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成
摘 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求职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整体构建、协同育人、资源配置和推广程度四个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有三方面,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科学构建第二课堂项目体系;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为参考,实施合理评价和动态管理;以就业为导向,提高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可度。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3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和保就业的重要一环。服务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需求,是提高高校共青团政治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总量与增量均为历史新高。当前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应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主责主业。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均已实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通过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其顺利就业是高校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述
1.1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完善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领域育人有着自身优势,2016年团中央将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共青团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正式开始试点工作。2018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在全国高校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一套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与工作制度,借鉴了第一课堂的育人机制和工作体系,把共青团组织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让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后可记录、可评价、可呈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包括了课程项目、记录评价、数据信息、动态管理和价值应用五个体系,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模块,如思政学习、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创业活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社团活动、技能项目等。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0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H Beveridge)首次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可雇用性”,指的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随后多个国家的学者对就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其概念和结构也是不断发展。目前比较典型的就业能力模型有以下几种:USEM模型,它把就业能力看成理解力、学科知识、技能和元认知的结合;Career EDGE 模型认为就业能力由职业发展学习、生活工作经验、学科知识和技能、通用能力、情商组成;职业生涯管理模型(Career Management model)把就业能力包括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职业管理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技能。国内学者当前有从高校毕业生与就业环境适应的角度、人力资本形成角度、满足雇主需求角度、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角度等界定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其能够正确评估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后,积极寻找并成功获取与其相适应的工作,能够胜任工作,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成功转换工作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素质、技能等的综合能力。
1.3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一方面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还有就是人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等的充分发展,即个性的自由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当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出社会时,应该是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很高的人才,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以个体性和群体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实践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则是发挥第二课堂功能的有效载体。因此,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锻炼,就业价值观的引导,生涯规划的指导,求职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共青团在全国推广的一项工作制度,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是覆盖面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覆盖了全体学生,许多高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大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任务的同时,也需要完成第二课堂的相应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可用相应模块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就业创业第二课堂活动从以前的可选项变成现在的必选项,有利于所有学生得到提升。
二是利于項目合理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借鉴了第一课堂的模式,在项目设计上更注重合理化、规范化。解决了过去第二课堂活动随意性强,活动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更有助于设计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质第二课堂活动。
三是利于动态管理、有针对地指导。当前所有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工作均依托信息管理平台,采用线上方式数据化管理。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可以实时在系统中记录下来,并形成数据画像。学生从数据分析中可较清楚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板,有利于他们做出自我调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对于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通过系统能够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第二课堂情况。根据就业创业模块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等工作。
3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优势,但目前在促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从整体构建的角度看,没有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去整体构建相应的第二课堂项目体系。就业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常见的有就业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简历制作活动和模拟面试等,依旧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情况比较多,缺乏统筹设计,精品项目较少。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二课堂项目应该按年级、专业等有一定的分层分类。
二是从协同育人的角度看,目前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活动的老师更多是行政教辅人员,辅导员是主要参与者,而专任教师、校外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与较少,协同育人效果不够明显。
三是从课程资源配置角度看,第二课堂资源的配置和整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应该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目前来看不少高校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不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定壁垒,育人平台还不够多层次和立体。
四是从项目推广的角度看,目前面向社会宣传推广的力度还不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了解还不多,对学生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大学的学业成绩单。第二课堂成绩单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4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4.1 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科学构建第二课堂项目体系
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就业可从三方面入手,分别是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加强求职技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可以统筹规划这三方面内容,分层分类设计相应的第二课堂项目,作为学生的必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第二课堂体系,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是根据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可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课堂项目。新生入学后,项目设计应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探索的热情,同时要加强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大学中期的项目设计需要侧重对学生将来所需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和通用能力的提高。大学毕业前的项目设计应该是聚焦学生求职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就业信息收集和整理、个人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准备等方面。此外,学生毕业前在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入校外的企业资源,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有更多的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
二是根据不同范围的学生群体,可分为校级项目、院级项目和一般项目。校级项目主要面向的是学校全体学生,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通用能力。院级项目面向二级学院,要有学院特色,重点要与专业结合,突出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院级项目通过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水平。一般项目则是可以由学生群体自发组织的,面向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少数群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如各个学生社团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社团特点来打造相应的第二课堂项目。
三是根据现有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模块进行分类设计项目。目前大部分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文艺体育、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实践实习等,每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会略有不同。可以结合现有的几大模块,针对学生就业分别设计项目,并建立就业项目库。如思想政治模块,可以专门围绕就业观、职业观、事业观的引导设计相应项目。同时,根据学生参与后的反馈和相关老师的评价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就业能力相关的第二课堂项目可以不断得到改进。
4.2 以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为参考,实施合理评价和动态管理
各高校在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时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也可采用目前常见的一些标准。如《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参考的是美国SCANS标准,将35项基本工作能力分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五大类型。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数字化管理平台的结果应用功能,依托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根据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形成可视化的就业能力结构图。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可视化的就业能力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就业能力情况,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短板。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学生的情况,有利于他们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于学校而言,了解学生就业能力状况可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决策支持,为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第二课堂成绩单关于就业能力的项目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用工要求,动态地调整优化。可参考市场上的较为权威的统计报告,如《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根据调查分析指出202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理解交流能力中的积极倾听、学习方法等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中的逻辑思维、科学分析等能力,管理能力中的谈判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间管理等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中的设计思维、疑难排解等能力,动手能力中的电脑编程能力的重要度相对较高。其中设计思维、疑难排解、电脑编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其满足度均相对较低。也可以参考各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项目要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就业趋势、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具体要求的变化情况有所针对地动态调整,提高学生相应的就业能力。
4.3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可度
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认识不多,了解不足。在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单,而学業成绩单无法全面地展示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表现,无法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成绩单在社会层面的认知度,让其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具有规范性、公信力的科学参考依据。
一是发挥共青团优势进行宣传推广。共青团是中国最大的青年群众性组织,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可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在各级团组织广泛宣传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于团中央部署的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计划中,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等六个专项行动,提高就业信息的精准度和匹配度,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
二是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大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宣传力度。在毕业前,高校可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与学业成绩单、就业推荐表一起发放给学生,以便其在应聘时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毕业时可把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个人的重要材料放置学生档案之中。同时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到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放弃拓岗专项行动、校园专项招聘活动等。有就业服务智慧平台的高校,可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放入系统平台,用人单位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实现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学校部负责同志就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答记者问[EB/OL].(20180705)[202208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101396432992024&wfr=spider&for=pc.
[2]郭航.国外大学生就业力:内涵、模型与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22,(6):59.
[3]武雅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阈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1.
[4]赵蕾蕾,王苏霞.“第二课堂成绩单”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分析[J].管理观察,2019,(25):150155.
[5]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