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孟楠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和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体质健康的责任感。2021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报告指出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见功见效,对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和课程性质,体育教师理应担起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时,应该具备怎樣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如何发现和改正存在的不足?怎样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和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生成内涵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而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教学认知、操作和监控三大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方面集合“育体”与“育人”合二为一的核心要素,从体育教师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出发,以学生的体育健康和素养为目标,推进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一)认知能力:思政与专业互融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培育自身的思政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也就是说“育人需先律己”。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思政的政治意识、思想意识、战略意识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将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有效地融入育人育德的教育目标中,引发体育技能与思想意识之间的共鸣,进而在教学中提炼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准确把握体育教师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体育与思政的完美融合。体育课程具有强健体魄的独特属性,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不仅考验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更考验体育教师的“体德双优”“身心双健”的内在品质,坚持内外合一,在专业教学和思想认识方面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主在价值观、运动技能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实现共同提升,做学生的“四有”好老师、大先生。
(二)挖掘能力:传统与传承并举
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内涵式、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将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高校教师决定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在体育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包含勇于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精神内涵,在重构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突出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例如红色文化、共产党领导人体育思想、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等。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将其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在学生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使其外在掌握运动技能,内在塑造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体育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创造能力,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提升文化自信和利用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教学与创新同行
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践行者,应该具备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这将成为验证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和积极性,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课堂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新的教学教案,以学生为主有条理地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既要精心设定思政元素的语言术语,又要克服难融入、硬融入等问题;课堂中,体育教师设计特定的思政语言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器材开发适应公体课和专业课学生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身体充分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课堂外,体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运用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外第二课堂,例如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活动竞赛和志愿服务等,在教学能力方面加强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入,提高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实践创新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认识不足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本质认识不足,即使体育教师在响应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在教学中仍然存在思想不够重视、应付差事等问题,没有明确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在思想上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敬重,在教学上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热爱。《朱子语类·卷二十三》表述的“敬而不爱,非真敬也”观点,体现了个体对自身职业的尊重,是人对待工作的价值取向,敬重和热爱存在着统一的关系,两者是因,教学能力是果。有了敬重和热爱之心,才会将课程思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因此,体育教师应对课程思政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围绕学生在思政要素、实践逻辑中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二)课程思政融入难问题凸显
在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师生的互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质量和道德品质提升的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前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生硬,学科建设和考评与课程思政脱节,暴露了课程思政融入难、硬融入的缺陷。在思政元素的文献资料讲述中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缺乏课程思政融入的科学性,难以达到思政育人的初衷。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考评和奖励也会阻碍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性
随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热潮,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求更加严格。传统体育教学的认知主要是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提出后,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升级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来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和培养适应时代的新青年。在各个课程中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突显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健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也是促进教师认知和创新课程思政的关键,最终本质是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前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创新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根据公体课和专业课学生的特点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思政实现学生自身价值和道德品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也会错失发展良机。
三、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根深叶茂”“遒劲挺拔”的个体生长发育力量,需要从全面、系统、有序的教师素质出发,以体育健康和体育素养为核心,形成体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素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思想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一)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需要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单元,也就是说体育课程每一节课都要突显思政元素。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内容与方法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提升教学能力。研究发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知对课程思政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有利于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体育课程重在知识的主体性和体验性,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和知性能力,一方面体育教师平时注意加强思想建设,另一方面查阅有关体育思想的文献。可见加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才能促进体育教师发挥体育引领作用,拓展体育课程思政的精神维度,实现“体育+思政”的教育目标。
(二)丰富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思政教育素材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要与时俱进,需要学习践行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高要求,发掘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思路,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丰富课程思政的教育素材,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体育情怀、品德修养、艰苦奋斗的培育。一方面挖掘整理涉及課程思政元素的资源,引导学生成为身心健康、胸怀大德大爱的人。例如共产党领导人体育思想、领袖体育故事、奥运精神、女排精神、共和国体育奠基人贺龙等,整合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数据库。一方面充分共享教育素材数据库,结合体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故事融入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排球课选择讲述女排精神的故事、武术课选择贺龙“头号武术迷”的故事、篮球课选择“一二零师战斗篮球队”的故事等。通过思政语言讲述体育故事,多角度、多方式在教学的基础上外延,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和育人价值,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三)创新教学方法,规划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规划时既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中应该体现的能力,体育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素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和规划。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设计适应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将革命年代的红色精神、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感人故事等合理编排进行实践运用。例如过独木桥游戏体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气概,负重定向越野活动体验红军长征过草地、游击战。第二,利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设课外第二实践课堂,整合资源构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在主题党团日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参观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来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互融互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色革命之路、探访革命先辈等爱国实践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像“晋绥杯”篮球赛、“贺龙杯”足球赛、“红军长征”越野赛等体育活动增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第三,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鼓励“走出去、引进来”,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邀请全国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能师进行专题讲座,在学习和竞赛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教研水平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高低,需要不同个体或群体在视角、能力、方式和经验等方面决定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势、劣势和评价标准。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需要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学生作为被教育的主体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评价具有客观事实依据,被教育者的评价是教育者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二是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高度的共识,会对教学能力的改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管理者评价对教师的学习、评优、奖励、晋升等方面具有督导作用,发挥着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指导作用。四是教育者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身需要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在设计和规划教学课程时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养成勤奋奉献和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因此,通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科学地进行评价管理,一方面对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作出的工作成就给予奖励;一方面对违背课程思政教学规范造成的工作失误给予惩戒,避免评价形式化、简单化和一刀切等现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课程思政教学常态化,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实现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教师是关键。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课程之一,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对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起关键作用。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生成内涵及教学能力的不足之处,探索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树立体育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贺龙体育思想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创新研究”(编号:J2021725);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新时代贺龙体育思想及其传播的研究”(编号:GH-2115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