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琦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的智能化生产、数码技术以及机械绣花机的运作日趋成熟,传统的手工刺绣由于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费力等原因被部分取代,服装设计与生产步入了计算机图案设计和生产制作的阶段。本文从传统手工刺绣、机械刺绣、电脑刺绣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介绍,简述中国传统刺绣的设计理念、分析近百年机械刺绣、电脑刺绣的特点与优势,并通过搜集、归纳、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电脑刺绣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总结概述电脑刺绣在当今服装设计中的特点优势、应用方法与应用原则,最终简单预测电脑刺绣在服装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脑刺绣手工刺绣机械刺绣图案设计创新方法
一、引占
传统手工刺绣是中国男耕女织社会背景下的手工业表现形式,应用范围很广且装饰性强,在中国王室贵族和民间用品中被大量使用。工业化的发展使大规模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生的电脑刺绣解决了手工刺绣费时费力的缺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生产时间,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传统刺绣服装其丰富色彩、精美表现、多变针法,远超过现代电脑刺绣的效果,在高端产品中占居主要位置。现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需要研究和推动电脑刺绣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扩大电脑刺绣的使用范围,这对发展传统的刺绣艺术、适应现代生产模式具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刺绣技术发展的简史概括其发展过程,整理分析电脑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分析总结电脑刺绣的特点特征、方式方法以及其对于现代生产的意义,简要推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刺绣的产生与发肤
世界各国传统刺绣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但运用的材质和针法却不同。西方传统刺绣从中世纪服装装饰开始发展,到18世纪洛可可时期奢华到极致,中国传统刺绣起源较早并为王权地位的象征流传至今,分有地域、民族和时代的区别,中国古代服装用刺绣、镶、滚和拼接等方法进行装饰。西方工业革命后,国外率先产生高效率大批量生产的机绣与电脑刺绣,随后引入中国并广泛应用于日用品中,如枕套、床单等床上用品,或窗帘、桌布、靠垫等家居用品。中国不同朝代背景、图案颜色、针法特点简述中国传统刺绣,并对中国机绣和电脑刺绣特征及呈现效果做一定概述。
(一)中国传统刺绣简述
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促使刺绣题材与技术不断创新,表现在刺绣的图案、颜色、工艺、材料等方面。《尚书·益稷》《礼记》中的记载表明中国刺绣早在图腾崇拜与巫术盛行的章服制度下就已产生,后发展成“衣以文绣”的刺绣文化。从骨针缝纫形成刺绣图案的雏形,发展成运用锁绣法、结籽绣、斜平绣进行丝线刺绣,皇室和民间都在上衣下裳及配饰中使用几何纹或龙凤纹的纹样,图案主要集中在服装的袖口、领口、胸前且寓意各不相同,刺绣的颜色也逐渐变得鲜艳丰富,出现紫、褐、黑、黄等色:魏晋南北朝之后,各民族地域迁徙、丝绸之路产生、西方文化与佛教引进、织绣发展并形成体系,中国传统刺绣在图案设计、色彩选取、文化内涵、织造手法等方面展现出多民族、多国家、多文化的丰富局面,刺绣针法出现平绣、贴绣、盘金线、加金线绣等多样方法。至明清出现透绣、纸绣、贴绒绣、戳纱绣、平金绣等绣法,并最终在民间产生画绣结合的中国四大名绣,民间的日用品如绣帕、香囊、荷包、绣鞋、绣被、画卷等开始出现大量刺绣图案,如佛教人物故事、狮、象、花卉、草原及游牧民族图案等。在男耕女织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手工刺绣不仅具备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用功能,还具备艺术品、欣赏品的装饰特性,承载中华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着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
(二)中国机绣与电脑刺绣的产生与发展
机械刺绣和电脑刺绣的引进,使刺绣产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并适应着现代审美与需求。英国工业革命、数码技术成熟、刺绣机器更新换代,使机绣与电脑刺绣逐渐变得普遍化、大众化,快速和标准化成为时代标语,人类实现了对于刺绣产品多层次、多功能、统一性和完美性的目標。
19世纪初国外出现人工操纵缝纫机的手摇绣花机、飞梭绣花机等相对于手工刺绣的工业化产物,并在我国晚清时期引进随后发展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刺绣的普及性和实用性使我国机绣生产的商品绣在近20个省份中出现并发展,随之欣赏绣在杭州一地兴起,并在20世纪中后期快速成熟形成自身特色的双面绣。随着染织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成熟,机械刺绣通过继承与创新传统刺绣材料、技术,展现出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使机绣普及并逐渐取代大部分手工刺绣产业。
20世纪70年代数码技术和绣花机逐渐成熟,人们从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并在美国缝纫设备展览会上出现第一台电脑绣花机。电脑绣花机是由工作人员编程打版设计图案,再将图案变成能被电脑识别的数据信息,通过机器的自动刺绣完成织物。1988年中国引进第一台大型多头多色电脑绣花机,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出现不同型号机器和不同针法工艺,实现平绣、立体绣、粗线绣、雕孔绣、扁金线绣、皱绣等技术。电脑刺绣通过机器模仿人为对面料的肌理表现和线迹走向,延伸、改造和创新传统刺绣针法。
三、刺绣在黻装领域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和电脑刺绣在服装领域中的结合需要设计师不断的研究、掌握和创新,并根据面料、材质、针法等分类研究电脑刺绣。
(一)电脑刺绣的应用分析
从老年消费者作为大部分物美价廉刺绣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到年轻人、中年人逐渐开始接受高品质、个性时尚的电脑刺绣服装,电脑刺绣速度快、成本低、规模化等特征,使其实用性和欣赏性在服装设计的领域大量呈现。
1.电脑刺绣图案分析
刺绣针法的不断创新使电脑刺绣的图案呈现多样性。刺绣图案有具象的动植物、人物风景等,以及抽象的文字符号、几何图案或现代不规则图形,通过不断改变图案的颜色、结构等进行创新。刺绣图案和呈现效果是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传递设计师的思想,设计师注重刺绣的图形,以及刺绣图案与面料和色彩搭配的关系。现代电脑刺绣产品具有商业性,其纹样视觉表现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审美、以及机器生产的能力范围,但传统的刺绣是固定的图案形状、固定的位置,题材主要以图腾、花卉、动物为主。
2.电脑刺绣针法分析
刺绣技术与工艺的进步促进刺绣艺术的发展。电脑刺绣与机械刺绣针法的多样性代替了部分手工刺绣的复杂针法。电脑刺绣虚实渐变的立体平包针、整齐排列的平包针、他他米针、主题花纹填针、周线针、螺旋针等,通过刺绣不规则、镂空或面积较大的刺绣图案,表现出体积感和厚重感的效果。传统手工刺绣根据地域、民族的不同刺绣针法有苏绣、粤绣、戳纱绣、平金绣、锁绣法、结籽绣、贴线绣等,其灵活性、随机性以及其内在的丰富变化现在还不能被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所取代。
(二)电脑刺绣在服装与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以前电脑刺绣主要运用在传统手巾、丝绢、唐装、旗袍等个别服装或服饰中,但随着电脑刺绣题材和刺绣工艺在科技发展和现代审美的前提下不断成长成熟,电脑刺绣大批量生产和低成本的优势开始大量应用在服装与服饰中。
电脑刺绣应用在固定的几类服装中,分别为运动服、休闲服、礼服。日常休闲服中,刺绣图案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袖子、领部、下摆、口袋、背部等,有时还会在整件衣服上呈现刺绣图案,体现极强的装饰效果和休闲作用。近年来Zara将花卉、漫画等刺绣图案运用在牛仔服装上,通过电脑刺绣的平包针针法表现花卉的生动灵活,使牛仔服装的随意休闲多了女性元素的韵昧和现代时尚的美感:在运动服中刺绣图案主要以简洁的图案、数字或字母为主,放在前胸、背部等明显部位,突出图案或品牌的logo。
电脑刺绣的装饰性也在服装配饰中大量涉及.如头巾、围巾、领带、包包、鞋子、手套等,主要以创意的动植物、风景人物主,运用电脑刺绣的皱绣、珠片绣、贴补绣等工艺,搭配丝带、亚克力、植绒等特殊材料,或选择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绣线增加配饰的层次美感,呈现出民族风和时尚感。
四、结语
通过创新传统刺绣的针法以及图案纹样、尝试开发相应的针法图案设计软件、创建数据和数字图像信息等方法保护、传承、创新传统刺绣图案。虽然,部分传统刺绣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但其设计过程繁琐复杂,图案元素多样性较难掌握并需要手工艺人传承技艺,这些设计和生产效率低的特征不利于传统刺绣的保存和传承。深入研究传统刺绣图案内涵与工艺材料,得出结论为机械刺繡与电脑刺绣具备多样性、价格低、完美性、大众性等特点,并且更加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大众的消费水平。
智能制造的发展使计算机部分或全部取代人工,电脑刺绣的综合性有明显提高,表现在刺绣设备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刺绣的效果和质量,以及技术人员使用机器的普及性和熟练程度。未来电脑刺绣提供的低成本生产模式有利于加工型服装企业的发展,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可以较快的实现刺绣的发展与流行,不仅停留在现代的纺织品领域和种类、较少的休闲运动服装中,还有可能运用在一些高级成衣甚至是高级定制的服装中。电脑刺绣的针法和刺绣效果不断进步,可处理复杂的手工刺绣并在服装领域中广泛应用,刺绣技艺与呈现形式可能还会形成具有空间和体积感并存的刺绣效果,用系统化管理,设计者思维共建电脑刺绣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宏复.中国刺绣文化解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23
[2]满懿.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82.
[3]董树新.中国北方机绣谱[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2
[4]贾京生.计算机与染织艺术涉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5]葛蓓.刺绣对服装品牌发展的启示[J].纺织导报,2014 (9):68-70
[6]徐雯.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5
[7]周李钧.现代绣花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7.
[8]冯晓冉.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2,11 (189):91-93.
[9]彭红,吴曌.传统刺绣工艺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染整技术,2017,39 (11): 61-63
[10]陈凌云.浅谈刺绣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2 (1):195-196
[11]范强.刺绣与现代服饰[J].丝绸,2005 (7): 14-20
[12]沈晶照流行与创意——服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国家一级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社,2017: 11
[13]常沙娜.刺绣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冉版社,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