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视角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实施策略

2023-06-26 14:55李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舞龙体育课技能

李伟

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落实后,在2021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又提出了“双增”,即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体育课后服务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响应,科学实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参与制订和实施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工作的经验,从学、练、赛的视角谈中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策略。

一、从“课本”走向“兴趣”

体育课后服务具有服务性质,自愿原则,因此教学内容可以较国家体育课程内容更广泛,更具趣味性、地域性、自主性,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乐学”的目的。

1.遵循学生兴趣,体现以生为本

体育课后服务需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内容选择权,采用“菜单式”选项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学练。如,在“体艺美劳”实践课程中,实行年级选项走班制,有20余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学校通过网络选课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课程意愿,对选择人数达到20人以上的课程进行师资匹配,在课程实施中给予学生试上及调课权。一周内学生对所选课程不满意或不感兴趣,可以有1次申请调换课程的机会。课后服务“选项走班”的实施,不但丰富了课程的多样性,也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此外,学生要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课后服务的运动项目一般都是学生感兴趣并希望深入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将更多的学练时间给予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合作互助,如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评比教学等,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深入探究的信心和能力。

2.展现教师特长,体现“一师一样”

在课后服务中,除体育教师研发各专项领域体育课程外,其他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申报,参与课程研发和实施。如,笔者所在学校1名学科教师曾是市乒乓球队队员,通过自主申报承担了课后服务“乒乓球基础班”课程的工作。

此外,对于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专业培训,保证课后服务的质量。

由于课后服务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为了保证课后服务的品质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还要统筹安排好本校教师的工作总量,必要时引进具备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师资、退休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

3.彰显学校的特色,体现“一校一品”

体育课后服务需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可以系统地完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如,笔者所学校作为当地“龙文化”研究基地,将“舞龙”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在课后服务整体课程设计中,不但有体育类课程《舞龙运动》,还有综合类课程《龙文化》,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对舞龙运动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认知,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舞龙”社团多次受邀参与各类大型活动表演并获得市级奖项。通过课后服务以点带面,学校组织班级、年级舞龙比赛,舞龙运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体育名片”。

二、从“技术”走向“运用”

体育课后服务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特别是融合与运用能力,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练就“一技之长”。

1.注重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

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练习与巩固,学校要整体规划课内和课后的体育教学,保持课内外有序的衔接和递进。教师要关注课内怎么学、课后如何练、怎么赛。一般而言,与国家课程相关的课后服务内容应该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课后服务中要不断巩固提升体育项目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操作上,课后服务教师要先对学生技能进行前测,充分了解学情,在课后服务中加强课内技能的练习巩固、加强运动技术的串联提升、加强综合实战能力的培养运用。

2.重视结构化教学的有序推进

教师在课后服务教学中要注重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相结合,技能练习与技能运用相结合,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的初中课后服务中,可以设置单人绳、双人绳和多人绳的3个难度递进层级(表1)。在每个层级下,设置基本步法、组合动作、花样游戏、体能比赛、创编赛等教学内容,形成“学、练、赛”的教学闭环,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整学习技能并形成终身体育兴趣,提升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

3.关注综合性评价的反饋激励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不单单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其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如,在学校课后服务的健美操社团中,学生不仅要在一学期练会1~2套健美操动作,还要具备一定的动作创编能力、队形变换能力、舞台表现力等,让学生在今后参加相关表演展示时能自主创编,并有勇气自信大胆地展示。

此外,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先天体育学习能力各有差异,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表现与进步,在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等方面做好动态记录,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激发学习动力。在期末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三、从“个别”走向“全员”

实践应用和展示交流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相对于常规体育课,体育课后服务在打通班级界限、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更具优势。通过以赛促练、常赛常练,为学生搭建多层次的交流展示平台,能有效激发学校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能力提升。

1.开展“随堂赛”,促进学生实践提升

随堂比赛是检验课堂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实践提升的重要手段。随堂赛可以采用积分制,学生每节课成果展示成绩对应相应积分奖励。通过对照标准,学生可以将学习总目标转化为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小目标。如,专项身体素质练习相对枯燥,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通过积分赛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每节课身体素质练习积分设置1~5分5个档次,进步最大和成绩最好的学生得5分,依次递减。对于一学期内提前获得“优秀”积分的学生,可以免于期末考核。

此外,可以适当运用运动软件等科技手段辅助比赛,直观可测,具有及时反馈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自主比赛也会乐此不疲。如,田径课利用可穿戴设备和手机App绑定,学生可以快速测得自己的运动数据,每次进步直观明了,有助于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2.举行“全员赛”,增进学生沟通交流

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以年级为单位每1~2个月开展“全员主题赛”,如,“冬季跳绳全员赛”,全班学生的跳绳平均数为班级成绩,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每个班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运动之星”奖章,并参加最终的“跳绳王”挑战展示赛。

也可结合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全员竞赛项目。校级体育比赛不但可以让学生以赛会友、相互促进,还能扩大学生的交际圈,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3.参加“展示赛”,激发校园体育活力

学校可以在每学期末进行体育课后服务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对校园进行体育文化布置,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观看学生的体育活动展示,或开展亲子趣味运动会。通过对外展示和亲子沟通增强学生阳光积极的心态,促进学校课后服务成果的对外宣传,加强家校有效沟通。

学校也可以将课后服务精品化,与体育训练队有机结合,鼓励表现突出的团队积极参与省市体育竞赛,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开阔眼界。同时通过比赛的经验积累,打造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以点带面推动体育课后服务各项目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舞龙体育课技能
舞龙
体育课
中秋舞龙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画唇技能轻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