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联性分析

2023-06-26 14:10:10徐晓莹
艺术大观 2023年15期
关键词:舞蹈表演关联性

摘 要:舞蹈表演可以使舞者通过高难度的动作,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不同的人体姿态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舞者在表演开始至表演结束都会专注到动心动情的表演情境中,舞蹈姿态有利于将人类丰富的情感直观地展示出来,为了丰富表演姿态,舞者通常会凭借油纸伞、折扇、绸带、水袖等作为辅助工具,不仅增强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更能将情感最大限度地宣泄出来。由于舞蹈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诞生了不同的舞蹈类型,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通过创作造就表演,借表演的形式完善创作,二者各有光辉又相互构成。本文对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舞蹈动作;舞蹈表演;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J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3

舞蹈表演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能促进人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舞者和欣赏者之间,能够通过与音乐相呼应的身体姿态进行交流,舞蹈由舞情、舞蹈节奏以及舞蹈构图三部分组成,动作依赖于身体的运动,人类在生活中所具有的情感状态,都可以改编成舞蹈动作,通过表演的载体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

在整个舞蹈表演中,表演者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姿态与舞蹈质量息息相关,舞蹈表演对于舞者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直立感,有些舞者天生身体姿态条件比较好,能够将舞蹈作品的内涵通过动作完美地展现出来,具有极致的审美体验。实际生活中并非所有舞者都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这就需要进行后期的锻炼,培养良好的舞蹈姿态。例如,含胸驼背、肋骨外凸等不良姿态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作为舞者更需要在改善姿态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便无法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强烈的感染力,一些基础动作及高难度动作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有碍于作品情感的表达。无论何种舞蹈都有其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如古典舞、街舞、现代舞、民族舞等,不同的舞种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舞蹈动作与表演关系密切,在古典舞中通常有吸腿、掖腿、端腿展翅、踏燕、姿态斜腰、掀身探海等基本舞姿,在舞台上构建出一个多面向、复杂而又完整的世界,舞蹈将美妙的节拍和优美的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借着表演的形式向观众表达优雅而又深沉的情感,古典舞这一舞种便具有形、神、劲、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形”

“形”就是指舞蹈表演的外部动作形态,优美标准的形态能够完美地阐释作品魅力,舞者的眼神、身法、步伐、手法要在表演中具有协调性,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艺术效果。舞蹈作品需要表演者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将其融化于自己的舞蹈动作中,而音乐伴奏可以为舞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做到“心动情动”。例如,在古典舞中舞者的手部、腿部、腰部等动作都是表达作品情感与人物内心的基础。优美的姿态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拥有先天条件的舞者也要经受严格的体态训练,才能够达到舞蹈表演的标准。“形”作为外在直观的体态和动作,表现为万千的体态和变化的动作之间的连接,一出舞蹈表演如果没有达到“形”的具體要求,便不能视其为成功,因为舞者缺少姿态的表现力,便是失去了表现艺术特征最直接的媒介,所以在舞蹈的身韵中,“形”是最基础的要素。“拧、倾、圆、曲”的舞姿形态,充分表现出了“形”的艺术特征,在舞蹈中,舞者通过这些动作形成不同角度的配合,从而在表演中塑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例如,古典舞《只此青绿》中舞者以半蹲式的缓慢走步动作,表现出优美舒缓的艺术效果,从而将舞蹈作品的内涵以表演的形式传递给了观众,令欣赏者感受到少年王希孟对大宋千里山河的赤诚之心[1]。

(二)“神”

“神”是指舞蹈表演者的神态气质,一个舞蹈表演如果失去神韵如同失去灵魂,即使形体动作再标准规范,也只能是技巧的彰显,只有与神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舞蹈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舞蹈表演是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舞者的“精气神”有着直接的关系。表演者在练习舞蹈时不应一心只想着动作是否是标准,怎样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还要在练习之前对作品背景进行分析,如《只此青绿》这一古典舞是由《千里江山图》编创而成的[2],其表现出的是以纯写意的方式演绎了中国山水的山峦起伏、江河浩渺的宏大境界,彰显的是宋代文化内敛婉约的风韵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舞者就需要根据作品蕴含的深意来创作舞蹈,要求舞者要有精神,在表现动作时能够恰如其分地掌握精髓,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气息顺畅。在表演中舞者通过凌厉坚韧的眼神以及具有力度的甩袖动作,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向欣赏者传递出金兵来犯的国仇家恨。因此,舞者要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形态,发自内心地表演出其中的艺术内涵。

(三)“劲”

“劲”是指内在节奏当中的层次力度以及轻重缓急的艺术处理,一种舞蹈如若仅有一重节奏,便会单调乏味,失去其本该有的魅力,舞者便难以通过舞蹈动作与欣赏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无论何种舞蹈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情感力度,表现出轻重缓急的艺术效果,有利于欣赏者观看表演时体会其中的情感力量。舞者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以不同的肢体动作展现出相应的节奏感,使作品具有层次感。在古典舞中,舞者需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能将动作力度的大小平均分布于舞蹈中,要根据情感的变化顺势而定,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只此青绿》中有一处下腰动作被称为“险峰”,舞者身体后倾,利用一定的肢体力量将背部与腿部形成近乎直角的状态,这就需要舞者有高度地控制身体力量的能力,精确地保持在直角状态,使舞蹈体现出刚柔并济的美感。

(四)“律”

“律”是指舞蹈动作要求有一定的律动,在舞蹈伴奏的辅助下,舞者需要跟随音乐节奏使整体舞蹈表演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形成行云流水的听觉与视觉感受。所谓“卡点”就是指舞者需要在音乐节奏的转折中,通过形体表现出强烈的层次感,起到撼动人心的效果,能够让欣赏者感受到舞蹈的连贯与舒畅,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只此青绿》中数位舞者跟随音乐的节奏,高低错落地变换队形,以极高的舞蹈艺术水平展现出了《千里江山图》中的连绵不绝的山峰,此起彼伏,创造出悠远的意境,展现出古今相通的气脉。舞蹈动作中既有“正律”,也有“反律”,正律给人以一气呵成的顺畅之感,而反律则可以产生奇峰迭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舞蹈动作中的“双晃手”,当手臂向左晃时,身体便要呈现出右拉之势,有利于表现出舞蹈的圆润与韵味[3]。

二、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联性

(一)动作细节决定舞蹈的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一些舞者追求舞蹈整体表演的规范性,尤其在群舞中,表演者更加注重队形变换的协调度,有时忽略了个人的舞蹈动作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表演者应在往常的训练中将细节烂熟于心,作为舞蹈表演的关键环节,对于细节性较强的动作不应采取漠视的态度,认为只要在最后的表演成果中做到大致规范就可行。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越是细节的动作越要认真处理,因为舞蹈表演的细节会影响整个表演的艺术效果。例如,“兰花掌”这一动作,虽然其幅度不大,但是在整个舞蹈中是点睛之笔,欣赏者很容易通过直观的观察感觉到舞蹈缺乏美感,因此舞者需要加强手部的训练,使双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为了使手部动作足够表达舞蹈的美感,表演者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甩手旋腕、高抬指、单指点击、循环点击锻炼手指及手腕的灵活度,适当地进行手部韧带训练。在舞蹈结束时,所有舞者都需要屏息凝神,控制好自身的气息做好最后的收尾动作,将舞蹈定格在优雅的情境中,让观众感受其绵长的韵味,荡气回肠[4]。

(二)手臂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在舞蹈中,手臂具有情感传递的功能。手臂的不同动作,让手臂可以“说话”,其美感在舞蹈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手臂是重要和必要的艺术表现部位。它不仅在舞蹈动作中起着协调、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同时也可帮助舞者更好地完成舞蹈中每一个优美的动作语汇。舞者在表演中常用的手臂动作有向侧延伸、向侧缩回、向前延伸、向前缩回、向后延伸、向后缩回、穿过身体缩回等。手臂动作在表演中具有较大的动态幅度,每一种变化都展现着舞蹈作品不同的情感力度,而部分缺乏专业素养的表演者并不能将手臂动作做到行云流水,往往在摆臂时会出现上臂大幅度摆动,小臂和手腕及指关节并没有跟随上臂的节奏,如此一来便展现出一种僵直的状态,无法顺利完成表演,更不能将舞蹈作品原有的意境展示出来。高水平的舞者应当能将舞蹈动作与情感融合为一,有强烈的节奏感知能力,在完成手臂动作时能够灵活地以上臂带动小臂及手腕,同时让身体随之摆动,体现出舞蹈所具备的神韵。由于手臂动作幅度较大,摆动时需要舒展大方,具有连贯性,尤其是在古典舞中,舞者手臂的动作最能体现出舞蹈表演的美感。

(三)氣息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舞蹈呼吸和生理呼吸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是身体的呼吸,是线条的延伸,是动作的连贯,所以肌肉的拉伸与收缩的运动可以说是舞蹈呼吸。但舞蹈的呼吸还可以是运动气场,是内在的节奏,是舞者情感表达的窗口等。人有了呼吸才有生命,舞蹈也是有了呼吸才能有艺术的表现力。只有将生理呼吸和舞蹈呼吸相融合才可以将生命与艺术的跃动极致地表现出来。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在众多舞蹈动作中,即使是较为柔美的动作也需要耗费舞者一定的体力,而其他幅度更大的动作更需要表演者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控制好呼吸的节奏,何处该呼吸何处该吐气,都需要精准表现。在舞台上,灯光追随着舞者,因此舞者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气息是否顺畅都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舞者来说,稳定是达到协调支配身体和完美完成舞蹈表演的基础。如果舞者在舞蹈时,不能较稳定地完成动作,就无法谈及完美与协调,而舞者的稳定性与舞者自身的呼吸有很大的关系,它可以促进舞者心理平衡和协调调动身体各个部位。人体本身就是无气则沉、有气则轻,也就是说呼气时沉、吸气时轻,控制好呼吸的节奏感有利于增添舞蹈表演的美感。

三、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舞蹈表演的方法

舞蹈表现力是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人内心与外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表现出一种自我感觉,也能通过舞蹈的感染力将观众带入其中。为了提升舞者的表现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表演者可以通过形体训练、呼吸练习、肩部动作训练、手臂动作、拉伸、下腰训练等来锻炼其舞蹈姿态,形体动作是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舞者常因为自身素质不强,先天条件较弱而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舞者进行后期的专项训练,对于自己弱的地方进行强化练习。协调优雅的动作不仅可以提升舞者自身的气质,还能够在表演中增强美感,形体的熟练度关系着舞者能否在千变万化的舞蹈表演形式中,展现出行云流水的表现力。表演者进行形体训练,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先观看标准的示范动作,使自己能够按照严格的规范动作步骤去模仿,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最终实现形体训练的目的[5]。

呼吸在舞蹈表演中也是关键性的环节,为了保持舞蹈表演的协调性,提高自然度、灵活度,表演者需要加强气息训练。呼吸是否流畅关系到表演能否起伏有度,对舞蹈的速度及力度都有重要影响。表演者利用呼吸进行调节,可以展现不同的气质,表达很多微妙丰富的情感。在日常训练中,表演者可以在平静的状态下闭上眼睛跟随音乐练习呼吸,从而感受到身体的流畅性。此外,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舞者必备的品质,由于表演舞台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会出现临时慌乱出错、舞蹈动作遗忘延误节奏、舞台灯光不良等问题,舞者需要在表演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在日常的集体训练中要达到高度的默契,并且商议一套应急措施,在出现临时问题时,应当如何应对。舞台上表演者需要根据现场的变化情况,在出现临时错误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自然地掩盖动作失误,让观众认为这些失误是精心设计的舞蹈环节,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增添艺术趣味性。然而临场应变能力是需要舞者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舞台上处变不惊。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展现形式之一,有着多元化的美学元素。其不仅需要舞者有极为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优秀的舞蹈表演离不开多个方面的舞蹈训练,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方案,才能使舞者呈现出优质的舞蹈表演。

四、结束语

舞蹈表演是一种通过人体姿态与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情感贯穿于舞蹈表演的全过程,并非舞蹈姿态、动作技巧的堆砌,而是由情感线、视像线穿织而成的艺术生命形象的整体。音乐与舞美的结合可以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情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形象。舞者在表演时应当把握好不同姿态表现的不同情感,将表演赋予强大的感染力,对动作、舞蹈气息进行细节化处理,充分理解所要表演的舞蹈作品,将自己完全融入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中。

参考文献:

[1]王琳珊.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分析[J].艺术科技,2019,32(04):137.

[2]赵婷,王燕.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分析[J].戏剧之家,2019(06):122.

[3]马文婧.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探讨[J].艺术评鉴,2023(01):74-78.

[4]唐娜.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尚舞,2021(03):76-77.

[5]默敏.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分析[J].艺术家,2018(04):69.

作者简介:徐晓莹(1972-),女,上海人,本科,中级馆员,从事群众文化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舞蹈表演关联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5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9:43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面部表情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浅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3:28
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1:54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创意与设计(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