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对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价值

2023-06-26 09:48王馨
医疗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输液体温手术室

王馨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 300142)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使大部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术中有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常导致患者发生应激反应及低体温等不良事件,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导致患者术后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重要保障,因而手术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可减少严重应激反应、低体温事件的发生,降低手术治疗风险[2-3]。有研究显示,既往临床对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根据医嘱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虽能降低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整体保温效果不理想,患者仍会出现寒战、应激反应等情况,不利于手术治疗及改善预后[4]。因而还需寻找其他更为有效的辅助干预方式。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能够对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处理。基于此,本研究探究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对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 例)和试验组(59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1 例;年龄21~73 岁,平均(43.13±4.23)岁;手术部位:脑部16 例,胸部15 例,腹部19 例,四肢8 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42 例,局部麻醉16 例。试验组男36 例,女23 例;年龄23~71 岁,平均(43.09±4.34)岁;手术部位:脑部17 例,胸部14 例,腹部21 例,四肢7 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42 例,局部麻醉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手术指证,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初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已出现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紊乱;术前基础体温保持在36~37 ℃。排除标准:术前已出现感染、发热及低体温;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全身代谢系统异常;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心脏功能、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不全或损伤;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如镇痛药物、激素药物、止血药物等);体重过度消瘦或肥胖;临床资料不完善,治疗依从性低,无法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1)术前: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包括手术治疗方式、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以提升患者认知水平,做好相关心理准备;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的具体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如具体介绍本院先进、成熟的手术治疗技术并列举以往成功病例,助其坚定手术治疗信心,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于术前30 min,打开手术室内通风口和空调,将室内温度设置为22~25 ℃,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2)术中:患者麻醉完成后,及时为其加盖保温毯,减少肢体、皮肤的暴露,并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时遮盖手术以外的部位,防止因皮肤暴露而出现体温急剧下降的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相关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3)术后:及时为患者包扎好敷料,并在撤去无菌单后为其加盖保温毯,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在无异常情况下将其转移至病房,将病房温度、湿度调至适宜,保持病房环境相对安静;在患者麻醉未清醒之前做好相关观察护理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干预:使用电子医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史密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型号:HL-90]对所有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液体、血液进行加温处理,将输注温度恒定在37 ℃再进行输注,并采用电子医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将冲洗液加温至37 ℃再进行冲洗;同时,术中严格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对于出现体温异常情况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体温: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30 min 及术后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记录。(2)相关应激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患者C 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其中C 反应蛋白严格按照相关试剂盒检测要求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进行测定;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3)低体温事件:详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体温事件情况,计算相应的发生率。(4)术后并发症:详细记录患者术后发生寒战、躁动、感染的情况,计算相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述,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体温

麻醉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 及术后,试验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体温比较(℃,±s)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手术开始30 min 术后对照组 58 36.61±0.31 35.97±0.41 36.38±0.43试验组 59 36.69±0.29 36.21±0.53 36.64±0.59 t 1.442 2.736 2.720 P 0.152 0.007 0.008

2.2 相关应激指标

术前,两组C 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C 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相关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C 反应蛋白(ng/L)术前 术后对照组 58 6.71±1.23 102.34±17.48试验组 59 6.82±1.29 95.74±15.97 t 0.472 2.133 P 0.638 0.035组别 例数 肾上腺激素(pmol/L)术前 术后对照组 58 51.84±6.37 130.34±20.37试验组 59 52.06±6.42 117.34±19.93 t 0.186 3.489 P 0.853 0.001组别 例数 去甲肾上腺素(pmol/L)术前 术后对照组 58 151.43±22.34 170.34±26.87试验组 59 152.04±22.47 159.91±25.68 t 0.147 2.147 P 0.883 0.034

2.3 低体温事件

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出现1 例发生低体温事件,对照组出现4 例低体温事件,试验组低体温事件总发生率为1.69%(1/59),较对照组的6.90%(4/5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

2.4 术后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体温恒定是患者生理功能、机体正常代谢及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保障。与之相反,临床将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6 ℃称为低体温[5-6]。当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事件时,血小板功能会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凝血功能受损,血液粘滞度增加,进而增加出血风险,严重时甚至会激活患者体内的纤溶系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并且术中出现低体温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快心率及增高血压,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心律失常等情况[7]。同时,术中体温较低情况下,血管收缩能力明显变差,易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从而增加感染的概率;并且术中低体温还会影响基础代谢,减缓药物代谢,继而影响麻醉苏醒时间[8-9]。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概率可达70%左右[10]。在围手术期中出现低体温主要与手术室室温、麻醉药物及液体输注、冲洗有关。首先,手术室室温通常控制在22~26 ℃之间,但为便于操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仅穿着单衣,并且术中需要完全暴露视野,加之手术消毒会加剧体表温度的散失,导致患者体温降低。其次,麻醉药物的使用,目前临床大部分的麻醉药物中均含有一定的扩血管药物,不仅对血液的运行有调节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干扰患者体温,进而影响患者体温,导致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温失衡情况,极大地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最后,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液体输注及术后使用液体冲洗,大量低温液体输注及冲洗必然会降低患者体温,进而导致其发生低体温等不良事件。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做好体温监测及保温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既往临床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单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包括调节手术室内温度及采取保温措施,但整体保温效果欠佳,患者仍会出现低体温、应激反应等情况,不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因此,还需选择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或是其他辅助护理措施,以更好地进行保温护理,减少患者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及低体温事件,保障手术顺利开展[11]。

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液体加温仪器,能够对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开始30 min 及术后,试验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对手术患者实施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术中核心温度。主要原因为: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通过对输注的血液及药液等液体进行加温,必然会明显减少低温液体输注对体温的影响[12]。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还会造成其发生应激反应,进而诱导体内的炎症因子释放,因而检测C 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指标水平对于了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低体温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C 反应蛋白、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手术患者实施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能最大程度减少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低体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能提示对于手术患者实施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能减少或避免低体温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而减少寒战、躁动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鉴于本研究样本研究量较少,后续研究仍需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度研究。

综上所述,与单独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相比,联合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护理,能有效维持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减轻应激反应,减少低体温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输液体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