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冰
摘要:本文探讨纪录片的艺术性中的动态节奏,纪录片不仅需要讲故事还需要有内外构图的动态布局。
关键词:构图;动态;节奏
对一个画面的结构应采取一种立即与直觉的反应,因为考虑作为一个观众是这样看电影的。这不像看一幅画或一张照片那样可以从容不迫而且细细考虑,电影迷必须及时在不断且向前运转的动作中诠释镜头的意义。这种状况就如同你阅读一张贴在行驶中的巴士外面的海报,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文字与影像不能理解的话,那么信息快速流过也就无从被理解,可是如果巴士停住动弹不得,你就有充分时间看这幅海报,那时你就变得吹毛求疵,甚至排斥那张海报。
这种认为一个镜头的长度由内容、形式与承接而来的期待所决定的原理称为视觉节奏。创作者可以放松或加强这种视觉节奏,像音乐家一样,而剪接的速度与摄影机运动的节奏都可以达到这种结果。可作为研究构图与视觉节奏的理想影片是注重音乐性和视觉性对观众的冲击。高水准的风格、省略剪辑以及有效的设计元素,有戏剧根基的才能。设计、颜色、运动和服装,包括热情的和折中的途径去表现他们的故事。应为纪录片不需要做太详细的分镜头脚本,所以在拍摄时需要的是内在的构图与相关的技能。
当人注视着动态的影像而不是静止的影像,你会发现有更多的法则在发生作用。如果一个画面内的元素移动,那便成为动态布局,而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因为如果有人从画面中横过或干脆走过画面,那么平衡的构图会变成不平衡。甚至在前景中一个人头的运动都可能拉出一条新的视线和新的场景轴线,它马上需要在构图重新平衡一次。举例来说,从一个固定的位置把画面放大,一定需要重新构图,因为即使对象不变,构图也一直在改变。
研究这部分要利用视觉上有趣的电影片段,追逐场面是很好的研究对象。
1,因为对象移动了因此重新构图,寻找各种不同的机位调整。2,因为某人或物出了画面而重新构图。3,因为预期某人或物进入画面而重新构图。4,因为焦点的改变使观众对背景的注意力移到前景,反过来也一样(这改变了构图中重要区域的质感)4,在一个静态构图的画面中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横过画面、对角转移、从背景到前景、从画框上面走、往画框下面走等等)
5,才能令观众觉得接近主体和他们的困境?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普遍而言,越接近动作轴心的人,越能体会主体的困境。6,摄影师要在多少时间内调整好以便能拍到一个人起床又转移到同一画面中的另一个地方去?通常被摄物的运动与摄像机的构图改变是同时的,如果摄像机等在那里或跟不上,摄像机的运动就显得笨拙。7,有多少次摄像机与片中人物动作被设计(编排),以便孤立一个人物。8,有多少次摄影机或人物的动作被设计来引领两个人物重新回到画面?9,画面构图由视线组成的比率高吗?视线横跨银幕的次数多吗?(一般是摄影机角度从主观视线移到客观视线。)9,什么样的角度或者构图的改变,能使你感觉人物更客观?10,找出一个有力地带出深度的动态构图(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把摄影机放在铁轨边拍火车由远及近呼啸而过)。11,可以找出多少镜头中摄影机位置改变是为容纳更多或不同的背景细节,以便于前景的物体重量相当,或是给前景加上注释。
《北方的哈努克》本片是享有“纪录片之父”声誉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开创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起点。
在一件连续事物里通过主体人物在一个长镜头里不同的位移,同一个动作的几个连续镜头说明,人物的移动摄像机位置的变化,从中可以观察研究外部构图和内部构图的动态布局。图3.3.1-图3.3.9
一,内在与外在构图对视觉节奏的影响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画面里面的构图,因此是在每个镜头之内。但还有一种构图关系的形式存在,就是播放过程中的镜头与下一个进来的镜头之间的短暂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外在构图,是电影语言中隐藏的部分。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你全神贯注的点在镜头的何处结束?你可以藉着手指在电视荧光幕上的移动来追踪你的眼睛如何移动,在前一个镜头你眼睛停留的最后一点就是进入下个镜头的构图的点。有趣的是,镜头的长度决定眼睛能挖掘多少,所以镜头长度决定了外在构图。2,补充的镜头(即用来做交叉的镜头)之间是否对称?3,同一个拍摄对象但有两个计划剪接在一起大小范围不同的镜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摄影通常会在同一场景拍中景与近景,但是剪接起来效果很糟,因为对于拍摄对象比例与构图不对,所以不能接在一起。4,慢速检查配切的镜头剪接,看两者是否有画面重复的地方?(特别是动作很快的剪接,若要这样配切的剪接看起来平顺,需要前一个镜头后面二到三格的画面动作与下一个镜头开始的动作重复,这是因为眼睛对任何新的影像前面二到三格的画面无法记住。我们可以把这个想做是内设的、有感知的延迟,唯一的方法是准备跟着音乐节奏剪接,真正的切点要在二到三格之前就要下刀。)5,是否能在外在构图中找到造成接点的视觉性比较。(从一双眼睛调整到车灯在夜晚向我们靠近,从码头边起重机剪到一个人伸出手来喂鸟,依次类推。)
当你注视动态的影像而不是精致的影像,你会发现有更多的法则在发生作用。如果一个画面内的元素移动,那便成为动态布局,而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因为如果有人从画面中横过或者干脆走出画面,那么平衡的构图会变成恼人的不平衡。甚至在前景中一个人头的运动都可能拉出一条新的视线和新的场景轴线,他马上需要在构图中再平衡一次。举例来说,从一个固定的位置把画面放大,一定需要重新构图,因为即使对象不变,构图也一直在改变。研究这部分要利用视觉上有趣的电影片段,追逐场面是很好的研究对象,请看看下面所列的状况有多少是你看到的。
1,因为对象移动了因此重新构图,寻找不同的机位调整。
2,因为某对象出了画面而重新构图。
3,因为焦点的改变使观众对背景的注意力移到前景,反过来也一样。(这改变了构图中重要区域的质感)
4,在一个静态构图画面中你能找到多少种运动。(横过画面、对角转移、从背景到前景、从画框上面走、往画框下面走等等)
5,怎样令观众觉得接近主体和他们的困境?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普遍而言,越接近动作轴心的人,越能体验主体的困境。
6,摄影师要多少时间内调整好以便能拍到一个人起床又转移到同一个画面中的另一个地方去?通常被摄物的运动与摄影机的构图改变是同时的,如果摄影机等在那里或跟不上,摄影机的动作就显得笨拙。
7,有多少摄影机或人物的动作被设计来引领两个人物重新回到画面里?
8,画面构图由视线组成的比率高吗?视线横跨银幕的次数多吗?(一般是摄影机角度从主观视线移到客观实现)
9,什么样的角度或构图的改变,能使你感觉人物更客观?
10,找出一个有力的带出深度的动态构图(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把摄影机放在铁轨边拍火车由远及近呼啸而过)
11,你可以找出多少镜头中摄影机位置改变是为容纳更多或不同的背景细节,以便与前景的物体重量相当,或是给前景加上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