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领悟 咏中浸养

2023-06-30 01:18吴瑜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伯牙古文语文

吴瑜婷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文字凝练、言简义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总目标第5条中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浅易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浅近,通常又称小古文。部编教材共收录了13篇小古文,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部编教材“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的双线编排思路。

小古文语言凝练、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气息,是适合儿童积累诵读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小古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光靠教师的灌输,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教智融合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整体架构,落实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一条是以内容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另一条是将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课的课文和课后习题中。”因此教学小古文时教师要着眼于单元整体设计,明确小古文的主题及其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均编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旨在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来自思考,勤观察,勤思考,保持一颗学习探索的心。这两则小古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深入浅出,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后习题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能帮助教师理清文章思路,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两小儿辩日》课后第四道习题“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在学生了解小古文大意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梳理出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具体事例。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落实了语文单元要素,以此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通过梳理可发现,部编教材选编的13篇小古文,课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由此可见,小古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再者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分散。为此,小古文教学要富有趣味,还要多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多媒体,创设诵读环境

借助多媒体技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展开小古文诵读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在《两小儿辩日》这一小古文诵读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诵读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动的“辩斗”场景,学生带着个性化的感受演一演这个故事。在这种轻松的场景之下,学生再一次回顾小古文,对小古文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最终也能够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更好地投入到小古文诵读之中。

学习《伯牙鼓琴》时,借助图片、音乐《高山流水》等媒体烘托出氛围,方便学生更好地进入诵读状态。进而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通。

2.多维趣读,把握诵读节奏

小古文讲究韵律和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上斜线标示停顿。学生在诵读练习时,教师一定要仔细听,抓住普遍现象,老师重点范读,读出节奏和韵律;发现个别现象,因材施教,让学生范读,相机指导。例如,学习《司马光》这篇小古文时,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试着标出停顿。交流讨论之后,教师追问“‘光/持石击瓮破之,为什么要在‘光后停顿一下呢?”有学生发现在人名后面要停顿。然后再出示类似含有人物名字的句子,让学生试着读出停顿,感受小古文的独特魅力。

诵读小古文时,可以教师范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或名家大师的诵读视频。范读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会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在诵读时,也可以让学生跟着节奏打拍子、打手势,增强其对节奏、韵律的感悟。适当地活动符合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音律中感悟小古文的韵律。

此外,学生的诵读展示要多层次,个别展示读、小组合作对读、男女合作读等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诵读训练易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学生能够将小古文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3.巧设反复,巩固诵读内容

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把握节奏,还要指导学生背诵方法。熟读成诵,离不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朗读。教学时,针对小古文中的长、难句,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在教学《伯牙鼓琴》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太山”这句话时,教师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反复吟诵这句话。如“当伯牙弹琴想到太山时,钟子期马上说到——伯牙琴声高妙,钟子期赞叹道——”《囊萤夜读》中的“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较长,除了正确掌握停顿,还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如“车胤家里十分贫穷,于是——车胤勤奋好学,于是——。”

小古文朗朗上口,讲究声律的抑扬顿挫。提高诵读兴趣、加强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小古文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理解字词,感受文义

小古文的学习肯定离不开字词的理解,这在小古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古文的字词、语法,与现代文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字词变化最大。阅读小古文时,学生往往觉得逐字逐句的解释有些困难。为了提高学生对小古文的阅读兴趣,理解字词就需要借助深入浅出、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1.联系生活,趣味理解

小古文中有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词语,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的“瓮”。瓮,本义指的是口小肚大的容器。教学时,先出示“瓮”的古文字形态,再让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跌”字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形入手,跌就是足字旁加上失,失足摔下就是跌。又如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中的“株”字。借助注释,可以知道“株,树桩。”教学前,发现学生常将“株”理解成“一整棵树”的意思。教学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说一说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比較简单,且比较有趣。这样就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2.比较异同,巧妙理解

小古文中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近,为了减轻学生对小古文的抵触情绪,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文时,课后习题出示“胤恭勤不倦。(疲倦)”,一旁还有方法提示“用这样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根据方法提示,不难发现“家贫不尝得油”的“贫”就是“贫穷”的意思。

当然,也有不少和现在意思不同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猜测等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尝、竞走”这几个古今异义的词,可引导学生先借助注释理解,再分别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尝与诸小儿游(曾经);尝一尝这道菜的味道( )”“诸儿竞走取之(争着跑过去);小红获得了竞走比赛的冠军( )”在比较中明白这些词在古今运用上的差异,消除了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陌生感,促进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3.变形练习,拓展理解

“之、乎、者、也、于”等虚词,更是学生学习小古文之路的拦路虎。教学时,可以通过变形拓展的方式引导学习理解这些较难理解的虚词。

教学《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之”时,可将“瓮”换成“杯、碗”,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指代意义。学习“群儿戏于庭”时,拓展延伸“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群儿戏于园)”“孩子们在屋里学习(群儿学于室)”“鸟儿在树上叫(群鸟鸣于树)”,逐步提升,引导学生理解“……于……”就是“……在……”的意思。学习《守株待兔》一文时,对于句子“宋人有耕者”中“者”的意思,可以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孤勇者》,学生自然就明白“者”就是“……的人”。接着让学生仿照例子,举一反三,写一写“……的人”,如“宋人有渔者”。这样既联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又理解了文本内容,课堂充实而充满趣味。

4.文白对读,想象理解

小古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除了结合插图、借助注释等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想象故事的情节,进而理解文意。“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车胤,你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说,这样就达到了文白对照的效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且满怀好奇之心。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猜测词语的意思、人物的心理、故事的结局……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农夫得到兔子后是什么心情,心中是怎么想的,又会怎么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想可能发生的情节,进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质疑讨论,培养思维

《课标》指出“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教材中的小古文大多选自《论语》《韩非子》《孟子》《列子》等古代著名的文化典籍,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民族精神典范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守株待兔》《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是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重点探究蕴含的道理;《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历史名人孩童时期的故事,主要品读人物的品质。而五、六年级的小古文,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智慧。《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学弈》《书戴嵩画牛》等小古文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能自信地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1.聚焦矛盾处,引发思考

《两小儿辩日》这篇小古文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另一儿认为“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最大的难题就是其判断距离远近的依据:远小近大和远冷近热产生了矛盾。面对两者的辩斗,“孔子不能决也”。教学时,可以追问学生孔子为什么不随意找个理由糊弄过去?难道孔子真的不能做出判断吗?进而引发学生对孔子为人的思考与探究。

2.关注关键词,锻炼思维

《书戴嵩画牛》对不同身份人物“笑”的描写是不同的,牧童“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抓住這些关键词,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感受“笑”的不同,进而品味不同人物的性格。关注关键词,把握文本细节,鼓励学生探究、表达,让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有趣味。

3.巧用资料袋,提升能力

课后的“资料袋”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可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如《伯牙鼓琴》课后思考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古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呢?结合“资料袋”中的材料,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知音难觅。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钟子期那样理解伯牙了,琴弹得再美妙没有人懂,弹琴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总之,小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古文的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把握教学重点:关注文言字词,理解词句意思,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在诵读中培养学习兴趣;聚焦矛盾处、关键词,在思维训练中深化感悟。学生乐学、会学,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伯牙古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伯牙鼓琴
知 音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高山流水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