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特色专业期刊影响力提升措施与成效分析

2023-06-28 02:29周立君王圣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提升措施科技期刊

周立君 王圣洁

摘要:海洋科学类期刊在科技期刊中读者和作者群都比较小,学科覆盖面较窄,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期刊,长期面临优质稿源流失、出版时滞长、数字化程度低、学术影响力下滑等问题,在作者吸引力、服务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到了瓶颈期,制约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为例,为了使受众面窄的特色专业期刊突出重围,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编辑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知网、期刊采编系统以及期刊官网的数据,对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效果特别显著的举措包括建设特色栏目与出版专刊专栏,特色栏目能持续吸引优秀作者对期刊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增强优秀作者与期刊的长期黏性,专刊专栏集中报道依托学科高速发展而新生的学术热点,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传播。对提升学术影响力效果显著的举措为实施学科编辑制度,此举能提升期刊审稿质量与效率。此外,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出版,也成为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倍增器。以特色谋发展,重新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扎扎實实地积累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使期刊的影响力逐年上升,近几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影响力指数名列学科前茅,特色期刊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海洋期刊;特色栏目;科技期刊;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7-0228-04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达到4963种。如何在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塑造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是必然途径。

许多科技期刊在提升学术影响力方面开展了多种探索和实践。如加强约稿,夯实期刊内容建设,通过好文章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1]。通过优化栏目,跟踪学科前沿,增加专刊、专栏的出版,集中报道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2-7]。还有加快传统出版转型,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水平[8-11],采用网络首发、优先发表等现代出版方式缩短出版时滞[12-13]。此外,加强媒体融合,结合科技新闻并利用微信精准推送,也是很多期刊加快成果转播、扩大期刊影响所采取的有效举措[14-17]。上述都是期刊工作的成功实践,但这些单一经验缺少相互之间的比较,没有给出不同举措在提升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大小。因此,要了解诸多措施在提升学术影响力中的重要程度和次序就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是我国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期刊。“十三五”以来,期刊实施了“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多项举措,让这本传统核心期刊突破发展瓶颈,再次焕发新的活力。2021—2022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连续获评全国海洋学科期刊第一名。本文通过对过去7年期刊工作的总结,具体分析各项举措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认识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系统策略,为同类期刊提供借鉴。

一、学科特点与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被海水淹没的岩石圈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的矿产资源[18]。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地质学发展较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始起步,此后经历了长时间的缓慢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地质学才开始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海洋地质学相关的研究受限于海洋调查平台(科考船、深潜器、深水钻井平台)和专用调查装备(多波束及单道、多道地震采集系统),当前只有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及部分沿海高校等为数不多的涉海科研机构才能规模化开展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这样的学科特点形成了特别的学术生态:海洋地质论文的读者往往也是这一领域的作者,海洋地质论文的作者也常常担任论文的审稿专家,而期刊则在其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大致同步。作为我国第一本海洋地质专业期刊,记录和见证了我国海洋地质学快速发展的历程。截至2022年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共刊载研究论文3266篇,研究区域涉及我国近海、西太平洋、印度洋及两极海域,研究领域涵盖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大洋矿产、近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古海洋与古气候等多个方向。随着我国海洋地质学的蓬勃发展,这本专业期刊同步成长并收获良好评价:《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也曾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

随着我国着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地质学科再次驶入发展快车道。满足国家需求、对标国际前沿成为海洋地质工作的重点任务,而“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则成为专业期刊面对的现实挑战。“十三五”伊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系统分析了期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一是优质稿源流失。以期刊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为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论文在国外SCI、EI期刊上发表,国内期刊面临严峻的竞争。二是出版时滞太长。作为一本双月刊,论文的发表周期平均为1年,严重影响科研成果的报道速度。三是数字化程度低,以纸介质为主的传统编校方法效率欠佳。四是依赖传统发行渠道,网络化覆盖不足。五是期刊评价指标徘徊不前,学术影响力出现下滑趋势。

针对期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编辑部制定了多项举措,经过7年的坚持与实践,这本传统期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始在全国海洋特色期刊中名列前茅。文章将具体介绍这些做法并分析取得的成效,再通过相互比较提出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系统策略。

二、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措施及成效

(一)学术影响力的定义与计量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是指在某一时期科技期刊对其所处科研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20]。根据信息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以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论文下载情况”“国际论文比”等多种指标进行计量[21]。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最近7年的期刊论文,多数论文尚处在被引半衰期内,远未达到引用峰值;部分刚刚发表的论文,短期内可能还未出现引用数据,因此用于此次研究时仅参考使用“被引频次”,计量指标主要使用“论文下载量”“低被引论文比”两个即时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此外,本文还使用“审稿时效”“出版时滞”以及审读意见等对期刊品牌吸引力和学术影响力予以补充说明和佐证。本文数据统计日期为2023年2月10日。

成效比較按照计量指标变化的百分比予以说明,本文对变化值5%~20%标注为“提升”,20%~50%标注为“提升显著”,大于50%标注为“特别显著”,以此说明所采取措施的成效大小。

(二)实施学科编辑制度,提升期刊审稿质量与效率

2017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制定并实施了学科编辑制度,一是按照来稿的主要研究区域,依据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划分为海岸带、近海陆架、大洋与两极地区四大区域,二是对照学科方向和期刊栏目划分了沉积与环境、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古海洋、海洋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第四纪地质等五个主要研究领域,对于每个具体的区域与领域,指定专门的学科编辑负责相关稿件的初审和送审,以充分发挥学科编辑的学术专长。实施学科编辑制度7年来,期刊审稿专家队伍迅速扩大,审稿流程得以严格执行,审稿时效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对审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活跃审稿专家从2016年的80人左右增加到目前的240人左右,平均审稿时间从27.8天缩短到现在的14.6天,审稿时效提升了47%。

(三)特色栏目建设与封面文章推荐,助力期刊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高水平作者论文是期刊品牌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对优秀作者和知名专家的吸引力,《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打造了“本期特稿”特色栏目,通过定向约稿刊载学科领域内创新性研究论文和前瞻性综述评述。2017年以来,“本期特稿”共刊载高水平论文37篇,作者的正高级职称占比76%,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资深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体现了业界对期刊的认同。统计“本期特稿”栏目所发论文与固定栏目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低被引论文比”,由于近两年所发论文的发表时间较短,指标不能完全体现文章的价值,所以这里选用知网平台本刊2017—2020年的统计数据,并将被引小于2次的标记为低被引论文。据统计: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5次,篇均下载量515次,低被引文章占10%,而其他栏目(除专刊之外)的篇均被引频次为4.3次,篇均下载量278次,低被引文章占26%。这些指标的对比显示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提高214%,篇均下载量提高85%。可以发现特色栏目的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更高,提高了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打造特色栏目的同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还同步更新了封面设计,每期推出封面文章,以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封面文章提升了期刊的形象和吸引力,获得了多方好评。在期刊管理审读中,审读专家认为本刊封面设计行业特色鲜明,充分表现出学科的亮点,体现了同行专家对期刊品牌的认可。

(四)加大专刊组稿与出版力度,集中报道学科最新进展

专刊组稿与出版是科技期刊持续获得优秀稿件的重要途径[22-24]。2017年以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加大了专刊组稿与出版力度,充分发挥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学术作用,围绕研究热点组织选题和策划,累计出版专刊11期,占比30%,是“十二五”期间专刊出版数量的3倍。

专刊聚焦学科研究的最新热点,通过集中、快速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发挥创新引导作用。专刊的出版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效果明显,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专刊为例,由于契合研究热点,刊载的论文受到广泛关注,篇均被引频次为16.1次、篇均下载量为466次、低被引论文比占4.8%。而与该专刊出版时间相邻的两期非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6.5次、篇均下载量为317次、低被引论文比为14.6%。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量比同期非专刊出版论文分别提高148%、47%,低被引论文占比更低。可以看出专刊的学术影响力更大,学术传播力更强。此外,专刊一般会安排优先出版,缩短了出版时滞,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

根据知网平台数据统计结果,2017—2022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被引超过20次的论文中有80%来自专刊,下载超过800次的文章有64%来自专刊,证实了专刊出版在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推进数字出版与期刊网站建设,促进期刊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及移动阅读的全面普及,传统期刊以纸质印刷出版传播的方式已明显落伍。2018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新建独立的期刊网站,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在期刊网站设立优先发表栏目,这不仅满足了很多作者录用后尽快发表的需求,而且使出版时间由原来的6个月至1年缩短到3个月至6个月,最短时间为1个月左右。借助XML数字出版平台,不仅提供论文的发表、阅读和下载功能,同时同步链接期刊公众号,实现了论文推送和移动阅读,大大增强了期刊文献的网络可及性,提升了传播效率。以2022年访问量和下载量为例,期刊网站、维普网站、万方数据的年度访问量分别为414130、5333、36814,年度下载量分别为12818、4900、2546,期刊网站成为最主要的成果传播渠道。数字出版和期刊网站建设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提升了期刊的综合服务能力。

(六)双语出版、国外数据库收录双管齐下,期刊国际化走出第一步

“国际化”是《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确立的发展目标之一,旨在突破语言限制,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022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借助SciEngine平台,实现了期刊的双语出版,迈出了期刊国际化的第一步。此外,期刊还加大与国外学术数据库合作的力度,2022年,期刊新增国外数据库收录包括Scopus、ProQuest,扩大了国外主流数据库的收录范围。由于这些举措刚刚实施,其成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三、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的成效对比

第一,总结以上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举措与成效,达到“特别显著”的举措依次为特色栏目建设和专刊出版。与同期(专刊除外)的其他栏目对比显示,特色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提高了214%,篇均下载量提高了85%,低被引文章占比低了16%;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比同期非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提高了148%,篇均下载量提高了47%,低被引文章占比低了9.8%。

為了培养优秀作者和专家型作者与期刊的长期黏性而打造的特色栏目,通过积极组约稿件,巩固期刊固有的优秀作者,也积极联系脱离本刊多年的老作者,争取这部分人重新关注本刊。特别是一些专家型作者,运用毕生的学术积累所写的系统性综述,更像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对于读者有极大帮助。这个栏目的设立以及刊载的文章,带给期刊的不仅是文献的流量,更在小学科圈子里提升了期刊知名度,使期刊重新树立品牌形象。期刊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反过来又能持续吸引优秀作者对期刊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增强优秀作者与期刊的长期黏性。

专刊组稿是科技期刊争取优秀稿件的重要途径,由于内容聚焦,能集中资源对特定的学术热点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工作的连续性通常情况下都是前期研究团队来承担的,在新的项目进行中需要对前面相关研究问题的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了解,这充分保证了专刊出版后的关注度,可使从事某一热点方向研究的科研人员获得相对集中的数据和文献,也利于学者之间就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能在短期内在该行业领域有效提升刊物的知晓度,并且整期展示相同主题的文章更有利于搜索,从而提高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二,达到“显著”的举措为建立学科编辑制度,使审稿时效提升了47%。学科编辑制度的设立强调了编辑的责任,密切了编辑与所熟悉的学科领域中的审稿专家的联系。由于学科编辑负责的研究方向更加细化,便于编辑掌握学术专长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以及各大研究机构中不断新生的研究力量,以达到快速审稿的目的。

第三,达到“提升”的举措为数字出版和期刊网站建设,缩短了论文的发表时间,提高了期刊的传播和服务能力。传统出版模式下论文的时效性差,对读者和作者的服务以及文章的传播速度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在线排版以及在线网刊发布系统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排版系统到网站一键发表。碎片化的文件格式极大地扩展了文章被检索范围,一键网络发布并精准推送作者,读者下载的PDF文件有相应的图表和文献链接,提升了阅读体验,增强了出版服务能力。

第四,双语出版和新增国外数据库收录的实践时间尚短,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有待观察。

四、结语

本文提供了海洋特色专业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最新实践,通过多措并举,期刊获得了显著的进步。比较各个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规范化是期刊工作的基础,严格期刊出版流程,提高期刊出版质量是提高编辑部业务能力、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优化栏目、加强约稿、出版专刊专栏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方法;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特点的现代出版是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倍增器,也是传统期刊转型的必由之路。建设世界一流期刊,需要提升国际影响力,这是期刊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学明.好文章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以《中国地质》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84-1090.

[2] 高磊,王俊丽.专题出版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策略研究:以《航空材料学报》为例[J].出版与印刷,2022(4):92-99.

[3] 李瑞娟,王晓琰,李雅新,等.策划创刊周年庆活动对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研究[J].编辑学报,2022,34(3):295.

[4] 张伟伟,王磊,马勇,等.以出版学术专刊为抓手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J].科技与出版,2019(4):145.

[5] 张金超,晓红,韩焱晶. 灵活调整栏目,强化期刊特色,提升中医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J/OL].科技与出版,2022,41(6):94-99.

[6] 汪海英. 紧跟学科热点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J].编辑学报,2019,31:71-72.

[7] 徐敏,瞿麟平,吴洋. 策划出版纪念专刊对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和编辑部工作能力的意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20-724.

[8] 耿懿,郑军卫,李小燕,等.网站建设与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以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38-1042.

[9] 王轶.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解析[J].现代出版,2016(2):1517.

[10] 王芳,施贵军,赵媛媛.“互联网+”环境中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以江苏地学类期刊为例[J].编辑学报,2016,28(1):98-100.

[11] 袁醉敏.提高编辑部网络应用水平,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浙江农业学报》的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302-305.

[12] 闫立娟,孙晓红,张改侠,等.网络首发对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以《地球学报》为例[J].地球学报,2023,44(2):404-408.

[13] 韩牧哲,李秀霞,王冬,等. 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关系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85-792.

[14] 代艳玲,朱拴成,杨正凯,等.科技期刊传播质量和影响力提升途径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7,29(3):222-225.

[15] 王晖娟,王一琳,陈少春,等.媒体融合时代航天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J].编辑学报,2018,30(S1):119-122.

[16] 刘杨.科技新闻助力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实现路径探索[J].出版科学,2018,26(3):86-90.

[17] 郗向丽,于水,董小翠.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及在提升刊物影响力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7(8):71-74.

[18] 吕炳全.海洋地质学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2.

[19] 王圣洁,周立君,孙萍.中国海洋地质40年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6):1-14.

[20]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21] 邹海彬,杜宁,张京娜,等.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保障机制探讨[J].编辑学报,2018,30(1):1-3.

[22] 赵琳,张莉,陈禾.集群化背景下科技期刊专刊专栏组稿路径实践探索[J].编辑学报,2022,34(5):528-531.

[23] 蔡斐,苏磊,李世秋.科技期刊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划出版专刊/专栏[J].编辑学报,2018,30(4):416-419.

[24] 徐书令.科技期刊加大专刊出版力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J].编辑学报,2014,26(6):593-595.

作者简介 周立君,副编审,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出版。 王圣洁,研究员,研究方向:海洋地质研究与信息分析。

猜你喜欢
提升措施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立意为先,谋篇布局,揣摩细节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