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2023-06-28 16:53刘向平王英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案例分析走出去

刘向平 王英

摘  要:课程思政是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重要方面,继续教育课程思政须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向同行。论文从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切入,即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传播,以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全面剖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教学评价全方位思政的融入路径,从而有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

关键词: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必要性;案例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148-0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可实现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导向作用,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正确的方向[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政熏陶,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有机融合,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責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在此背景下,外语学界重点对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提出了各种教学改革尝试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中国翻译》的《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国策与省情”课程为例》一文以西北师范大学“国策与省情”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阐述了该校硕士翻译课程思政的实施,提出在翻译工作坊、翻译鉴赏、翻转课堂和项目实践中显性引导与隐性塑造的结合路径[3]。《上海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一文基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主题内容思政育人、词句举例思政育人、文化比较思政育人、练习引导思政育人等四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思政融入策略[4]。《中国外语》《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一文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提出在大学翻译课程中要避免选择含破坏性话语的英译汉翻译材料,尽量选择含有益性话语的汉译英材料,从而实现在翻译教学材料方面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紧密融合[5]。《中国外语》《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一文从内容、管理、评价、教师言行等四个思政链入手,分别提出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依规管理适时表扬与批评、显性化评价挖掘过程中的思政元素、言传身教严慈相济等四种关键性思政策略[6]。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理应纳入课程思政体系。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平台,以“课程思政”“继续教育”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而后通过文献精读、浏览标题和摘要等方式去除了检索结果中相关度不高或焦点不突出的论文,最终共计获得文献44篇,文献发表的时间跨度为 2020年2月至 2022年12月。由此可以看出,继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重要方面,其课程思政研究论述比较有限,系统性思路探析比较缺乏,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有待加强。

一、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清华大学刘震提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融入继续教育,是继课程思政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和使命”[7]。“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方法,也是当前继续教育所迫切需要的。对于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而言,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主体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头脑。

(一)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向导。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年度教育统计数据和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8-9],2010—2021年,我国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毕业生人数一直保持在每年360万人以上的规模,常年占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人数较高比例,所学专业覆盖理、工、商、文、法、农、医、师、艺等各个专业,分布在国家建设的各个行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情况与国家建设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紧密联系。同时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存在下列现象与问题:就业导向唯一性;技能培训与思政教育占比失衡;毕业生专业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匹配;用人单位的后续反馈或评价普遍较低。与此同时,继续教育学生群体存在突出的工学矛盾或者家学矛盾。因此,课程思政是当前继续教育的迫切需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也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高校继续教育需进一步凸显价值引领作用,努力构建完善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体系,使高校继续教育突显教育本质,从而培养技能突出、素质过硬、思想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构建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课程的育人效用,培养继续教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思想素质,进而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最终实现继续教育学生群体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发展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继续教育学生群体所特有的贡献。

(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

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源泉。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将引导继续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目标,将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投射与创新发展。高校继续教育要紧抓课堂阵地,用好教学渠道,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将包括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等思政元素融入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从而实现专业技能知识与做人做事品德同步培养,实现对在职成人学生进行正向的价值引领,实现价值塑造扎根于终身学习。

二、围绕教学设计,深挖思政元素

本文以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挖掘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开展教学实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深度融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为高校继续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一)整合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实践

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整合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现多维度培养继续教育学生。以“铁路科技术语”章节为例,价值目标涵盖语言态度、发展战略及职业素养。语言态度即通过分类科技术语、归纳类别特点、语境结合分析语义等方法,准确把握科技术语内在特征;发展战略即通过解读雅万高铁项目签署过程与项目进展,深入了解高铁“走出去”过程中的困難与阻碍,突显语言的政治性与科技强国的迫切性,语言助力出海的必要性,全面追踪从项目签署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语言需求,更新课程内容与侧重;职业素养即了解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与中国特色术语构建的关键作用,解读铁路人“勇于攀登”工匠精神与“不断超越”创新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精髓。“铁路科技术语”章节知识目标涵盖微观层面了解中英术语结构差异和铁路术语规范统一;中观层面掌握术语概念的内涵外延、通用专化与术语俗化及术语“下定义”话语;宏观层面掌握特色铁路术语举隅、术语网络检索策略及中西术语政策解读。“铁路科技术语”章节能力目标包括学生能正确认识术语本质与结构特征,详解术语规范与统一的必要性;学生能明白语言演变基于社会与交际,语言内容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某种程度上会决定语言空间变化;学生能制定系统化术语政策,有效提升全球参与竞争力,对信息、知识与创新政策以及教育战略形成支持。

(二)实施教学环节,开展思政教育

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框架,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课堂设计三阶段六种认知目标,如图1所示。

1. 课前阶段:知识与领会

课前以线上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理解与记忆。针对“铁路科技术语”章节,学生需逐步完成在线铁路术语主题信息检索、观看大国重器视频,找出前50高频术语,完成资源库建设及高频术语理解与记忆。通过课前环节预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速度、中国智慧的重要作用,形成中国情怀和中国意识,对我国未来发展感到充分自信,能够正确认识国际事务中的中国使命与中国担当,树立提供中国视角、中国方案的意识,积极向国际社会建中国言、献中国策。

2. 课中阶段:应用与分析

课中以语言演练为主。以“铁路科技术语”章节为例,强化术语特性、结构、语义、语用、下定义分析。侧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强调术语国际传播意义,促进学生探究、研讨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突显术语输出与语言能力应用。

(1)课程导入

利用苏格拉底“The beginning of wisdom is the definition of terms.”这一名人名言导入,介绍此章节的内容及重要性。进而提问“Amazon应该翻译成‘亚马孙还是‘亚马逊”引导学生理解术语需要结合语言语境、社会语境及专业语境。同时引入2012年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由于术语翻译失误,导致合作失败的案例说明科技术语表达的重要性,警醒科技人员应秉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坚守科技伦理。

(2)课程讲解

介绍“术语”的定义及举例。厘清术语与概念、术语所指与能指、术语概念内涵与语义外延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唯物辩证观。根据学生思考后提问,引出术语定义分类:扩展定义和短定义。短定义又包括近义词定义、词组定义和单句定义。接着通过一个术语的三种短定义示例(synonym definition, phrase definition及 sentence definition),让学生理解怎样定义术语,为定义术语积累理论基础。认识存在两个飞跃过程,感性实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理性认识又进一步指导感性实践,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根据学生课堂反馈,难点在单句定义。有效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习难点介绍单句定义简单易掌握的句式,同时让学生选择术语下单句定义进行练习,教师并对定义进行点评和指导。学生选择并进行课堂练习“air conditioning”和“brake”, 结合第二课堂高铁术语讲解确认术语定义正确与否,并引出谓语动词多样化的思考,如“is”可由“refers to”“can be defined a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等替换,实现术语下定义的语言多样化呈现。

(3)巩固练习

组织小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将学员分为五组,根据机车结构外部结构示意图,每组选择图中的三个术语进行讨论并下定义,然后做陈述。根据小组陈述的术语定义,进行学生互评。针对有代表性的陈述样本,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术语定义应遵循三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课后阶段:综合与创造

课后以内容延伸为主,实现评价与创造并举。完成电力机车术语翻译,巩固课中所学知识;完成教学平台上扩展视频及知识学习,完成作业并按高铁术语库术语词条分析框架提交到高铁多语本体术语库,更新课后信息。阐述术语库词条设计基本元素,中外术语对照、词源分析、应用例句、语义变化、形式变化等,应用术语库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术语库建设、术语库应用产出,达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三)系统教学评价,实施教学反思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1]因此,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以继续教育课程特色为基础,同时凸显对继续教育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综合考查与评价,并基于考查结果开展继续教育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与改进,进而提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效果,发挥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

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涉及测试、小组展示、模拟演练、课堂参与度(含思政考核)等多维度考评。第二课堂教学将语言学习融入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传承铁路工匠精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通教育资源时空局限,在网络平台共享优质教育服务,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多方面主体的评价与建议。继续教育学生普遍认同课程思政内容与知识内容自然融合,课堂氛围融洽;培训组织单位继续教育学院无记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00%的学员认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约96%学员认为课程实用性较强,对预期的国际化业务工作有较大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对铁路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影响;铁路系统开班需求加速,班级人数稳步上升、班级规模不断扩大,体现培训委托单位对培训效果的肯定;专家同行评议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巧妙、自然”。

通过恰当性与针对性兼具的教学设计,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实现了多维度对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效实现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目标。基于课程全球治理体系构建的实际,推动铁路科技语言素养拓展到全球技术、商务、管理多个领域,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培养学员以更加积极、自信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进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依托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认识科技改变世界的能力,同时引导继续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铁路科技认知,促进铁路科学发展,不断拓宽科学技术的广度,探索科学技术的深度;基于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与品牌构建的关键角色,解读铁路人“勇于攀登”工匠精神,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继续教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工匠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注重培养继续教育学生用具体的、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联系的及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认识全球铁路发展。以身许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与中国梦同心同向的理想抱负;修身立德、实干担当,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乐章;课程改革已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技能,进而培养继续教育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结语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系统性、长期性、统一性,非一蹴而就之事。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其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通过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继续教育教学全过程,聚焦继续教育学生语言、文化、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和成长,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者的有机统一。文章基于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具较强的社会现实性,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传播,充分挖掘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国际话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创新融入路径,丰富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以期为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及完善提供有益的启发与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1)[2022-09-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曹进,陈霞. 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国策与省情”课程为例[J]. 中国翻译,2019(03):105-113.

[4] 代正利.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 上海翻译,2020(06):61-65.

[5] 司显柱. 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J]. 中国外语,2021(02):97-103.

[6]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2021(02):47-52.

[7] 刘震. 课程思政在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 在线学习,2021(11):9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年教育统计数[EB/OL]. (2021-08-30)[2022-09-15].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 020/.

[9]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2-12-28)[2023-01-0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

(荐稿人:单宇,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案例分析走出去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