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艳
摘 要: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影视作品的受众特点、内容题材和传播媒介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红色影视作品在体现大众性和娱乐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同時伴随着很高的育人价值,与大学生在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因此,高校应深入挖掘红色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借助红色影视艺术激发教育活力。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以革命活动为主题,以革命语言为主要创作而成的电视剧和电影作品”通过对红色革命史实的真实诠释以及对英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加深了大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激发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充分发挥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性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1 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与特征
红色影视作品是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改革和建设为核心素材的文艺作品。通过呈现无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故事,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直观地再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第一,大众性和娱乐性。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和影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影视作品正在高频地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影视中的经典片段成为各大媒体平台传播的焦点,归因于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在内容取材上和艺术表现力上都在不断地创新,并努力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技术手段向社会大众生活靠拢,力求不仅能够真实地还原历史史实而且还可以不自觉地激发起人民的家国情怀。
第二,民族性和时代性。红色影视剧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着某一特定时代下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并通过艺术性手法叙述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中的奋斗史,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路的艰辛历程,不仅如此,红色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着的时代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在深入地感染着中国人民。
第三,思想性和教育性。红色影视剧作品通过艺术性地加工,集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其中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又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显然而知,红色影视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2 红色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教育功能
红色影视作品传递着党在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肩负着传播中国特色主义的主流价值,展现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时代风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集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的红色影视作品,并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红色影视艺术赓续红色血脉。
2.1 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红色影视剧作品也在生动地再现着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轨迹。
100年前在民族陷入危难之时,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群爱国热血青年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外来思想的自由传播创造了条件。《觉醒年代》中先有坚持主张无政府主义的陈延年、陈乔年通过工读互助社的失败实验证明了无政府主义的空想性。他们随后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际斗争锻炼,接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马克思主义。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他们毅然决然地以此为信仰,投身革命事业。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学习、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剧中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去天津卫河滩坐火车时,看到中国底层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更加坚定他们建党为民的决心。经过多次商议,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全面抗战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提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行动纲领和作战策略。例如:红色影视作品《你从井冈山走来》中讲述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的中国国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进行武装反抗斗争的故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经济。改革剧《大江大河》通过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人的事业发展之路和奋斗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经济领域的改革之难,展现出时代浪潮中中国青年不断探索、敢闯敢做、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和锐意进取、坚守理想的逐梦力量。
新时代下同样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红色影视作品直观地、生动地展现了一代代革命领导人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探索精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李大钊所说“中华民族之振兴,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保持勇往直前和坚不可摧的动力,就必须教育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成为意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2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现如今的红色影视作品也从多角度展现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例如:电视剧《井冈山》展示了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艰难,所需要的粮食和药材奇缺,在艰苦的日子里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克服层层困难,关心帮助人民群众,并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鱼水情深。《山海情》中用来接纳村民整体搬迁的“吊庄”,一开始村民再去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吊庄”的路上遭遇猛烈的沙尘暴,刹那间变成漫天黄沙,到最后在村民辛勤改造之后,成为适合耕种和宜居的“金沙滩”,这前后的对比映衬出了人民群众身上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其中有坚定的守护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的白校长,为了鼓励辍学的学生继续上学学习知识,他偷偷卖掉捐赠的电脑,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帮助贫困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敢于尝试第一个建造大棚种植蘑菇的马得宝,有为相应政策号召孤身前去福建工厂工作,最终成为闽商在宁夏建厂的负责人的白麦苗。实际上正是这些真实鲜活、敢闯敢拼的普通年轻人,却是实现脱贫致富,社会变革的决定者。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展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的红色影视作品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指引青年大学生认真聆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永远坚守人民立场,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3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遵循。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当代青年受各种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非主流价值的侵袭,正确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变得更为迫切。红色影视作品在内容上真实的还原了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伟大的英勇事迹,使可敬可感的英雄群像进一步走入大众的视野中,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时代强音。
2019年9月,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有孙家栋、屠呦呦、李延年、袁隆平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电视剧《功勋》就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呈现了人民英雄的成长过程。有在抗美援朝期间担任连队指导时受命带队进攻并最终收复346.6高地的英雄李延年。作为“一级英雄”的他到部隊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上阵不是为了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信任也是战斗力”的军事气概。有曾屡获战功却在转业60多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坚守初心为百姓服务的张富清,他主动要求前往偏远地区建水渠、修水坝、筑公路,“重大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的展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在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位“独臂英雄”战士李东海,在战争中他吃野耗子充饥在战争结束后仍坚守自己的岗位。有为国家理想鞠躬尽瘁的科研英雄于敏、屠呦呦、袁隆平、孙家栋等他们为完成国家重托、人民幸福放弃国外的留学机会与荣誉,甘愿承受艰苦的外部环境,将国家命运和个人事业融为一体。《功勋》让大众明白功勋人物也与普通大众一样持续经历着挫折与阻碍,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有着百折不挠、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价值观念,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丰富的粮食,更是立足世界的中国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去唤起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感,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冲击时,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把战争英雄、科研英雄、时代英模和平民英雄等具像化的呈现在学校中,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思想境界,促使青年大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促使大学生自行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中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奋斗精神、坚定理想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成为感召新时代青年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而红色影视作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开展革命精神教育的良好资源。
革命精神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标识。而红色影视作品充分凝练革命领袖和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风范和精神品格,号召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进。电影《1921》青春化的展现了一群为了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砸破铁链枷锁,不畏风雨由上海转战嘉兴南湖担起救亡图存重任的热血青年。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分别以“脊梁”“求是”“为民”为专题,讲述中国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长征,到达陕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并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功绩,在实事求是中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纪录片《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志愿军老战士回忆真实的血战长津湖,体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奋勇抗战、至死不渝的伟大革命精,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理论话语。红色影视作品将英勇人物的伟大事迹和革命信念跨越时空展现出来,引领大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探索和创新,自觉把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进行检验、丰富和发展;要常怀“赤子之心”奉献祖国和人民,争做新时代的奉献着和开拓者。
3 总结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将中国故事直观地呈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透过红色影视作品传达出鲜明的教育性,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以“思想政治教育视像化”的形式潜移默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贯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主动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从而,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做争做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武步成,王海建.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4]郭琼.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影视的价值与实现[J].文艺观察,2022,(35):99102.
[5]刘云.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8):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