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读
周穆王会西王母的故事留给世人无限遐想和回味的空间。历时三千载的古玉,历经沧海桑田,穿越时空,诉说着人世间的缘来缘去、悲欢离合。
作者:郭晓媛,旅美华人。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历代文人雅士争相评说。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瑶池》,就是诸多评说这个故事的代表作之一。“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该诗生动描述了二人相见与离别的情形。周穆王的故事在下面四块汉璧中都有生动体现。
这块汉代玉璧(图一、图二分别是此璧的正反两面)直径20.8cm, 厚1.3cm,以新疆和田白玉为原料双面雕琢。玉璧雕琢的场景与诗作描绘的故事相吻合,正面展示的是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的场景。场景分四部分。
玉璧上端是拉开的帷幕,至尊至贵的西王母端坐在瑶池天宫,天庭充满节日庆典气氛。西王母焦急等候着周穆王的大驾光临,天上的神鸟左右盘旋,提前赶到的信使跪伏于地,将周穆王从中原带来的各样厚礼,如白圭玄璧及贵重丝绸一一献给尊贵的女王。
玉璧的左右两端展示的是,周穆王在勇士和神灵的护佑下,一路上历尽艰辛磨难,排除各种危险,长途跋涉勇敢前行的场景。
玉璧的下端描绘了周穆王乘坐的八骏车辇,即被他亲自命名的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这八匹绝世宝马,描绘了西行途中日行三千里的壮观场景……
《史记·周本纪》记载:“ 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在这五年后,周穆王再度西游。
玉璧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布局合理,井然有序,主次分明。人物形态逼真,动静结合,人物身份特征明显。例如,在西王母头顶展示天幕,用龙骑代表天宫;在周穆王的车辇顶端用小龙来显示“御驾”。
玉璧上的所有动物,无论是飞翔的神鸟、龙,还是地上的各种走兽(虎、豹、牛、熊、鹿、蟒蛇等),都刻画得生动灵活,栩栩如生。
玉璧借鉴了西方写意绘画和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这反映出汉朝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顺畅,也展示了汉朝“天呼地应”“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玉璧背面普天同庆的生动场景更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龙在天上跃,云在龙边舞。云龙欢腾,交相辉映。良辰美景,天地同乐!
龙舌吐露,游曳振荡;龙颜欢愉,表情祥和;龙身翻转腾跃,放松自在;天庭的门户大开,准备迎接四面八方嘉宾贵客的到来。
玉璧背部采用了欧洲古典装饰中常见的变异三角形、圆弧形来构建图案。整体造型新颖独特,线条优美流畅,变化自然巧妙,既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
玉璧图案中还有一些似刀非刀、似箭非箭的利器,似乎在显示天庭的威严和天条的严苛,提醒世人在感恩上苍恩泽的同时,不能不心存敬畏。
历时三千载的古玉,历经沧海桑田,穿越时空,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回味。
图三和图四分别是表现相同内容的圆璧和出廓璧,也是双面雕琢。与前一块玉璧不同的是,这两块玉璧背面刻有记述文字。这些玉璧出处不同,来源不同,但记述的年代相近,可见西王母会周穆王的故事深入人心,在汉代流传甚广,玉璧的设计者愿意将这个故事刻上玉器,永远纪念。
最后一块玉璧(图五),与前面三块玉璧风格迥异,造型稀奇罕见,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该玉璧以简约明快的线条展现了周穆王和西王母相见后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景:
玉璧的出廓部分是两条左右对称的巨龙,衔举着一个象征天体的圆环——寓意天庭;玉璧的圆璧部分分为三层:最外层的谷纹代表大地孕育万物生长,代指人间;中间层是盛宴的地点和场景;最里层是象征天圆地方的图腾,印证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最引人入胜的是中间层:南和北的正方分别是女主人和男宾的位置;东和西的正方是留给神兽和神鸟的空间;在人、兽、鸟间隔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方安置着四根醒目的擎天圆柱。这就确定了宴宾的地点是在天庭,而女主角身边的“西王母”三个字就更进一步确认是天庭的“瑶池”。男女主人公左侧的侍女奉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天庭不食人间烟火,这是西王母的特别眷顾还是设计者的有意疏忽?也许是天庭缭绕的烟雾。仙女们正奉西王母的旨令,将蟠桃园里的长生不老果献给周穆王。传说周穆王活了105岁后和西王母携手羽化成仙,这个场景或许可以起到一个印证作用。这是一场仙境的盛宴,男女主人公右侧的侍从手执笙、簧,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欢宴上传来的天籁……
最让人惊叹的是,此璧以白描的手法,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男女主角的发型头冠、服饰装束,从而将人物的地位身份、样貌特征完美展现出来。整个画面清晰明快,简洁流畅,结构严谨,构思奇巧,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立体画卷,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此璧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其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设计亦令人叹为观止!
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有一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些玉璧将美好的瞬间定格为永恒,述说着这段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