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摘 要: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为了谋求课程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纷纷开始寻求教学路径的改革优化。而在社会发展与时代建设的需求下,出现了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随着这个理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教育界人士开始注意到供给侧改革,同时教育界人士也萌发了将高校思政课教学同供给侧改革相结合的想法,并尝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鉴于这一形势,文章以此为研究点,探索在该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思政课程;路径研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189-04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方针,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教学概念。新时代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动、不断优化的过程,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优秀的教育活动要求教育工作者正确掌控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的正确供给方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动趋势,深入了解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需求变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供给侧方向改革,并最终切实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我国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指明了一个大方向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工作者因为有政策制度的支持,得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在推动相关的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主动地学习进步,在思政课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进行创新。此外,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路径探索顺应了我国当下的时代潮流,有助于我国相关的政策方针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教育行业、落实到基层教育,实现国家政策方针落实和我国思政課教学优化的共同发展[2]。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育目标
就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综合型大学还是专业型大学,又或者是高职大专类院校,这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都是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进而实现教育目标,并最终使高校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这一目标,高校思政课成为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措施,该课程的教学本质上就是由教师去引导学生以德立身,进而通过道德层面的提升,来实现学生在物质、精神、科技、人文、政治以及能力与知识等方面上的综合发展。同时,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而言,该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索,则是从一个以往没有涉及的领域角度入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及管理层意识到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对相关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另一方面给予所有高校学生更优层次的教育资源选择,使所有高校学生能够在专业技术和道德政治素养等方面实现多向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使我国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实现其育人的教育目标[3]。
二、供给侧改革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思政课是每一所高校的基本公共课程,也是所有在校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校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学生有文科生和理科生之分,而思政课属于文科之列,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科生在学习思政课时的接受程度更高。而理科生由于其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多少政治课教学,思政基础较差,以至于这一群体的学生对高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的相应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不理解。此外,高校思政课又属于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一门课程,大部分学生在进行思政课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持续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甚至会产生学生在结束一堂思政课程的学习后并没有吸收到多少相应的知识内容,以至于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的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2. 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理解认知偏差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进入到大学后只需要学习本专业知识即可。这一认知导致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课。出于应付教师以及满足学分的要求,学生也就仅仅能做到按时到教室,并不会集中精力去学习课程内容,甚至会出现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复习其他专业课或者玩手机的现象。
3. 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这一群体由于年龄小,其在思维上的表现较为活跃,喜欢追逐一些新颖的事物。但是,这一群体在价值观上的表现又并不成熟。这一正一反的发展,使高校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断的能力,进而走向错误走向极端。同时,伴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其中的不良信息不断涌入学生的思想,这些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在政治上、在道德上的信仰。甚至会出现校园内的思政课的影响还不如互联网上一条含糊不清的新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导致了教师上课积极性的下降[4]。总体而言,上述三种原因都在某种程度上动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权威性,进而导致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率普遍呈现出低下的情况[5]。
(二)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上的局限性
伴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知识的渠道上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过去那种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与满足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的需求,这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就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建设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队伍建设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在执教水平上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针对于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力量薄弱这一問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使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力量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是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领域充实进来的,不同专业的教师在思政课上表现出来的水平也势必会不一样。此外,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地进行学生扩招,招生数量要远远多于同期应招聘的专业教师的数量,以至于经常会出现一位思政课教师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现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断被加码,其来自教学任务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有限的精力不断被分散,那么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 来自教学科研方面的压力
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比、晋职加薪都与科研工作的成果直接挂钩。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在科研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过繁的科研任务使教师不得不减少在教学工作上的时间投入,这也会造成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降。
3. 在思政教育上的认知偏差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将思政课视为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这种认识偏差甚至还会发生在一部分教师群体中,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不少师生认为思政课在教学日程上的安排要让位相关的专业课。甚至于高校的领导层还会认为思政课的教师在开展教学作业时并不需要多么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仅仅需要进行短期的培训就可以上马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负责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积极性并不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对思政课的教学热情自然而然也就会降低。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在制度供给上
若要实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途径的探索,首先就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和教师都是该课程教学的供给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办好学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2020年,我国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思政课教师的聘用、培训、考核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为我国各个阶段的思政课包括高校思政课的发展都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鉴于这一点,我国各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教学途径的探索时,需要从供给制度这一角度入手,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组织、教师的考核评价、教师的培养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制订符合自身高校发展的高校思政课模式。
(二)在教学供给上
理论源于实践,又将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同样的,思政课教学也将遵循这一规律,在进行路径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统一。而进行思政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的的良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率先发挥组织者的角色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就思政理论知识展开相应的小组讨论。同时,教师可以以思政课堂为平台,以本校的优秀大学生为主体开展一些宣传讲座,使学生能够从优秀大学生身上汲取相应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得到一定的升华。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会借助相应的网络资源,例如央视的一系列节目《经典咏流传》等。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优秀节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撰写一些节目的观后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而在课外的教学实践方面,则需要高校同社会的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开展相应的以思政为主体的合作,使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思政课路径的探索工作之中,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的优化改革。
1. 充分利用互联网 形成思政网课新样态
近几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拓展网络授课的渠道,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这一渠道。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大高校合力构建思政课教师网络交流以及备课教学的平台,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平台;第二,可以在高校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所有思政课教师一起进行交流探索备课,共同制作思政网课并将其上传至网课平台,以便全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进而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属于思政网课的新样态。
2. 推动高校思政教学专业队伍的建设
就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历史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该校思政课的教学队伍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力量短缺的问题,随着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教师力量短缺的问题已经被改善。但是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授课水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都由非思政专业教师组成,不同专业的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敏感度又不一样。因此,高校需要加快进行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例如招聘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教师。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思政课教师交流培训,以此来不断提升本校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在环境供给上
就思政的教育环境而言,其具有多维性、开放性以及复杂性等基本特征。目前,伴随着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身处的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加深。为了应对外在环境所带来的威胁,高校及教师需要尽最大限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及精神环境。因此,在高校及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从高校的校园氛围、文化风气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张贴宣传一些学生的优秀事迹等,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内在精神上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应对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我国各个阶段的思政教学开始被社会各界予以关注。而思政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不断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地革故鼎新。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入手,进行高校思政课路径的探索则有望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我国思政课教学尤其是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实现育人的教育目的,并不断地推动我国思政课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可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教学路径探索——以河南Z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例[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1):58-60.
[2] 齐艳霞,曲洪波,赵冰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理论研讨与实践路径探析——“全国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155-156.
[3] 宋俊松,付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困囿与路径[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79-80.
[4] 王楠. 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J]. 中国军转民,2022(12):74-76.
[5] 高杨帆,陈文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022,2(01):122-131.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