愈,这与采用微小切口法[18-20]治疗皮脂腺囊肿取得的术后效果是一致的。
通过本组病例我们发现为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增加患者满意度,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应证选择:该术式适用于单纯性皮脂腺囊肿,且直径需小于2cm,否则术后局部常呈不同程度凹陷;②皮脂腺囊肿近开口处粘连的囊壁与皮肤常需更充分的水分离,同时常需辅以精细器械钝、锐性分离,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③需特别注意肿胀麻醉过程避免损伤囊壁,否则之后的挤压可能使裂口增大甚至撕裂囊壁而增加手术难度,术中也无法判断囊壁是否清除彻底,增加术后复发风险;④取出的囊壁需检查其完整性,确保囊壁完整摘除;⑤术后适当加压包扎促进创腔愈合,有效防止创腔积血、积液甚至感染可能。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打孔法与传统梭形手术比较具有彻底清除内容物,完整摘除囊壁,获得永久性治愈的优势。与其它微创法比较避免了术后复发可能。因此打孔法治疗皮脂腺囊肿存在开口小,恢复快,术后不留瘢痕,外观平整且不易复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