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上岸”文化背景的考辨

2023-06-26 00:56申佳丽
中国故事 2023年3期

导读

“上岸”是当前被网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流行词,多被网友用在完成一件好不容易完成或者好不容易实现的事情中。如“考研上岸”“教资上岸”“四六级上岸”等等。流行词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热点以及时尚前沿新动向,是新词最活跃的成员,也是新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申佳丽,贵州师范大学。

一、“上岸”语义解释

(一)“上岸”的基本词汇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上岸”有两个解释:1.谓舍舟登陆。 2.比喻弃邪归正。第一个义项指的是从船上走下,朝岸边走去,也就是“上岸”一词的现代汉语的基本意义。我们看例句:

(1)船舶到达目的港后,放下跳板开车上岸,或由牵引车拖带上岸,所以,滚装船又叫开上开下船。利用滚装船可以用卡车或牵引车把货物从工厂直接送到收货地点,实现门到门运输。(《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在大伙一片惊恐的喊叫声中,已经上岸的徐洪刚毫不犹豫地返身跃入水中,当他带着李明往岸边游来时,一股激流打着漩又将他们冲了回去,幸亏他水性好,使出浑身解数,在岸边伙伴们的帮助下,才和李明一起脱离了险境。(《1994年报刊精选》)

在例句(1)中,船舶到达港口后成功到岸,即成功登陆。在例句(2)中,徐洪刚在“跃入水中”之前是在岸上的,为了救李明,重新跳入水中。通过对“朝岸边走去”这一含义引申,将“正确的路”比作“岸边”,“上岸”开始有了“改邪归正”的含义。例如:

(3)他向朋友发表感慨:教人学坏只要两样东西就行,一是吸毒,二是炒股。股海无边,回头是岸。于是上岸和一个港商合作开饭店。(《作家文摘》)

在例句(3)中,作者认为“吸毒”“炒股”非正道,不符合道德规范和大众意愿。那么在其看来“和一个港商开饭店”这一行为与上述行为相反,符合大众意愿,属于“改邪归正”。

(二)“上岸”词汇意义转变

1.脱离某种状态到达预期状态。

陈倩(2022)认为,“上岸”还产生了三个新义项:“从以出海捕鱼为生转而从事其他工作”“与下海经商相反,指转而在体制内工作或相对稳定的工作”“从某种状态中或事物上离开”。我们概括这种状态为:脱离而到达新的预期中的状态。请看例句:

(4)演完了戏,这生意还得做,可李诚儒总觉得戏瘾没过够。回想这十来年,沉沉浮浮地折腾在商海里,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也赔也赚。照镜子一看,摩丝打得再亮,也遮不住日渐稀少的天灵盖上的头发。李诚儒感慨万千,一横心,不行,我得上岸,先演它两三年试试!1997年1月起,果真他就平心静气地专心致志地演戏了。(《作家文摘》)

此时,李诚儒的做法就是从折腾在商海而得不到的状态中离开,转身奔向“演员”这一行业。与“折腾在商海”相比,“演员”这一职业对于李诚儒而言属于相对稳定的工作。

(5)另外,国家将实行公务员制度,机关干部收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也是“下海”人重又上岸的原因。有关人士认为,1994年的生意趋于难做,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经济的法则是无情竞争,适者弄潮,不适者上岸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都是顺乎潮流的事情。(《市场报1994年A》)

大部分“下海”的人决定不再经商,而是从事体制内的工作,例如“公务员”“机关干部”等,与“停止漂泊转而靠岸”的认知相似,“上岸”的意义逐步虚化。

由具体的事物离开水面抵达岸边到脱离“漂泊”的状态转为比较稳定的状态,可以看出,“上岸”的义项开始虚化,“上岸”的主体也逐渐扩大。

2、“上岸”对象的具体化

上面我们发现目前“上岸”开始用在“到达稳定状态”中,且逐步被人们接纳、使用。随着“上岸”的义项增多,“上岸”的对象逐步具体化。近年来的新媒体热词中,與“上岸”相关度较高的词语有:考研、考编、公务员、省考、国考、经验总结、专升本、院校……近年来上岸的对象开始具体到一些考试或大型活动中。

二、“上岸”语义转变及爆火的原因

(一)语义转变的原因

1.词语内部的关联机制

从“船靠岸后回归陆地”到“改邪归正”,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转到体制内工作”,再到现在的“脱离某种状态而达到某种想要的结果”,以及具体使用在“大型考试或活动”中,我们发现词汇语义之间相互关联。

从动作意义上看,不尽如人意的状态和在海洋中漂泊是“相似”的,都有无奈感和迷茫感,但是最终的结果也意味着“脱离苦海”,人们也都喜闻乐见,给予了肯定评价。所以“上岸”此时通过相似性衍生出了“改邪归正”“转到体制内工作”和“脱离某种状态而达到某种想要的结果”的意义。

从心理认知角度看,“船靠岸后回归陆地”是从漂泊到登陆;“改邪归正”是从不善到从善;“转到体制内工作”是从未在编到在编;“脱离某种状态而达到某种想要的结果”是从未顺遂到顺遂。这些行为共同从低意愿的状态进到高意愿的状态,同时安全感指数也是从低到高。漂泊、不善、未在编、未顺遂都是低安全感的状态,着陆、从善、在编、顺遂都是高安全感的状态。

新产生的意义和原本意义都有一定的关联性。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机制,“上岸”的词义才丰富起来。

2.语境吸收

Bybee,Perkins&Pagliuca认为:“语境非常重要,语法成分意义的一切改变都来源于它所出现的语境,是语境决定了语法语素的意义。”纪萍(2022)也提到:“高频使用是语言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总结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中“上岸”的相关词:以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3月27日为例,该周的网络搜索关联词:公考、省考与成功上岸呈强相关性,其次是专升本、考研复试。这说明“上岸”的关联词在不断改变,也即使用语境在变化。我们检索了2022年的考试时间,发现该时期正处于各院校考研复试陆续开展、专升本考试倒计时的阶段。这些词语的搜索指数,随着考试活动临近而上升。

我們总结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抖音、头条的相关热词,请看表1:

根据2011-2022年的考试时间,1-2月有元旦、春节和寒假,“新年新气象”,这时各类考生陆续开始关注、准备考试;3-4月,专升本考试、考研复试和公务员考试迫在眉睫;5-12月,各个编制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新一轮考研初试活动陆续开展。由于整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很多考生的备考时间要一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寻找“经验总结”的考生自然也会增多,那么其关联词的热度也会随之上升。

(二)“上岸”爆火的原因

词语的变化能够体现社会各方面的变迁。近年来“上岸”多用在一些考试的语境中,这与近年来我国人民开始注重学历提升、注重考编有关。

通过对关键词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从2018年10月开始,“上岸”搜索指数开始波动式增长;从2019年3月开始,“上岸”出现第一次搜索小高峰。我们又检索了“公务员”“考研”两个关键词。“公务员”“考研”早在2018年就出现过小高峰,高峰或者上升趋势都能反映出国民对这些词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我们认为,“上岸”的搜索热度可能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考试的难度在逐年递增,二是人们对各类大型考试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除此之外,新媒体视角下,主流媒体对自媒体的舆论走向有重要作用。

三、“上岸”的语用价值与文化功能分析

(一)委婉表达价值

“上岸”也会出现在不如意的事情中,此时“上岸”可以让语气变得委婉。例如:

(6)关键是进了夜总会怎么办?你可以陪吃陪喝甚至陪唱,但不能随便脱裤子,脱了裤子政府就要来收拾你。你得苦熬抗日,熬到妇联把夜总会收了,你就再上岸做良家妇女。(微博)

“上岸”是做良家妇女,反之则是去夜总会陪吃陪喝陪唱。这里,话者用“再上岸”委婉表达,让受话者更容易接受。

(二)调节氛围价值

(7)领导去办签证,下个月就又要去英国了,我也好想出国见见世面,要不总是窝里咋。今天上午的任务是抓紧时间把《岛》给看完,这岛了一个多月了还没上岸呢。(微博)

这里,“上岸”有一语双关之妙,一方面指“读书”还没读完,即“还未从读书的状态中脱离”;另一方面读的是《岛》,和海有关,而结束读《岛》,也意味着脱离海水,回到岸边。这一用法比较灵活,是说话者的新奇创作,往往听者也会会心一笑,领悟到言者的意思,同时调节了氛围。

(三)心理寄托价值

当今时代,流行语、表情包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当前考试人群逐年递增,更多人期待自己能结束“茫茫航行”的状态,赶紧通过考试或者完成某项活动。这种心理也会寄托在语言当中,例如:

(8)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的我考研上岸(哔哩哔哩,2019年6月,转引刘轲颖例句)

从例句(10)中不难看出话者考上之后的欣喜,也透露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三个月”考中的几率很小,大多数人要十分努力才能勉强实现愿望。

“上岸”一词十分符合考试人群的心理,将备考看做是在海里孤独航行,“上岸”不仅代表了美好的未来,也能为在学海里苦苦遨游的人提供心理寄托,成功“上岸”后也有一种幸运、遂愿的心理。“上岸”在这里是学子的一种心里寄托。

四、“上岸”与文化

(一)“上岸”的文化环境

经过语义泛化后的“上岸”,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我们发现,“上岸”在指“放弃不好的行为而做人们支持的行为”“到达岸边”的时候,出现的场合是广泛的,多用在考试等比较难以达到的任务上,如近期比较热门的“考研上岸”“考公上岸”“专升本上岸”等。此时的“上岸”多出现在新流行的自媒体新媒体中。

图1是目前使用“上岸”一词的年龄性别指数百分比示意图。图中显示,使用“上岸”的19-24岁年轻人分布约为53%,居三个年龄段的第一位。可见,搜索“上岸”的人偏年轻化,也说明这个语义的群体接受度与大众使用度还不够高。

(二)“上岸”的文化功能

“上岸”这一热词在流行期间对文化也有一定的功能。我们认为有“所指功能”“刺激语言环境功能”“促进沟通功能”。

1.所指功能。我们在接收到“上岸”这一信号的时候,认知中已经有了上述几个概念对象。例如,“人从海里上岸”所指的是“人结束漂泊,抵达岸边”,“公务员上岸”则说明某人“成功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些概念包含在“上岸”中,体现在所指功能上。

2.刺激语言环境功能。“上岸”在词义转变的过程中,语言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这体现出“上岸”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刺激语言环境,并激发产生了新的语言环境。如“通过大型考试或活动”就是新的语言环境。

3.传播、沟通功能。当前,“微博”“抖音”等带搜索功能的App层出不穷,在这些热门上,网民通过一些相同的关键词相互连接,发表意见,如“某某考试或活动上岸”话题沟通。

结语

网络热词“上岸”的语义从最开始的“脱离海水,抵达岸边”到目前多形容“达到或完成不容易的任务或事件”,再具体到现在的网络热词,被广泛使用在“千辛万苦通过某个大型考试或活动”,新产生的词义也多是在新媒体中出现。可见其流行的原因除了语言自身的传播功能外,也有主流媒体的介入。此外,网络热词“上岸”的使用也给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说明“上岸”的新词义在逐渐被大家接受认可。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王长华. 网络流行语“凡尔赛”语义及语用分析[J]. 今古文创,2022(17).

[2] 陈倩.“上岸”含义的古今变化探析[J]. 文学教育(下),2022(2).

[3] Bybee, J. Perkins, R. Pagliuca.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4] 纪萍. 语用标记“老实说”的负面评价功能浮现[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5] 薛旭程,李雅欣,王奕,田桐萱,解辰. 主流媒体介入程度对自媒体议程热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