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丽(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社区服务中心)
小儿肺炎是指儿童肺部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等。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预防方面要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及时接种相应疫苗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小儿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等,病情轻重不一。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指示治疗。小儿肺炎的发病因素包括孩子的年龄、免疫力、生活环境等。一些高危因素如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异常等也会增加小儿肺炎的发病风险。此外,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也可能导致小儿肺炎的发生。因此,加强日常的身体锻炼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儿肺炎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静脉输注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直接作用于患者呼吸道和肺部的一种用药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起效较快,并且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较少,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
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小儿肺炎是尤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2]。进行临床护理时,个性化护理方式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在开展护理工作时,相较于成年人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重症肺炎病情较为反复,故而在进行治疗时开展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选用我院2015 年7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年龄1~6 岁的小儿肺炎患儿200 例。将其按起病时间5 天内、细菌感染和临床表现相同的确诊的小儿肺炎患儿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 例。
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首先针对患儿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记录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并及时分析血气分析值的改变状况以及患儿病情之间的关联,确定患儿呼吸道相关分泌物的量。
实验组患儿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将个性化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具体方式如下。
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将其按照俯卧位的方式摆好,头面朝下,护理人员此时采用体位引流护理,帮助患儿将分泌物排出,并及时改善患儿存在的肺扩张情况。通过俯卧位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且还能够一次性将患儿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进行阶段性的清除,避免分泌物过多导致呼吸道遭到阻塞的情况。
由于患儿入院时存在咳嗽和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身体状态相对来说较差,再加上许多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时往往害怕打针和吃药,所以在进入医院后容易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治疗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而这些不良的表现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儿的咳嗽症状,导致后续的治疗工作以及护理工作都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将护理重点放在患儿的情绪安抚和心理护理上,进而保障患儿的机体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护理人员在进行患儿的临床护理时,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和焦虑状况,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在针对重症患儿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翻身,此时患儿的呼吸道具有机械通气通道的氧气管连接,所以在翻身时需要首先将氧气罩拿开,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机状况,避免出现呼吸机回路内冷凝水误吸或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气道湿化护理,一般情况下是在患儿接受机械通气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湿化器中水蒸气的焓,并根据患儿的状况作出相应的添加,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将雾化机温度调节至32℃~35℃。儿童的临床症状加重时,需要适量添加能够缓解儿童支气管舒张的药物。
小儿肺炎的发生往往与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联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患儿的有效管理,尽量避免患儿再次与感染源接触。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儿的个体状况,与检验科工作人员配合了解患儿的致病菌和传染源。做好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有效保护,避免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还要注意的是患儿在入院后可能存在咳嗽或发热等症状,所以为了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护理人员应当重点关注患儿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尤其需要针对患儿的发热状况予以有效的降温,例如可以采用冰敷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在针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管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的体温密切监控,一般情况下每隔1~3 小时为儿童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可以采用酒精擦拭的方式降低儿童的体温。必要时可将降温药物应用于其中,但在应用降温药物时,需要和患儿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状况后再为患儿提供相应的药物。在针对患儿进行用药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儿家属不同药物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促进患儿的正确用药,鼓励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在患儿口服用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有效的辅助管理,使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避免出现呕吐或者呛咳等情况,而如果患儿需要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则应当根据患儿的个体状况合理调整用药浓度,避免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
患儿在发热时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状况,进而引发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等并发症。所以需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干预,告知患儿在餐前和餐后都需要漱口,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多饮用温开水。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往往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从而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口腔分泌物等,可以采取体位引流、气道吸引等措施清理,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儿童的痰多并且较为黏稠,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形式进行痰液稀释,做好儿童的拍背排痰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对儿童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儿童家属正确的排痰方式。
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给药,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间隔和疗程等。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上述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还应注意给予患儿适当的心理支持。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为了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进行交流,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部受损,通常会出现低氧血症,即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等方式给予氧气治疗。同时,要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浓度,保证患儿的呼吸顺畅。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常常食欲下降,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为了维持患儿的体力和免疫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根据患儿的情况,可以通过口服、鼻饲、胃管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如高蛋白饮食、营养液等。
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往往病情严重,容易出现并发症。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同时,要监测患儿的液体和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容易出现肺不张的患儿,可以采取体位调整、呼吸训练等措施,促进肺部通气,预防肺不张状况的发生。
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肺部 音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评价儿童的血气指标,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作为儿童常见高发病,在小儿住院中占较大比重。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并且气道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面积小,气道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动能差,排痰功能相对差,呼吸道阻力绝对值明显大于成人,其痰液分泌物较多,气道黏膜肿胀时更明显,排痰常较成人困难,病情进展快,容易出现痰堵,甚至出现多肺叶受累、肺不张、肺坏死、塑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的肺内外并发症。
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疾病,患儿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促进患儿的身体恢复,加快病情的缓解和康复。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而护理人员是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供专业、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研究人员发现患儿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度较高,所以他们认为,应当针对患儿的个体状况开展护理活动。个性化护理关注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的个体状况,同时将各项护理指标根据患儿的适应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在接受重症肺炎治疗时的个体需求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儿的临床病情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在针对小儿肺炎进行临床护理时,选择个性化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1]王廷智,张海丽,韩艳.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2):91-94.
[2]江荣,谢雅荣,皮颖.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59-61.
[3]李丹,肖凤林,吕芹香.综合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肺炎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