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在高校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的结合运用

2023-06-30 03:59:31谢鑫
艺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美术学院木雕徽州

谢鑫

摘要:近些年高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的作品中,以木为材料的雕塑创作占据很大篇幅,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建国后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不断发展,如今西方艺术与本土传统艺术并存于高校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利用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徽州木雕是安徽省传统工艺之一,其历史悠久,木雕作品风格、技艺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徽州木雕引进高校美术学院教学中有利于学院的特色发展,使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及技法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将徽州木雕引进高校也使民间传统工艺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的方式得以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徽州木雕教学创作

一、木雕课程在高校美术学院的现状

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课程内容不仅是通过泥这种媒介塑造雕塑形体,也包括在硬质材料上做减法的研究过程,“雕”与“塑”相结合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解雕塑的形体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增强学生对雕塑的理解以及对材料认知的敏感度。现如今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雕塑专业都有开设木雕课,由于每个高校的教学特点不同,其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也有所差异。

建国后我国高校的美术学院教学长期受到俄罗斯教学体系及西方艺术体系的影响,课程资源相对单一,呈现出重视西方艺术的引入而忽视本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现象。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张伟、杨靖老师经过调研完成了本土雕塑教学体系对课程建设课程的研究,并成立了以“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为教学方向的工作室,这也是建国后高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中首个以研究本土雕塑造型语言的工作室,其建立传统审美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框架对全国本专业方向教学起到带头推广作用。此后全国各高校美术学院雕塑系先后建立以研究中国传统雕塑方向的教学模式,受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进行木雕创作的实践中大量借鉴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语言、制作工艺,传统材料、图案样式等,其作品思想也不断追求中国传统精神内涵的传达。

目前全国各地方高校逐渐将地方优秀的传统工艺引入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安徽省的高校中,徽州木雕引进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课程,可将东西方艺术风格、技法、背景等相互对比、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木雕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完整的掌握木雕的语言和技法,更大维度的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学习西方艺术审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本土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色。高校美术教学在改革中合理开发特色性民间美术工艺,将改善和更新传统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发展和丰富传统美术教育学科结构体系,使高校美术教育更具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徽州木雕的发展

徽州地区位于皖南的山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木产资源丰厚,这也为当地木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徽州木雕是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之一,发展历史悠久。自明代初年以后,徽派木雕得以长足发展,此时木雕以浅性浮雕为主,借用线性造型,强调构图的对称性。明代中后期,徽派木雕技法逐步成熟,木雕工艺越发精致,从之前的单层平面浮雕逐步形成多层透雕并成为主流。清代以后,徽派木雕(图1)渐趋细腻、繁复、精巧,并受新安画派的影响,木雕的造型语言、构图安排、表现手法更具艺术性的表达及对文人精神的追求。此时徽州木雕工匠将圆雕、浮雕、线刻、透雕等多种手法共同使用,删繁就简、强调局部细化的手法使观者产生返璞归真的感受。

徽州木雕应用广泛,多用于古建筑、家具及日常用品。由于徽派古建筑多使用木结构,木雕与建筑的木结构紧密融合,这也为徽州木雕在徽派建筑中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从木质梁顶的装饰画到梁头、梁枋出头部位,以及昂、成组的斗拱和门窗、门环、角叶等都经过精美的装饰和雕刻,建筑中的木结构立足于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徽州木雕教学中外出调查研究提供丰富的的实地资源。徽州木雕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戏曲、山水、诗文、花鸟、动物、树木、八宝博物图案等等。通过观察徽州木雕的题材和内容,可以看出古徽州地区的审美趣味以及文化特点。徽州人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的传承,这使雕刻工匠在木雕创作中十分注重儒家思想的传达,木雕作品也成为保存儒家思想的重要的媒介,也反映出徽州木雕作品极具文人气息的特点。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三百余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徽商文化使此地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特色,孕育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徽州木雕是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见证了徽商的兴起与衰落。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古代徽州建筑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人们的需求,徽派建筑建造减少,建筑上的木雕工艺的需求也逐步减少。同时自然与人为原因对古建筑的破坏,加速了古代徽州建筑及附属于古代建筑上的木雕的消失。精通于雕刻技术的工匠所剩无几,出现了传统木雕技艺无人继承的窘迫境地。直到2000年徽派古建筑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单,徽州木雕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投入、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徽派建筑以及徽州木雕有了较好的保存、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安徽省高校美术学院不断的将徽州传统工艺引入高校课堂,使其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得以广泛的继承和发展。

三、徽州木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如何将徽州木雕与高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相结合并且使传统工艺美术适用于当下的美术教育、适用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这一课题是值得探索的。针对徽州木雕在高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课程中的结合运用,总结了三种教学方法一鉴赏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型教学。

鉴赏型教学是教师将徽州木雕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新媒体和徽州木雕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分享教学内容,运用图像的传播更直接的传递徽州木雕的图文信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重点。比如在徽州木雕中保留大量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益唱本、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先贤事迹等,教学中教师可用分类法将不同题材相互对比、相互联系,分析徽州木雕图像的规律性特点,并举例分析该类型作品的艺术语言及作品的思想,学生通过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徽州木雕实物资料等多种媒介的学习加深对徽州木雕的材料、圖案、形式、功能以及工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对徽州木雕的审美趣味。

研究型教学方法不仅是解决学生木雕实践中的技法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多数本科生缺乏对学习内容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更习惯于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关于徽州木雕不同课题的研究方向,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辅助学生推进关于徽州木雕的深入研究。在以往的徽州木雕教学中,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木雕艺人走访、博物馆观看等方式解决各自课题中的问题,学生在调研后以文字和汇报的方式在课堂中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培养了学生科研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研究型学习可以提升学生针对徽州木雕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力求专业知识系统化和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除了鉴赏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外,课程主要以实践型教学为主。此教学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一徽州木雕临摹和木雕创作。学生对传统徽州木雕的临摹时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原作的立意与风格特点,理解徽州木雕的造型观念与塑造手法,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以及徽州木雕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统木雕艺术中包括的中国传统造像观念、审美意识和表现手法。学生在徽州木雕临摹时可以邀请徽州木雕工匠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临摹徽州木雕时,木雕工匠为学生们进行示范并根据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系统的指导,讲解传统徽州造像的特点以及徽州木雕技艺,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徽州木雕工匠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直接的熟悉木材、掌握木刻刀的使用方法,了解徽州木雕的技艺和特点,提高了学生对徽州木雕的学习效率。

将徽州木雕应用于木雕创作中,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木雕技法的传授,也需要培养学生对木质材料认知的敏锐性、对木雕形式语言的掌握以及对艺术审美的不断积累。接下来针对徽州木雕的形式、材料、结构、刀法等方面结合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方法进行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黄勇鑫本科毕业作品《香火》(图2),其作品借用传统木雕花板的形式,以叙事的手法表现传统宗族理念下亲情的温暖和血脉的延续。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木雕形式的借鉴,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使作品极具传统审美趣味。作品的题材以人物故事为主,但与传统木雕不同的是,作品以亲情为线索,表现作者关注人生的几个重要的时期,增强的作品的当代性表达。

涂金或贴金工艺在徽州木雕作品中广泛使用,金色在人们心中有着亘古不变的美好希冀,其工艺在保护木雕表面防止腐蚀的同时使作品表现得更为华丽精致,现当代雕塑家也常常借鉴古代雕塑的传统工艺,将雕塑作品表面进行涂金或贴金处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刘天龙硕士毕业创作《第一产业系列》将作品中玉米堆、麦浪、水稻(图3)等表面贴金,作品再现粮食色彩表现的同时体现中国人对粮食感情的历史精神和人文情怀,表现文化具体载体和其内在的精神思想及仪式感。

榫卯多用于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中,中国古代雕塑的制作也常用榫卯作为结构间的连接,榫卯的结构方式近百种之多,简单说是在丽个木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徽州木雕作为木质建筑和家具中的附属工艺必然会用榫卯,当代中国雕塑家在进行木雕创作时仍然会使用榫卯作为构件间的连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王朝勇长期进行木雕创作,《新画案》《悟系列》《踏歌行》(图4)等木雕作品大刀破斧,使用的榫卯结构已然成为他作品中独特的木雕语言,从他的作品风格上看有借鉴汉代木雕粗狂古拙的地方,从榫卯为雕塑结构的角度理解,王朝勇的木雕作品中含有徽州木雕与徽派建筑的建筑感,作品面貌追求中国文人精神的传达。

徽州木雕刀法简练挺拔,这是现代电动工具无法媲美的。许多雕塑家不同程度的学习借鉴传统木雕的刀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家钵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木雕作品,创作时对材料的认知与分析,通过斧劈刀砍的方式压缩木雕空间形成独特的木雕语言,一般来说,这种直接雕刻创作出的木雕作品具有偶然性与独一性,是不容易被完全复制的。他的木雕作品从题材上更加关注于身边的生活、身边的人物,如《老巴式》《姐姐》《三姑娘》(图5)等作品可看出,孙先生木雕作品刀刀见笔的风格与徽州木雕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自古有大量的木雕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的继承和创新,用作品反应不同时代的精神。现当代也有大量优秀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的吸收中国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营养,这些作品也为学生的木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结语

徽州木雕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需要现代高校美术教育为它提供平台,我们需肩负起传承和创新的责任,同时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土壤。传统工艺美術进入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将学术研究、高校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的传承结合起来,使传统工艺美术得以在学术研究与教学中得到保存与传承,也使传统工艺适用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特征和性质。

参考文献:

[1]肖立.木雕[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霍波洋.美术学院规划教材,双重基础[M]沈阳:中国轻出版社,2002

[3]李飞钱.中国徽州木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4]李展.再现、表现与重构——三种观念下的20世纪木雕[D]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7

[5]刘饌发.木雕技法述要[J].载于《新美术》,1983 (1)

[6]王小蕙.木雕教学散记[J].载于《雕塑》,1997 (3)

[7]器像万千——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教学研究展吕品昌关于展览导言,2009

猜你喜欢
美术学院木雕徽州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流行色(2020年7期)2020-09-07 09:30:56
徽州绿荫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3
木雕鱼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42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 08:18:00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