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
20 世纪80 年代,电视剧《红楼梦》开拍,那时观众对林黛玉的选角标准只有一个——像不像王文娟。
王文娟是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她从艺近80 年,舞台生涯几乎涵盖了大半部越剧艺术的发展史,从《投军别窑》中的王宝钏、《春香传》中的春香、《追鱼》中的鲤鱼精,到《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所塑造的人物无一不成为越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
1926 年12 月,王文娟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嵊州,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越剧。1938 年秋,因家中生活困难,13 岁的王文娟远离家乡,到上海天香戏院投奔表姐竺素娥学戏。竺素娥当时已是越剧名角,没过多久,王文娟就拜了她为老师。竺素娥总是黎明即起,认真传艺,她不仅教授文戏,还请了武功老师教王文娟踢腿、下腰、拿顶、翻跟斗等基本功。
在剧场演出时,王文娟经常躲到台侧观摩老师演出。同时,她也抓住一切上台的机会,哪怕是扮个龙套、家院、丫鬟一类的角色,以便在台上盯着主角目不转睛地看,口不出声地默唱默念。每个戏只要连着演几次,王文娟就能对主角的唱、做记得一清二楚……就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偷戏”中,她渐渐得到滋养,也慢慢地打下了一点基础。学了两年戏后,竺素娥认为王文娟的身材、脸型和气质适宜演花旦,便决定让她改唱旦角。名旦王杏花、支兰芳在演出合作时见王文娟学艺如饥似渴,锲而不舍,对她很有好感,一闲下来就传授唱腔特点。每逢有的二路、三路演员请假时,王文娟总能从容顶角救场,得到了其他师长的赏识,偶然遇到头路、二路旦角请假时,也往往被推荐顶替,得以和老师同场配合演出。
1942 年夏末,王文娟学艺满师,便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开始了全新的艺术生涯。在之后连续的舞台实践中,王文娟逐渐崭露头角,并与越剧小生名家徐玉兰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生涯,成为越剧艺术史上生旦合作的完美传奇,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永恒的经典,被观众广为赞誉,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从当年的浙江地方小剧种逐渐成为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地方大剧,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影响范围也得到空前的扩大。1952 年秋,王文娟和剧团的姐妹们决然放弃了在上海的一切利益,集体北上,参加了总政文工团越剧队。当时,他们通过学习、行军、慰问部队的一系列锻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就是在那时,他们演出了《西厢记》与《梁祝》两部作品,并且获得了好评。
1953 年,王文娟带领剧团深入朝鲜战场慰问演出,虽然当时环境艰苦,演出条件差,但面对最可爱的人,她们这群女孩子从不畏难退却,夜以继日地在阵地上、病房里演出,一演就是8 个月。王文娟后来说:“在前线的经历,让我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有价值,激励我不断努力,去创造新的作品。”朝鲜之行还为她们带来一项“成果”——1954 年,从朝鲜名剧移植的《春香传》上演,王文娟担任主演,这出戏的许多唱腔至今还是越剧舞台上常演的名段。
后来,王文娟进入上海越剧院,前后创排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好戏,从古到今,有文有武,各不相同,煞是精彩。
1955 年,编剧徐进打算将《红楼梦》改编成越剧。大家都不看好,就算写出来,又叫谁演呢?还不到30 岁的王文娟听了这话欣然请命:“演不好,头砍下来。”当该剧最终于1958 年上演后,在上海连续演出了54 场,场场爆满,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1986 年,已届花甲之年的王文娟并没有偃旗息鼓,退居二线,坐享清福。为了探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越剧改革的道路,她又与徐玉兰等一起,冲破重重阻力,成立了红楼剧团,焕发了艺术第二春。1996 年,已退休多年的王文娟主演了有舞台剧改编的电视剧《孟丽君》,她以70 岁高龄扮演17 岁的少女,每天凌晨即起,然后化上3 个小时的妆。拍戏中,常常头顶烈日,一拍就是五六个小时,经两个半月的夏日苦战终于完成。她说:“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耄耋之年的王文娟依旧精气神十足,有人问她有什么养生秘诀,她说:“我没有饮食忌口,也不会刻意保养,活得很‘马虎’,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心态平和、开朗乐观这8 个字了。”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台下做人简单一点,台上演戏复杂一点。
王文娟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迷糊。她去电视台录节目,弄丢了装着新行头的旅行袋,去买几角钱的布,回来后发现布买回来了,钱包却落下了。还有一次,她去参加一个活动,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鞋子一左一右穿了两个款式。“原来是出门时着急,穿错了。”说起迷糊往事,老人哈哈大笑。
台下“马大哈”的王文娟演起戏来却毫不含糊。每次演出前,她3 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她说:“揣摩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林黛玉,我就会一遍一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在她读过的《红楼梦》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了批注。戏迷们都说王文娟是“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
92 岁时的王文娟依然在带学生,她对学生的要求甚为严格,要求他们经常练功:“演员不练功,不练唱,就是业余水平。”练功也是一种运动,长时间的练功,无疑对她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哪怕在台下,人们看到她也永远是一副身板挺直的样子,即便是坐在靠背椅上,她也只坐前半截,腰线笔直。
除了教戏,她也喜欢学习新东西。今天练书法,明天画花鸟,退了休反倒更加勤勉。越剧舞台上不少故事发生在明朝,她便捧起《明朝那些事儿》,也许没年轻时学得快,那就一点点来。看书也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
2021 年8 月6 日,王文娟与世长辞,享年95 岁。她13 岁到上海学艺,从跟班到大师,经历无数。回望着一生,她只说:“我天资平平,无非是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算是侥幸有所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一辈子没有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演戏这一件事情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