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飞雪
摘 要:中国画构图随着谢赫“六法论”的提出又被称为“经营位置”,是营造中国画的空间和意境美的重要依据,在传统中国画的构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捣练图》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瑰宝,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构图方式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将充分研究《捣练图》的构图形式、绘画内容和意境美的营造,来探讨该画作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各领域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捣练图;构图;意境营造
中圖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3-00-03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国力的强大为唐朝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于之前,唐朝文化则更加具有包容性,使得女性美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仕女画也因此获得了发展,构图是艺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一幅画的情感基调,促进了绘画作品中意境美的营造,不同的构图,给人呈现的艺术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捣练图》是当时著名宫廷画家张萱所绘,以其出色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特色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当时纺织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唐代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为现代史学研究和影视著作等行业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一、《捣练图》的结构内容形式
人物画是一种极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绘画艺术,不同的审美取向也就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俗。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唐朝可谓是中国封建制度社会下最为繁华的时代,社会政治情况稳定,导致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张萱正是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著名宫廷画家,尤善仕女画,创作了许多非常著名的画作,《捣练图》就是张萱的得意画作之一,该画作被珍藏在圆明园中可见其珍贵程度,很遗憾的是由于圆明园的覆灭,这件稀世珍宝便流失海外。
画作用长卷画的形式展开情节,描绘了唐代女子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全图共有十二名女子,分为三组,分别按照工作顺序进行捣练、织线和熨烫,从右至左,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四名手持木杵正在围着一个长方形木盆捣练的女子,“练”是古代一种含有一层丝胶的丝帛原料,需要在碱水中熬制后反复捶打才能更加具有弹性,画作的第一环节正是四名女子捶打熬煮后的丝帛,她们的位置正好形成了两两相对的对称形式,其中两名身着浅色衣裙的女子相对,并都呈现手持木杵正在捣练的姿态,其余两名女子都着深色衣裙,一个正在挽袖做捣练前的准备工作,一个已经挽好袖子准备开始捣练了,四人从衣裙颜色、位置和动作分布都呈现出和谐与冲突、动态与静态的强烈对比。
画作第二个环节是两名女子在进行穿针引线的过程,其中一名女子坐在碧绿色的地毯上,聚精会神地在穿线架前整理一条长线,而另一名女子则坐于矮凳之上,神情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针线正在进行缝制衣物,二人姿态舒展,神情惬意,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态。紧接着往下看,我们便能看到一位正蹲在炭火盆旁边的蓝衣女子,手执长柄团扇,正在用扇子扇火,可能火势太大,蓝衣女子被呛到了,把脸转向了另一旁,并用袖子挡住。
画作最后一个环节所占的人数最多,其中两名女子相对,正在伸展一匹白练,负责把白练扯平,她们的身型后挺,我们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她们拉扯白练时的力量,另一名女子手里则拿了一个熨斗,看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把炭火烧热是为了维持熨斗的运作,拿熨斗的女子神情专注,左手支撑着白练,右手在用熨斗一点一点把白练熨平,拿熨斗的女子对面是一个身型较小的女孩,正帮大人们整理白练,同时我们把目光移到下方可以看到一个一身红衣的小姑娘,正在白练下面调皮地玩耍,弯腰甩袖的姿态好像是跑来跑去跑累了正在擦汗,动作活泼俏皮,打破了女子们的温婉娴静的气氛,这种冲突感给画面增添了趣味性,耐人寻味。作者把唐代女子制作白练劳动工序安排得有条不紊,并且把女子们捣练的动作细节、神态都观察得精妙细致,把大唐盛世之景跃然纸上,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技法和绘画功底。
二、《捣练图》构图的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绘画一直以来便以意境为核心,意境之美是中国古典绘画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宗百华先生说: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1],对于中国古典绘画而言,能把意境展现到极致就是“留白”,以白纸为载体通过安排画面布局达到虚实相生、无限遐想的效果,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于方寸之间展现出无限的空间想象,寓情于景,从而达到思想境界与物质形象的高度融合。
基于上述观点,作者在开始一幅画作时往往会先考虑画面的构成和布局,合理地分配画中人物的位置和色彩搭配,以求营造和谐统一的意境美,《捣练图》作为一幅长卷式图卷,长度近1.5米,由此可知,如此一幅长卷若想达到和谐的效果把每一个人的位置安排得恰到好处可谓是极为重要,而《捣练图》中的三组人物关系和留白的铺陈则恰到好处,适度的留白好像给画面注入了氧气,让我们置身于画作之中不会感到窒息,可以自由地徜徉在古代的诗情画意之中,这种留白的节奏韵律让这幅画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
我们先从重色上探究该画作,首先,我们从画作最右边一眼望去是一位穿深绿色衣服的女子,另一个上身着绿色衣服的女子与其相照应,以至于我们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往左边看,跟随着画面接下来就是穿红蓝衣服的女子、绿色地毯、炭盆前的女子、手中拿熨斗的女子,最后是一位蓝色衣服扯白练的女子,如果我们把这幅画的重色看成一个点,大家可以试着把我们看到的这几个点连起来,可以很惊奇地发现它们可以连成一条极具韵律感的线[3],就是这条无形的线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随着叙事情节而流动,就像我们在读一个剧情跌宕起伏的小说或者看电视剧时,起初是平淡的,之后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达到高潮而跌宕起伏,如果我们把看剧时的心情归结于一个点时,我们把它连在一起依旧可以形成一条律动感极强的线,这就是作者在无形中给我们的引导和暗示,让我们在观赏画的过程中像看电视剧一样兴趣盎然,这几个重色一方面会对我们的视线有牵引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画面的整体和谐度,采用重色和浅色相间分布,如果一边重色多,一边重色少,可能会使画面有一种失衡感,就难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其次,画作中每个人物的造型动作也是大有考究的,画面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又相互联系,这个联系我们可以从她们的肢体动作和身体倾向中看出来,试想一下,如果一幅画作中每个人都呈仰天或俯地的姿态,谁也不理谁那在我们看来可能会稍显诡异,以画面中第一组捣练女子为例,画面中的女子两两相对,最右边的绿色衣服的女子身体、木杵工具、脸的朝向明显是对着第二个女子,第二个女子脸对着第三个女子,神情生动,顺着她的眼睛看过去好像是在和对面的女子交谈,而最后一个穿红蓝衣服的女子面向观众,身体向右倾倒由捣衣木杵支撑着,其木杵、身体倾向还有手指指向的位置都向右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而右边正是下一个工序;看向第二组的织线女也是如此,在绿色地毯上的女子正在理线,跟随她的动作看她的右手的动作有一种向后的张力,左手手指和眼神则朝向右边指向矮凳上缝衣的女子,矮凳上的女子手指的动作指向右边,和炭盆前的女子脸的朝向形成交流与呼应,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交流使画面更加真实,更加和谐[2],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她们的欢声笑语和心理活动,这些人物的造型动作都是在为构图和意境的营造服务,让画面更加具有人情味和烟火气。
最后,遮挡穿插关系在画面中的应用,与西画不同,西画一般都用焦点透视,以一个点为焦距点便能呈现近大远小的空间透视效果,虽然这种透视方式更能打造三维立体空间效果,但是却使画面中可呈现的空间大受限制,只能表现出现实中肉眼能看到的东西,而中国古典绘画一般都用散点透视,使作者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地安排画面,画面中可以有无数个视点可以让作者挥洒自如[4],我们以最后一组工序熨烫为例,前面熨烫白练的其中一名女子把炭盆遮住,用遮挡关系给画面营造了空间关系,忽视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原理,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炭盆的位置被推远了许多,但是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其中的空间可以引起我们无限的想象,使画面更加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吸引我们去探索。
三、《捣练图》的艺术文化价值
唐代不仅是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唐代展现的文化底蕴至今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审美意趣和人文情怀,《捣练图》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体现了唐代女子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通过描绘女性的服饰、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大唐女子的时代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之前对女性“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签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极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画作中女子的衣裙都是用薄纱所制,颜色也十分艳丽,衣服上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形制款式相对于之前的保守而相对暴露,还有画作中女子们聚在一起制作白练,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嬉戏打闹,虽然是在劳作,但是从画中我们还是被她们宁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她们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体现了这一时期女子地位的上升和思想的觉醒。
张萱在《捣练图》中的构图技巧和图本设色也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昉著名的《簪花仕女图》在就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周昉在模仿其技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5],尤其是对女子神情、发型发饰、衣纹图案的刻画都继承了捣练图中的绘画方式,相比张萱的画作,周昉笔下的仕女则更加典雅柔美,更体现了唐朝仕女的雍容华贵,他所创造的“周家样”仕女画彻底把仕女画发扬光大,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题材,这些优秀画作也都对中国仕女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捣练图》在现代的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给大量史学家的一些研究提供了素材,如当时纺织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这些历史文化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这幅画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劳动女性的赞扬与褒奖都代表着唐代思想文化上的高度觉醒,体现了这个时代尊重女性的人文价值,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一些宗教文化等因素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画作提供的素材论证更有意义的史学研究,充实国内的历史文献。
近些年国家大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文化的复兴让大家对古代服饰发饰的关注度变高,唐代政治开明,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各种各样的异域服饰流入中原,导致这一时期唐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服饰的款式也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捣练图》中的服饰色彩纷呈,纹样众多,就是各地服饰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因此其中的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有着借鉴价值,尤其是汉服的设计,既要注重其美观性也要注重其实用性,唐人服饰的板式和色彩搭配等元素都可以成为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点,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促进现代服饰设计领域的发展。
《捣练图》是用长卷画的形式所绘,用一帧一帧的图像把情节完整地叙述出来,这种表现形式对影视摄影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一些动画设计也都是这样用一帧一帧的图像通过加快帧率把剧情表达出来的,画作中的服装、发饰和色彩也可以成为一些历史影视剧的参考,让影视剧的场景可以更有代入感,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捣练图》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结束语
《捣练图》把大唐盛世风貌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得以在现代还能瞻仰古人之风姿,本文通过梳理画中的人物构成关系、画面意境美的营造以及其研究价值,让我们对这幅著名的画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其“经营位置”的高度与深度即使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依旧可以看到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养分,才能让中华文化之美在各个领域更加蓬勃地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陈梓瀛.《搗练图》人物造型研究及其对我创作实践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22.
[3]陈泽文.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构成因素——以《捣练图》为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
[4]黄潇雨.宋代《百花图》卷构图研究及创作启示[D].西北大学,2022.
[5]罗琰娟.张萱《捣练图》的绘画艺术特征及价值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0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