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街区软质景观设计策略探究

2023-06-30 05:12:24郑永莉
艺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央大街软质灯光

郑永莉

摘要:软质景观设计是老街区景观设计与重构为数不多可以改变的景观要素,因此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要满足观赏感受,也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和互动需求,通过体验的方式和景观环境进行互动。中央大街的软质景观要素设计利用哈尔滨冬季富冰富雪特点突出冰雪景观设计,无论是在观赏、互动、实用层面都是创新性,要认真探索、体验设计理念与景观融合的必然性,增加入与景观的互动性体验。

关键词:辅街软质景观哈尔滨中央大街要素构成设计策略冰雪景观

中央大街因商业性和休闲性,成为哈尔滨标志性街区与旅游名片,以及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由于保护需求步行街两边设计的新建筑均延续了欧式建筑特色,与老街风格统一又具有时尚与活力,不拘一格中相得益彰,为“东方小巴黎”锦上添花。同时,每一条老街都不是一枝独秀,与辐射到的周边巷道形成完整街区。街区有主次街道,老街空间分动、静,可进行活动与休闲,人流可聚集与分散,有路过性空间与停留性空间。

一、传统街区软质景观要素的一般构成

(一)植被要素

传统街区软质植物景观主要是给以建筑为主的老街增加柔和的景观要素,突出建筑的硬朗与古拙感,更好地体现文化氛围,突出地域特色。利用建筑与植物的硬软、高低、规则与自然的对比关系突出不同要素的视觉体验。

(二)水体要素

水的流动性以灵动、活跃和亲近示人。老街的水景观,是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画龙点睛。从发展角度看,水体可活跃气氛,赋予动感;调节微气候。对于水景要素的运用,加入更多的人工干预将其设计为喷泉、水池、小型瀑布等,成为新景观,周围空间可以汇聚人流。水体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缓流安抚情绪、静水让人思考、跌水的声响让精神活跃、喷泉的喧嚣让人宣泄情绪,同样是水元素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间,就有了不同体会与感受。空间大可做动水、空间小可以静水为主、以水为主景则可以动静结合,像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前的音乐喷泉因其复杂的变幻性更加突出了塔的主体地位。

(三)灯光照明要素

老街和现代街区建设一样,灯光照明是软质景观重要组成,地位显著、作用巨大。进入夜间,因没有阳光视线受阻碍,灯光就成为了人们感受街景的辅助。经色彩和灯光的配合,调整其的明暗、亮度、照射范围使景观散发迷人的光彩。灯光照明成为人和其它景观沟通的载体。另外结合灯光的明暗来照射不同景观,使空间具有私密感。不同建筑物与不同节点的空间,照明亮度不同所需要的重点也有差异。

二、传统街区软质景观设计原则

(一)与建筑围合的街道空间的尺度协调

人在街道中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多维的,这种空间感建立在人对空间景观的恰当需求,更多的是感受决定了空间与景观营造的合理性。在进行软景设计时要准确的把握街道长度、宽度、高度与人的尺度关系。

大空间大景观、小空间小景观同样可以聚集人流,但是空间、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不同。在“大”的相互关系中因体量悬殊,人与空间与景观疏离感强,互动性极少,软质景观是作为活动背景,供拍照,形成的是被动空间;在“小”的关系中,空间与景观的尺度小,人在其中心理落差小容易与景观空间形成亲近关系,增强参与感,营造出积极空间。总之,建筑围合的街道空间的尺度与人的心理感受决定了空间的大小、软质景观的尺度、空间的类型分配,与人的互动关系。

(二)与保留要素的互动的延续

保留是通过保护提升文化效益,提高以传统街区为中心的商业价值,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价值探寻是传统街区景观营造的必经之路,寻找不违背传统又符合现代的软景设计方法,这是与保留要素的精神互动、形式生长的延续。

认识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质对于景观分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认识到街区的异同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特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解构,进行修缮、保护、再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古街的传承因素,保持文化要素的增长与延续是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三)“新”景观的和谐性

时代性是传统街区软景设计中绕不过的一道红线,随着人类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思想、新需求层出不穷,必然会出现“新”景观,这种景观的构成是全新的,包括移动式植物种植容器、植物雕塑、广告牌匾店名、护栏、围墙、街灯等。这些景观虽新犹旧,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新的人为景观和人文气息,这些“新”景观的融入要自然无痕迹,泯于众景观中贴切有“新”意,叠加在传统街区景观中,成为后人眼的传统景观。

三、传统老街区软质景观设计策略

芒福德:“人类的每一种功能作用,人类相互交往中的每一种实验,每一项技术上的进步,规划建筑方面的每一种风格形式,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它拥挤的市中心找到。”

(一)营造适宜的软景文化氛围

1.明确软景主题

使软景有更强的主题性,是体现中央大街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表达方式以及挖掘中央大街的历史,软景被赋予不同的魅力,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景观空间构造,感受场地文化。强调文化特点与植物、灯光、雕塑等设计相关,需要有明确的主题方向,以此为主线进行后续建设。

2.细化软景主题

白天建筑街道是人们感受不同传统街区文化的载体,到了晚上光线的作用就发挥出来,这也有助于识别地域文化特色。照明设计的过程中,灯光作用现在了两方面:一方面為灯光本身色度、亮度给人的视觉感受,阴影变化和明暗比较之后就会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另外,管线在街道空间中也有重要作用,是街道空间的反映体。灯光展现的并不局限于事物本身,扩展到了区域氛围,体现空间文化特质。

(二)再塑均衡的软景文化空间

1.功能排序

中央大街地处闹市最繁华的地段。完全从商业角度来讲,街区很多空间都被冠以了“商业性”,主要是用于开展商业活动、进行商业展示等,留给布置软质景观的空间很小。照明灯光因为物质具有特殊性,能够节约大量空间。水体和植被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方可凸显出其功能、作用和特性。

2.植被协调环境

中央大街辅街主要是建筑空间围合而成,有着较为浓重的历史建筑风貌,不过街道局部还是略显生硬,且缺乏生气。此时,设计人员就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作用,来对空间进行分割与软化,既可以遮挡部分建筑物,也能够让僵硬的建筑物更显柔美。

(三)践行贴合环境的生态设计观

1.植物景观生态

植物景观是软质景观的重要载体,饱满的植物景观,能使处于寒地的哈尔滨更加适应生态环境,这也是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糖槭作为黑龙江省的本地树种,树冠高大树形优美,成就了中央大街的糖槭一条街,充满地域性特色。

2.水体景观生态

哈尔滨地处寒冷地区,温度较低,设计人员要考虑冬季和夏季温差50度以上的隐蔽工程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即要保证夏季有水的景观效果,还要保证冬季冻胀不能影响到水景观的基础结构。为更好地适应寒冷天气,合理控制设计成本,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平衡,除了现有的喷泉之外,设计人员也可以采取移动水体景观,与软质植物景观结合在一起,降低巨型水池的使用率。

3.灯光视觉生态

设计中建筑外立面景观色彩和灯光更应该保持一致。这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自然状态下,街道色彩生态性要以体现哈尔滨的城市风貌为主,另一方面则应该对灯光色彩进行设置,使其搭配更加合理。在进行色彩生态性构建的过程中,可大力应用当地原材料,合理使用色彩,使整个街道的整体规划具有系统性,更符合人文和寒冷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灯光的选择上,可以加大暖色调的使用,避免冷色调给人的寒冷感。

(四)增强条理性的软景效果

1.丰富街巷子色彩

万物色彩均不同,经过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会带各异的精神体验。中央大街街区主街宽21.34米,最具特色的方石铺路,马路方石路宽10.8米。辅街除满足日常步行与车行功能,没有过多的空间作景观,所以在辐射街道空间中鲜有绿化带,街道色彩通常较为灰暗。为了改善由于街道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软景的缺失,对街道色彩进行丰富,选择树形优美、树姿绰约的植物作为行道树,利用移动花钵在典型节点于节庆日选择花卉作店铺门前的小型花卉景观,视觉上体现中心地位。花卉地被植坛可结合季节的,选择不同品种,使街区更具色彩活力,赋予辅街更多的生命气息和新意。

2.梳理软景层次

层次是软质景观的美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常说的要“有景可观”“移步异景”,不同视点有近、中、远景,主、次、配景,形成区位,从构图与空间上增添美感。因为主街的人流量较大,业态多,软质景观构建就应该考虑到桥管草的层次搭配,以此来满足空间方面的不同需求,而且不可过于复杂。辅街接纳分流的人群是自动选择的空间,所以多以功能性空间为主。

四、中央大街软质景观设计创新

(一)冰雪观赏景观反复植入

冰雪观赏景观是哈尔滨自从有冰雪雕塑景观后一直传承的景观类型,原来只有冰灯,由于技能的进步有了冰雪雕塑景观,冰雪树挂等人工景观。

冰灯是冰雪景观的笔祖,也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变换不同的设计形式,中央大街每年的冰灯设计和排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每年设计符合主题的冰灯。冰灯的魅力除了造型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灯光照射,组合成景观特色,形成中央大街靓丽的冰灯艺术长廊。与冰灯不同冰雪雕塑是根据主题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是形式的表达也是文化与价值观的传递,要通过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来表达造型的魅力,本身就是一件限定艺术品;冰雪树挂是模拟自然现象,用人工喷水的方式来形成树挂奇观的一种造景方式,这种景观制作比较简单易成形,制作效率高,可以很好的作为冰灯、冰雪雕的补充景观。

(二)冰雪互动景观项目不断升级

冰滑梯、雪滑梯是冰雪娱乐项目中最常见的互动性景观,从最初的几米到现在的几十米都可以在中央大街有限的街巷空间中实施,即可以作为一个冰雪构筑物又可以提供游玩功能。小型冰球与冰壶场、滑冰场、滑雪场在主街与辅街扩大的节点空间中都可以设置,根据空间大小来设置非标场地,甚至可以微型场地,这种互动型场地设置同样可以聚集人流,成为一个景观与活动节点,目的就是增加冰雪景观的互动性,提高冰雪景观的记忆点与回味度。

(三)冰雪建筑景观实用性加强

冰雪建筑景观最初开发是作为观赏景观出现,随着雕刻技能和对于材料的把控能力不断提高,冰雪建筑的体量不断增大,后来就被作为基础功能性设施,提供饮食休憩、室内娱乐、售卖商品的服务,也可以作为综合游客中心,配合中央大街其它街景丰富了景观类型,提升了冰雪景观的体验感,让冰雪景观走近生活。冰雪建筑主要被布置在扩大的道路空间、商铺的门前、道路的尽头等位置,可用可观。这种冰建筑本身也可以作为广告的载体为许多商家提供服务,形象又有趣味。

五、结语

从理论层面讲,我们选取了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传统街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街、以及辐射街区的空间结构、要素构成和设计策略等方面入手。软质景观要素构成中提到了植被要素、水体要素与灯光照明要素,老街质景设计策略要营造适宜的软景文化氛围、重塑平衡的软景文化空间、确定设计原则及软景主题、提出了践行贴合环境的生态设计观、增强条理性的软景效果的建议。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软质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使城市更优美。

參考文献:

[1]朱杏群.园林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中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削析[J].江西建材.2016,(8): 211-212.

[2]杨军.同林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南方农机,2015,(11): 18-19

[3]洪丹丹,黄海芳.浅析园林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5 (24):56-59

[4]吴璐璐.新农村建设中软质景观的空间形态与构建研究——以东阳花同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175-176.

猜你喜欢
中央大街软质灯光
水中灯光秀
家乡的中央大街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来一场灯光派对
中央大街
当代旅游(2019年2期)2019-07-08 02:27:10
为你撑伞
改性凹凸棒土对软质聚氯乙烯中增塑剂抽出性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1期)2016-05-17 06:13:02
我家的邻居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塑料(2016年11期)2016-04-16 05:25:56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