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6-28 09:13王修超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青岛港青岛港口

王修超

(青岛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言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载体,以陆路、水路、航空等运输体系为构成,以港航、产业与贸易为支撑,形成的一种全新区域经济。鉴于水运在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运输中所具有的远距低耗优势,港口经济日渐成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在港口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港口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强化港口整体竞争力更显得极为关键。青岛港作为山东港群中心,起着连接省内与京、津、冀、辽、苏、豫等区域生产与消费的作用,随着“双循环”的提出,对青岛港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1]。所以,有必要分析青岛港口经济的发展瓶颈,并为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为青岛港助力“双循环”赋能。

1 青岛港口经济的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

青岛港位于胶州湾内,是欧洲、亚洲等国际主要航线的唯一途径,具有连接国际和国内的良好海向区位优势。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浪小涌缓,可规划建设100 多个大型深水泊位,是我国难得的适合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天然良港。青岛港由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组成,各港码头有铁路相连,环胶州湾公路与济青高速相接,腹地除吸引山东外,还承担着华北对外运输的重要任务[2]。青岛港腹地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可通过欧亚大陆桥连接中亚国家,具有连接内外腹地的区位优势。青岛港地处沿海开发的最前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该区域拥有诸多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企业、科研单位,能够随时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创新保障。

1.2 经营稳步推进

目前,青岛港口固定资产投资以大型国有港航投资建设公司为主,社会与民间资本也涉及部分领域[3]。2022 年,青岛港口固定投资101 亿元,货物总吞吐量6.58 亿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总吞吐量2567 万标箱,同比增长8.3%;营业总收入148.01 亿元,同比增长15.48%(见表1)。与2021 年相比,2022 年青岛港上述三个方面均超越广州港,位居全国第四。青岛港拥有8 万吨以上的集装箱深水泊位,其中前湾集装箱泊位可靠泊五代以上的集装箱船舶。青岛港拥有畅通的“集疏运”系统,EDI 国内港口信息系统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岛港建设的支持与政策落实,青岛港口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表1 近五年青岛港吞吐与营收情况

2 青岛港口经济的发展瓶颈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可知,虽然2022 年青岛港的货物总吞吐量与营业总收入达到新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但从整体上审视,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当前,青岛港口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四个方面问题。

2.1 物流改革推进不足,企业治理亟待完善

沿海港口是海路运输物流链上的枢纽,形成一体化港口经济需要统筹规划岸线,强化政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港口资源。目前青岛港物流仍停留于运输、转运与储存的传统阶段,在商务、金融与中介等方面仍有待开发,亟须向产品流、人才流等综合型物流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港口物流圈[4]。青岛港口物流企业包括青岛港陆物流、青岛通港物流、青岛青港物流等,除这些大型物流企业外,其他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较低,仅能提供一般运输与仓储服务,至今尚未发挥海河联运枢纽的优势。从整体角度审视,青岛港部分物流企业经营效益欠佳,进出口货箱可用航线仅能满足本市企业需求。部分港区的管理机制尚待完善,支付力度不严;在安全检查、危险物品检测等整治活动中,依法监管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还存在职能壁垒、管理薄弱等问题。

2.2 企业同质化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

青岛港口因部分模块重复,功能区间缺少协调性,致使出现严重的低端同质化竞争问题。青岛港依托欧亚大陆,先后与豫、陕、晋、新、冀、辽等内陆省份以及天津港、日照港、大连港等口岸建立了合作关系,港口影响力辐射全国。其拥有众多港航企业,大型国企、外资企业、中小民企争相发展;但因经营水平存在差异,常常出现“一窝蜂”的局面,导致企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5]。与香港、澳门等港口相比,青岛港依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通关费用高且效率低下,而港澳则实行国际化管理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多元化,部分免征关税且通关效率高。资源配置非合理化与同质化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提高了港口一体化建设的难度,从而出现“大而不强”的局面。

2.3 复合型人才匮乏,港、产、园缺少联动

青岛港近年来发展迅速,服务需求激增,港口贸易随之转型升级,对于从业人员的学历与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且在政策与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下港口人才流动性较大,目前仅依靠人才培育与引进显然无法满足港口发展所需。青岛港口经济发展急需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以便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此外,港区、资源产区、园区缺乏有效联结,协同发展不足,港口背后具有支持性的临港资源产区、物流园区与科技园区较少,多是进行普通装卸与堆存等简单工作。重点规划的工业园区距港口较远,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内河运输带来的低价运输优势。虽然青岛港与周边地市、口岸建立了诸多合作关系,但彼此产业缺乏联动,港口附近急需的进出口与加工企业较少,港、产、园带动作用不显著。

2.4 货源分流严重,效益增长面临压力

目前,天津港油码头管线已与燕山连接,青岛港要抢夺该市场的难度系数较大。随着大连港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的建成投产,原本在青岛港中转的东北三省基础性大宗物资将直接从大连港进出。同时,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区的矿石码头工程也已开工建造,首钢可能在该港区建设一座大型钢厂,所以会分流青岛港的铁矿石进口业务。同时,由于天津、日照、大连等港口同处环渤海经济圈,经济腹地彼此接近,所以也会分流青岛港现有货源。此外,随着全国众多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的持续建成投产,沿海港口价格战也会很快打响,港口装载企业面临价格降低的风险。价格竞争使成本显著提高,对港口主营业务造成了空前压力。

3 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策略

3.1 强化综合物流建设,调整港口整体布局

青岛港应以现实为基础,加大前湾港区物流网建设力度,发展多式联运,逐步形成“集疏运”体系;同时也要面向全国,大力发展经济腹地的重要节点,例如济南、郑州、石家庄、南京、天津等节点。在市场发展方面,应深入研究客户的多样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实现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增值,由此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由于青岛港周边港口的布局功能较为广泛,青岛港应在此期间合理布局,并准确定位自身,统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在港口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一湾两翼”布局,并从集装箱运输干线出发,大力发展到董家口港的零货运输,彰显“集疏运”优势。除此之外,创建以青岛保税港区为龙头的试验区,对老港区实行内贸集装箱运输,以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合理化更新功能,实现散货运输功能,由此完成旅游或游轮码头的转型升级。董家口港应充分利用自然优势,联合港区运输功能,打造货品交易中心与能源储运基地,从而实现青岛港的完善经营。

3.2 合理统筹资源,构建发展新优势

青岛港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区域经济发达,临河滨海,拥有庞大的腹地经济与市场。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各港口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造成无序化竞争、重复开发、发展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青岛港的经济发展[6]。因此,要科学安排港口经济发展路线,统筹资源配置,避免低端同质竞争。加快整合山东港口群,推动青岛、烟台、日照港口协同建设,以有效避免恶意竞争,减少内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协调发展的都市圈。所以,青岛港要积极配合建设组合港,明确自身在组合港中的定位与分工,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与此同时,青岛港应搭载“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一带一路”发展列车,根据协同发展的上层规划,借助资本投入,通过改组与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取长补短的发展格局,主动承接济南、烟台等城市的溢出产业,通过建设世界级港口,加快消化前期政策的刺激。另外,还可在政策引导下打造“鲁苏京津冀辽港口同盟”,提高港口通关便利度与渤海湾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贸易互联互通。

3.3 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港、产、园融合发展

随着港口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相应扩大,从而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与技能有了更高要求。鉴于此,可通过“港校育人”的模式,在本省筹建港口专业院校,为青岛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或通过已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开展定向培养,持续为青岛港提供人才支撑。青岛港所拥有的双循环基础,使其逐渐成为双循环示范区,应打破行政与管理的界限,通过港群联盟实现市场共享,逐步形成群体优势,以此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应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为抓手,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延伸临港产业链,推进产业群提质增效,逐步向港、产、园协同化转变;打造具有高附加属性的产业群,优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例如港口物流业、综合保税区等;引进与培育龙头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成立研发中心,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群。与此同时,还要稳步推进集装箱疏运系统与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增强青岛港与周边港口的联结程度。在推进港、产、园协同发展方面,应持续推动城市圈、基础设施、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发展与科技园齐头并进。

3.4 创建货源组织专业机构,打造生态智慧港

货源规划方面应创建专业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加快货源信息研究进程,强化对腹地经济运行与对外贸易的预测分析,搭建客户网络与资源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供需情况,并对其快速响应,为货源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努力建成最具影响力的亚洲物流中心;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完善资本结构,使资本价值最大化,实现由负债融资向非负债融资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贷款无避险向有避险转变,不断提高港口再融资能力;开展股份制改革,以增资配股的形式吸引社会参与港口经济建设。目前,青岛港紧抓生态智慧港口建设,开启了生态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应依托已有经验与技术优势,继续打造“互联网+港口经济”生态圈,构建特色互联互通生态智慧物流体系,不断提升青岛港的海河联运与物流服务能力,推进码头智能化作业与技术升级,实现远程操控与人工智能调度等应用;健全疏运系统,通过物联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技术突破,搭建集装箱海河联运信息化平台,实现航道的数字化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优势是促进青岛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港口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体现,只有港口与城市的协调运行与融合才能够实现青岛港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使港口群建设更为协调。同时,港口经济的发展并非以规模为核心评价指标,而是取决于港航事业的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所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不断优化青岛港的服务业务,解决港口生产能力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青岛港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不断调整港口产业结构,力求让青岛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猜你喜欢
青岛港青岛港口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首航青岛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港口上的笑脸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惠东港口
青岛明月申牌?
青岛港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