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飚
摘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性收藏越来越引起包括国家级博物馆在内的中国收藏者的重视。历史和现实因素却导致中国的外国艺术品收藏原始积累不足,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规模。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黑龙江省却迎来了收藏俄罗斯油画的良好契机,短短30多年间,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藏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价值上,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我国外国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的历程,通过对收藏群体、收藏方式、收藏成果的研究,对“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热”现象加以解读。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
一、引言
1982年,中国和前苏联在政府层面达成共识,黑龙江省随之恢复了与前苏联远东地区中断16年的地方边境贸易。自中俄两国恢复经济往后,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取得的高额利润催生了一批由此快速致富的外贸商人。苏联解体前后,社会分配体系一度混乱,部分民众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保障。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被迫搁置,转而从事能快速取得劳动报酬的工作,他们也会低价出售手中的油画作品,缓解生活的困境。①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一些旅居俄罗斯且具有收藏意识的中国商人萌生了收购艺术品的想法,早期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油画收藏人士很多出自他们中间。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俄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美术机构和画家个体的交往成为常态。几乎每一个黑龙江省的画家都能讲出游历俄罗斯的经历和他们探访俄罗斯画家工作室的故事②,他们通常直接一手收购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偶尔也会与俄罗斯画家互赠作品。可以说,中俄画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艺术交流与商贸往来共存的艺术作品流通模式,带有很强烈的自主性。
欧洲的艺术品交易模式成熟较早,画家大多与固定的画廊签约,委托画廊全权处理其作品的展示、宣传、上拍和日常售卖等事务。有别于欧洲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模式,俄罗斯的艺术品交易方式更为灵活,个人收藏者、艺术品商人,甚至是普通游客,都可以通过介绍人到艺术家的画室选购作品。俄罗斯画家的画室一度被买卖双方视为油画交易场所,这也为中国收藏者在俄罗斯的收藏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年轻画家分批赴俄学习艺术理论和油画创作,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和19世纪巡回画派的影响下,中国画家们对油画这门舶来艺术学有了新理解。另一方面,中俄之间存在的诸如民族性、文化性、地缘性等众多差异也让中国画家深入了解俄罗斯油画艺术变得困难。恰逢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逐步缓和,这批学者、画家顺势而上,愈加悉心投入于对俄罗斯油画艺术创作思想的研究中。黑龙江省画家凭借先天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条件,能够近距离接触俄罗斯各领域画家,亦在与俄罗斯画家及画商的主动交流、切磋中,对俄罗斯油画艺术产生了更加浓郁的兴趣,这为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奠定牢固的文艺思想基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外,黑龙江公众手中的俄罗斯艺术品收藏也数量颇丰。2015年11月,黑龙江省举办了一次“百姓家藏俄罗斯油画展”。主办方从民众个人收藏的200多幅俄罗斯油画中选出了128幅作品进行展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多来自俄罗斯各地方美术家协会、国家美术家协会和艺术科学院等不同群体,参展作品不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时期乃至俄罗斯王朝时期的作品,足见民间收藏也具有相当的水准。这一现象充分表明,艺术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其艺术审美思想在黑龙江省这片土壤也开始生根发芽,无形之中感染了众多黑龙江省普通百姓们,同时拓宽了黑龙江百姓对异域经典绘画艺术的考察视野,在发掘、收藏、赏玩俄罗斯油画经典作品中也体现了黑龙江民众不凡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早期油画作品的收械
90年代初期,最早收藏俄罗斯艺术品的更多是美术馆和艺术工作者。借地域优势,黑龙江省美术馆的俄罗斯艺术品收藏逐年积累,目前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特色馆藏系列。同样,位处中俄边境的城市,如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拥有相当规模的俄罗斯艺术藏品。90年代,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让本就推崇俄罗斯艺术的中国画家们对交流抱有更高的热情,专业机构和艺术家们对俄罗斯艺术的认可也激发了其他群体和个人对俄罗斯艺术品的兴趣。其中收藏量的最大群体是八九十年代长期在俄工作和经商、且钟情于艺术的一些人士。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寻访结识俄罗斯艺术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价值较高的作品,目前黑龙江省几个较大的俄罗斯艺术收藏馆多由他们创建,前期基础藏品也多为他们在俄工作时期积累的收藏。
苏联解体前后,很多俄罗斯知名画家为了生存,变卖自己创作和收藏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商人,尤其是长期驻外的商人完成了原始积累,有充足的资金基础和与俄罗斯画家接触的机会。一些对艺术品价值和升值潜力有洞察的商人便利用各种渠道接触俄罗斯艺术家,收藏了许多艺术珍品。黑龙江同镇艺术馆的创建者王同镔从90年代开始,先后与50多位俄罗斯油画艺术家结缘,并倾其财力多渠道购入,40年间,有计划分系列地收藏了1000多幅俄罗斯油画作品。③
俄罗斯艺术馆馆长刘明秀最初收藏方向是俄罗斯工艺美术品,90年代初已因收藏在黑河市和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颇有名气。他的俄罗斯油画收藏之路开始于和一位俄罗斯画家的交往,当时尚未成名的年轻画家吉霍米洛夫·亚历山大·叶甫盖尼耶维奇通过朋友转赠给刘明秀自己的作品,表示希望与其建立友谊。刘明秀也系统地收藏了后来成为俄罗斯人民画家的吉霍米洛夫的精品,并于2019年为其在黑河建立了“人民艺术家吉霍米洛夫纪念馆”。刘明秀在30多年的时间里,收藏了超过8000幅俄罗斯油画,并因其为中俄艺术交流作出的贡献获得了“中俄民间文化大使”“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等诸多荣誉和称号。
艺术品的大量收藏凭借的不仅仅是收藏家们一时兴起的高涨热情,试想俄罗斯油画艺术品源自于异国他乡,凝聚着他国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可谓一国时代的缩影。显然,中俄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等差异,两国艺术审美的感受会多有所不同,中国民众能否迅速接受并认可他国艺术在当时尚未可知,出于对中外艺术交流需要与国内外艺术市场经济流通需求的考虑,黑龙江省众多美术馆大胆尝试,以敏锐的眼光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大规模地收藏了俄罗斯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馆馆藏品建设的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今后中俄艺术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仅如此,像王同镇、刘明秀等人的个人收藏经历亦为我们研究早期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艺术品收藏提供了诸多考察线索。他们多以自身豁达的胸襟,广结交异域画家友人,通过与艺术家本人真挚情感的交往,获得俄罗斯画家的绝对信赖,并将大量付諸自己心血的经典油画作品不吝结缘,这些作品不仅沟通他们个人之间的友谊之渠,同时也搭建起中俄绘画艺术交融互渗的桥梁基石。
总体来看,早期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艺术收藏看似一切皆水到渠成,实则曲折迂回,主要令人忧虑的是黑龙江省藏家能否快速与俄罗斯油画艺术家达成审美共识。在油画收藏的最初阶段收藏家考虑的不仅是兴趣问题,同样须考虑收购资金、市场流通、艺术品研究、艺术交流活动的宣传等诸系列问题。早期俄罗斯油画艺术品收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不少局限性:艺术品收藏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艺术品类的划分不够规范;艺术精神的解读存在偏颇;艺术品收购的资金略欠明晰等,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早期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的总体进程。
三、交流活动期问油画作品的收械
自16世纪公共艺术博物馆出现后,收藏就同展示、研究构成了美术馆的三大主要功能,且在三者中居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美术馆也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第一个发展期,馆藏工作同样是这些美术馆确立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美术馆依托中俄边疆省份的地缘优势与本省美术创作的传统优势,着力发展俄罗斯油画和版画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界打造出极具个体特色的艺术品收藏名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62年成立后的近50年间,黑龙江省美术馆是全省仅有的专业美术展览馆,依据本地区美术发展的成就和与俄罗斯交往的便利条件,确立了在版画和俄罗斯油画两个重点的收藏方向,为黑龙江省积累了大量的艺术财富。据黑龙江省美术馆副馆长张洪驯介绍:“黑龙江省美术馆长期以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藏俄罗斯当代优秀油画作品,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两国艺术家的互访和展览的频率,以开放的心态为两国艺术家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平台。”@相较后期出现的民营俄罗斯艺术博物馆,黑龙江省美术馆的俄罗斯油画收藏数量不多,但作品层次较高。包括俄罗斯艺术大师西德罗夫在内的多件名家作品。
黑河中俄艺术陈列馆隶属于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设有1300余平方米的俄罗斯艺术品的常设展厅。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与黑河市一江之隔,往来十分便利,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较为频繁。因此,中俄艺术陈列馆也是黑龙江省收藏俄罗斯油画最为便利的美术展览馆,现收藏有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人民画家德罗兹多夫·维塔利·彼得洛维奇,阿穆尔州功勋画家谢苗辛尼·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阿法纳西耶夫-弗拉基斯拉夫·彼得洛维奇等远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几位画家的美术作品。
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的一些俄罗斯艺术收藏、交流机构开始邀请俄罗斯画家来中国短期驻留,俄罗斯画家在驻留期间会到中国各地采风、写生和游览,并在工作室进行一至三个月的创作。在华期间的各项费用由黑龙江省的这些艺术机构承担,其间创作的作品也由这些机构以商定的价格收购。坐落于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的“俄罗斯画家村”是较早规模化邀请俄罗斯画家来华进行短期创作的艺术机构之一,画家村定期邀请俄罗斯画家来华考察和艺术创作,同时为画家支付在华期间的各项目活动费用,每一批画家停留约30天,这期间部分创作的作品会被画家村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藏。画家村在俄罗斯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也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画家来黑龙江交流创作的热情,俄罗斯画家的来源地也从远东地区扩展到了俄罗斯其他地区,其中不乏一定地区影响力的知名画家。在“俄罗斯画家村”的示范效应下,很多中俄艺术交流机构和俄罗斯艺术收藏机构都邀请俄罗斯画家来华创作,这种艺术品交易的形式也被更多的画家和收藏机构认可和采纳。
牡丹江市是中俄边境城市中文化交流较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在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等领域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有着广泛的交流。牡丹江的艺术机构、团体和个人收藏俄罗斯艺术品的风气由来已久,2000年前后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在政府、企业和艺术团体的协同配合下,牡丹江先后成立了“俄罗斯油画中国牡丹江创作基地…‘中俄(牡丹江)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和俄罗斯油画村创作基地等不同形式的油画交流、交易平台,并通过签约俄罗斯艺术家、定制销售、网上交易等新的交易和收藏形式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俄罗斯油画作品。位于哈尔滨松北区上院社区的“哈尔滨中俄油画艺术家创意产业园”于2011年年末开园,这也是黑龙江省较早创建的文化+艺术+旅游开发融合示范项目。来自俄远东的八个州级美协主席和艺术家代表参加了设有创作室,展览馆、艺术品商铺等展示和销售空间,这种集群模式成为黑龙江省各地的艺术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俄罗斯推出《关于文化珍品的出入境管理法》等政策后,俄罗斯画家较长时间停留中国,以馈赠、销售等方式将在中国境内写生、创作的作品转移给藏家的方式更加普遍,这种收藏方式既可以免去繁琐的出入境手续,还能降低收藏费用。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省会和主要边境城市,许多收藏家以策划艺术展览、组织考察和写生活动等契机收藏俄罗斯画家作品。但由此以来,俄罗斯画家也不得不随机转换自己的创作思维,将作品以新的艺术面貌呈现出来,这与其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创作手段,不如说是对时代现状的挑战。俄罗斯艺术家所表现的情感是以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对象来体认的,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土壤,当其面对一切迥异于常态的陌生创作环境,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情感表达的新方式。对于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画家而言,情感的表达完全是一个创造性的进程,即使面对新的自然环境,他仍可以在某种美学精神的指引下进行富于个性的创造。在中国黑龙江这片领土一开始就富有与时俱进、接受时代新事物的优秀思想传统,在面对艺术创作的交融互渗方面当然也不会刻意廓清艺术地域界限,这给中国画家近些年讨论中外艺术结合的问题提供了可观的价值与借鉴。
艺术总是与时代思潮、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在相互交流中活跃了起来,只有不拘于一时一地的制约,在艺术的创造中才能成就更多新的可能性。黑龙江省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油画收藏机构不断引领时代前沿,在收藏俄罗斯油画的历程中时时注入今人的情感、今人的精神面貌,为當代俄罗斯油画艺术品收藏建构了新的收藏范式,是值得肯定、赞赏的。
四、艺术机构的定制收藏
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作品买卖方式不同,欧洲和俄罗斯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定制艺术作品的风尚,早期定制绘画作品的委托人是教会、皇室、商会和王公贵族,题材多为指定的宗教故事、木板圣像画、重大历史题材和肖像绘画。定制的艺术品买卖方式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尤其是中国水墨画作品的交易中较为少见,但在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油画收藏活动中,却慢慢地被一些收藏群体接受和习惯。
黑龙江同镇艺术博物馆在2010年策划了一个活动,组织者待定了10多位俄罗斯画家,根据拍摄于20世纪初的哈尔滨城市照片,定制了一批还原特定历史背景下哈尔滨城市历史风貌的油画作品。创作活动持续了两年,创作分为“依路兴市-哈尔滨”“龙脊宝地·南岗”“繁华洋场·道里”“喧嚣闹市·道外”“休闲胜地-江北”五个版块,共计270件作品,@以视觉的方式再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这批作品问世5年后,这批“画忆哈尔滨”作品转移给了哈尔滨银行,新藏家在原有系列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了一个创作活动。经过第二次创作,这一系列作品增至400余幅,邀请的创作者由以远东画家为主体拓展到俄罗斯全国,人数也由最初的10多人扩大到40余人,其中有20余位俄联邦人民画家和功勋画家,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哈尔滨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冰雪大世界以其宏大的规模、多样的冰雪娱乐项目和美轮美奂的冰雪雕塑艺术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然而,每一届冰雪大世界只能存续2个多月,随着天气转暖这些冰雪艺术品会转瞬消逝无形。
为了留住这些美好的瞬间,也为了让冰雪作品以更多艺术形式永久呈现,冰雪大世界的主办单位向10余位俄罗斯油画家发出邀请,定制了一批以历届冰雕、雪雕作品和冰雪主题乐园为题材的油画作品。油画对光与色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加之俄罗斯画家多善于冰雪等冬季景物的描绘,当这批作品以专题展的形式呈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引起了普遍的好评,这一创意也为黑龙江省收获了126幅有价值的藏品。
始创于1963年的哈尔滨冰雪节以其宏达的规模、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多样的冰雪活动项目享誉世界,是黑龙江省因地制宜打造冰雪文化品牌的典型代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创造了魅力独特的冰雪龙江,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之外,如何将冬季冰雪文化优势带向一年四季成为难题。为使“冰城”名片永驻,冰雪节主办方邀请10余位俄罗斯油画家从个体的审美理念和异质文化的角度,创作出126幅极具异域风情和个人特色的冰雪主题油画作品。受到高纬度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油画的线条、色彩、结构等技法语言,冰雪本就是俄罗斯画家善于表达的主题,邀请俄罗斯画家进行冰雪主题的绘画创作,也是考虑到其深厚的寫实主义绘画功力和在冰雪自然主题创作方面的优良传统。
此外,黑龙江省的部分个人藏家和普通市民也通过定制的方式收藏和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俄罗斯油画,Art1917、嘉兰德俄罗斯艺术画廊等多家有固定签约画家的画廊开展了定制业务。
俄罗斯油画的定制收藏体现出黑龙江藏家对于藏品内容与形式提出更明确的指向性。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呈现在中国民众眼前,对于俄罗斯油画艺术,特别是那种强调惟妙惟肖的逼真、造型的极致准确、色彩的高度还原使国人为之惊叹。黑龙江省大多艺术机构时刻关注现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动向;把握时代的脉搏;促进传统艺术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艺术发展渐趋呆滞死板的劣循环。黑龙江省各艺术机构并不是对俄罗斯古典油画艺术失去了兴趣,而是本着对国内当下迅速发展的新兴艺术思潮深入考察的谨慎态度,迎合时代大环境,不得不迫切推进对俄罗斯油画传统的演化来适应国内艺术现代化进程的趋势。这是历史与当代艺术思想的碰撞,同时也促使俄罗斯画家不断适应新趋势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尚。这既满足了当代艺术机构的收藏意愿,又加速了俄罗斯画家对传统油画艺术演化的步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不乏强烈的时代意识。
五、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油画藏品质量在不断提高,收藏方式也随环境发生着变化。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俄文化交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官方交流为主,民间交流为辅”,90年代中期是“官民并举”,90年代末到今是“以官方交流为示范,大力加强民间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共同发展”。⑥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黑龙江省有着对俄交流的特殊优势,历史渊源、地缘优势使黑龙江省能够很快重拾对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那份热情,因此也很快形成了上到政府下至广大市民的中俄文化交流热潮。
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油画收藏,从随机购买遇到的作品,到有目标、有选择的求购,再到指定画家和题材的定制。藏品作者的等级也在不断提高,逐渐从远东地区画家到欧洲地区画家,从普通画家到俄联邦美协会员,再到功勋画家、人民画家以至知名艺术家。2015年在哈尔滨美术馆开幕的“俄罗斯人民画家精品油画展”,汇集了分散于黑龙江省藏家手中的俄罗斯58位人民艺术家油画作品220幅,听闻这一信息的俄罗斯艺术界为之赞叹。
依托丰厚的俄罗斯油画藏品,黑龙江省不断开展丰富的美术交流活动,中俄两国的美术团体和美术家们往来频繁。2013年6月,黑龙江俄罗斯油画艺术联合会于哈尔滨成立,促进了对俄罗斯油画在艺术技艺、市场需求、收藏鉴赏诸方面的深入研究。⑦近年来黑龙江省油画市场蓬勃发展,促进了中俄两国的艺术家创作、交流。相关艺术交流活动也呈现多样化、商业化以及专业化趋势,对增进中俄两国文化认知、促进两国艺术交流起到关键性作用。
纵观中国历史,在一个较短的时期之内,如此大规模地涌入异域艺术精品的情况当属罕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在另一层面上,近30年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对现当代中国绘画艺术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潜藏的些许外来思想无意间成为国民艺术的滋补品,使中国不少画家能够撷取外来艺术之精髓而融为己有,为中国绘画艺术创造新的时代精神作出了必要的准备。俄罗斯油画艺术品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具体价值,藏家正是通过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经济价值等进行综合性判断考量后将其纳入藏品之中。收藏这一行为本身能够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人类文明财富,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无论收藏者是国家还是个人,其内蕴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精神是不变的。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就美术而言,交流与合作推动着两国对于绘画民俗传统的重新审视,在不同技法的碰撞与互动中,美术教育、美术贸易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艺术交流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近些年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并且正在以一种蓬勃的态势奋勇争先。中俄艺术的交流不拘囚于外在的形色,能够积极容纳外来思想与外来民族情调,既在收藏活动中实现了艺术的密切交流,又使两国人民在美的艺术境地中得到最真诚的慰藉。相信这些所藏也终将会彰显我们睿智的眼光、诚挚的心灵,期待黑龙江省未来的收藏事业风雨无阻,再铸辉煌!
注释:
①俄罗斯画家大多有自己居住场所以外的绘画工作室,工作室是政府提供给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场地,也是画家们接待来访和恰谈业务主要场所,政府免费或收取较少的使用费。
②笔者于2015年1月16日在阿穆尔州美术家协会采访记录。
③刘永胜.王同镇:俄罗斯油画的四种价值[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
④郑苒根,中俄边境文化交流论坛发言摘登[N].中国文化报,2014年12月4日第12版
⑤王同镇,王承鹏.画忆哈尔滨:俄罗斯画家笔下的名城.[M].北京:中华书局.2014
⑥黄小驹.推动中俄文化交流走向经常化和规模化——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6月22日第001版
⑦杨沼畔.黑龙江俄罗斯油画艺术联合会在哈尔滨成立.中国广播网,20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