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李恒
近年来,“双减”政策全面推开,这不仅对学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家庭没有开展真正有效的亲子沟通,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和谐家庭关系的生成。因此,家长应巧用策略,积极创造沟通条件,丰富亲子沟通的话题、方式,和孩子开展有效的沟通,打造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一、“双减”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2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和法规,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些方针政策对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多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时,这也意味着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场所,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以更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方式助力孩子的成长。
基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习成绩成了很多家庭开展亲子沟通的唯一话题。诚然,学习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成绩不是反映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全部指标。学习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应贯穿孩子的一生,充盈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家庭教育应当摒弃以往“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不良观念,家长们也要纠正“考试成绩至上”的错误理念。家长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教会孩子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帮助孩子提升自我,这样才能将“双减”政策的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亲子沟通常陷入困境
如今,许多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亲子间的沟通常陷入困境。不同的家庭成员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感受,许多父母觉得他们和子女的沟通常陷入困境。首先,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不喜欢沟通,多数家长表示,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表达心事,当自己试图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孩子经常顾左右而言他。其次,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亲子间的沟通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从而使得亲子沟通陷入困境。尤其是对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其父母往往会用“叛逆”“顶嘴”“反抗”“不听劝”“不理解良苦用心”等词形容亲子间的沟通状态。最后,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亲子间的沟通往往流于表面,父母和孩子虽然开展了沟通,但双方在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就存在的问题作出实质性改变,因此沟通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沟通也未能落到实处。
不仅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极易陷入困境,很多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一方面,许多孩子认为,在和父母沟通时,与学习相关的话题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而父母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关注远不及此,因此许多孩子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在沟通艺术的运用方面尚有欠缺,当孩子尝试与父母沟通时,许多父母无法给予其预期的反馈。这具体表现为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父母往往采用忽略、敷衍的态度;当孩子提出不同的见解时,父母常表现出斥责、反驳的态度;当孩子觉得被误解时,父母未给予其解释的机会。
2.亲子沟通的话题与方式比较单一
许多家庭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是因为亲子间的沟通话题较少、沟通方式比较单一。许多父母常以“作业”“考试”“培训班”等为话题和孩子开展沟通,而对生活其他方面的话题则沟通较少。事实上,孩子们往往对课业学习的相关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不仅如此,很多家庭的亲子沟通方式比较单一,语言交流成为主要沟通方式,缺乏多样化的亲子沟通方式。语言交流很多时候存在弊端,当父母或孩子情绪不佳时,语言交流很可能造成无效沟通,亲子双方的情绪甚至还可能通过不合适的语言传达导致矛盾升级。
三、“双减”背景下的亲子沟通策略
1.积极创造有利的沟通条件
在“双减”背景下,家庭应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任务,发挥更佳的教育作用。父母的陪伴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许多父母忙于生计,还有很多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因此,这类家长可以采用电话、视频等多种灵活的方式给予孩子陪伴,积极创造条件与孩子沟通,关心爱护孩子。同时,要想实现和谐沟通,父母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在孩子面前传播负面情绪,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争取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丰富沟通话题及沟通方式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应积极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和孩子进行沟通,要放宽视野,教会孩子把握学习的本质意义。父母可以从当下的热门话题入手,开展“生命”“爱”与“责任”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孩子用爱与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同时,父母也应明白,沟通不仅仅只有语言交流一种方式,亲子间相处的每分每秒都是沟通的一部分。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务活动,为彼此端上一杯水,在有事外出的时候为对方留下一张纸条,用亲昵地摸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这都是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亲子间的沟通就是由这些生活的细节构成的。如果父母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这也会成为一种言传身教的亲子沟通。当父母和孩子在沟通方面陷入困境时,可以选择书信往来、播放音乐、肢体安抚等方法进行交流,这些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3.打造平等和谐的沟通关系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关系,面对亲子沟通中彼此不理解的情况,父母应从自身做起,放下传统家庭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家庭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展开沟通。父母应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武断地将孩子不同的观念视为“叛逆”,很多时候,孩子独特的观点代表着他对自我及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因此,父母更应将孩子擺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尝试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情,感受他们在特定年纪的迷茫与不安,用真诚的方式接近孩子的内心。父母应成为孩子最好的倾听者,以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助推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唯有换位思考,理解彼此,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是对科学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践行。要想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对教育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作为和孩子关系最密切的教育者,父母更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从“创建和谐对话,打造和谐家庭”入手,积极开展有效的亲子沟通,为孩子铺设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培养真正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